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代是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阶段.在宋代的社会结构中,一个脱离了社会正常秩序的群体——游民群体异军崛起.游民群体的大量存在是宋代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个不同于前代的社会现象,其形成原因为宋代土地政策的重大调整、国家控制力的减弱和城市经济的畸形繁荣.游民群体在宋代这个特殊的时代释放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分析宋代的游民群体将有助于揭示历史的真相,还原宋代历史变迁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游民是中国传统社会中被抛出士农工商诸固定职业之外的社会边缘群体,它历史悠久,影响深远。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迟滞和社会结构的僵固及其相应的文化不能适应人口激增,是产生大量游民的根本原因。宋代以后,由于商业的发展,人口的激增以及上层士族的没落,游民开始形成群体并与下层知识分子结合,从而形成游民知识分子。作为游民的代言人,游民知识分子创作了大量的作品来反映游民的心理、行动,这些作品又影响了下层民众,之后又逐步扩展到上层社会,从而形成了游民文化和游民意识。  相似文献   

3.
游民的诞生和两个基本的社会条件密切相关:一是人口的迁移和流动,二是城市的出现。游民主要指一切脱离了社会秩序控制的人们,其身份特征表现为脱序人和边际人。游民文化主要表现为复杂多变和发迹变泰的特点。游民文化在学校中以学生亚文化的方式悄悄地保留下来,对学生的生活发生影响。  相似文献   

4.
“游民”的诞生和两个基本的社会条件密切相关:一是人口的迁移和流动,二是城市的出现。“游民”主要指一切脱离了社会秩序控制的人们,其身份特征表现为“脱序人”和“边际人”。“游民文化”主要表现为“复杂多变”和“发迹变泰”的特点。游民文化在学校中以学生亚文化的方式悄悄地保留下来,对学生的生活发生影响。  相似文献   

5.
祭悼词在宋代的大量出现,是与宋代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密切相关的。宋代祭悼词的价值取向是多方面的,同时宋代祭悼词中所体现的梦幻意境、女性意识、器乐意象等文化意蕴是值得深刻探究的。  相似文献   

6.
“数字游民”是近年流行的一种新型工作模式,“数字游民”愈发成为世界各地未来劳动力提升的关键群体。随着该群体的日益壮大,开展面向“数字游民”的职业教育已成为建设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由于“数字游民”的工作性质与特征,该群体的职业教育需求也具有鲜明的特点。旨在研究以“数字游民”需求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模式。首先分析了各国“数字游民”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接着对国内“数字游民”群体的职业教育需求开展了调查研究,剖析“数字游民”职业教育需求层面的特征,并据此提出多方联动推进我国“数字游民”的职业教育对策,包括加快建设相关在线课程体系、尝试短期在校教育机制、建立“数字游民”创新创业基地、深入社区开展导师培训等,从而使我国成为“数字游民”就业创业的理想之地。  相似文献   

7.
宋代花卉词的大量出现与宋代朝廷的享受之风密切相关。花卉词体现了宋词平民化、世俗化的倾向,也显示出词人嗜尚清雅的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8.
租房作为解决人们住房问题的一种补充手段,在宋代官员群体中已经大量存在,从宰相到地方各级官吏,都有租房的经济行为发生。从官员这一特殊的租房群体出发,可以发现宋代官员阶层中客观存在大量租房现象,出现这一现象有着多方面的背景,其所表现出来的普遍性、差异性等特征对宋代社会经济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成为窥视宋代房屋租赁的一个窗口。  相似文献   

9.
中国宋代侠义文化是草莽民间对于公正与正义的心理企盼的产物,《水浒传》中侠义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有着复杂的社会、文化、经济、政治与心理等方面的原因,侠义与忠义、正义、复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宋江的艺术形象传达出来的是那个时代市井中人或游民深刻而又较为真实的人生体验。  相似文献   

10.
宋代违约赔偿是基于当事人违反契约规定而出现。由于宋代商品经济的空前发展,人们维权意识的普遍增强,宋人在日常经济生活中广泛使用契约作为对交易双方当事人的约束,因此在宋代的法律实践中有大量违约赔偿的案例。宋代的违约赔偿根据损害结果出现时间的不同可以分为预约赔偿和一般违约赔偿,但赔偿在宋代既是一种民事责任也是一种刑事惩罚,这是宋代赔偿最重要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地方治理关乎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郡县治,天下安"。宋代的统治者对外无寸缕军功,但在内治方面却颇有成效,一度呈现"短安与长治"并存的局面。宋代的政治体制大体沿用了唐代的政治制度,采用三司、宰执、枢密院三权制衡的方略,削弱了宰相的权力,加强了皇权的统治,基本实现无外戚内乱,无全国性的农民斗争,成了中国封建社会中持续时间较长的王朝。宋代自封建国时始,由于面临游民等犯罪频发,民变交织不断的局面,使得统治者不得不建立一套完整的地方司法治理结构,从而使宋代地方统治又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法制特点。因此,宋代"短安长治"间的矛盾更是与分权性地方行政体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在宋代坚实经济和发达科技推动下,官方与个人著书的大量出版,学医者打破一家之学的局限,出现多元化医学教育模式,如师徒传授、家世相传、自学以及书院中的医学教育活动等,造就了许多宋代名医。  相似文献   

13.
大量史料表明,中国在宋代已经出现了对版权进行保护的事实,宋代对版权保护的理念与现代具有相似性。但宋代并没有形成系统的版权保护制度,赵氏王朝在采取措施保护版权的同时,又使用了一系列限制文化发展的手段。中国特有的一些因素阻碍了中国古代版权保护制度在宋代的建立。  相似文献   

14.
在海南出土的钱币中,最早的是“半两”钱。自宋代开始,海南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大量移民进入、生产技术和生产力显著提高、海外贸易空前发展的推动下,进入到一个真正的全面开发时期,使得货币在一定的范围和领域得到使用和流通。两宋时期的货币在海南各地大量出土便是佐证之一。宋代以前的钱币在海南只是作为一种财富贮藏手段,而真正发挥货币的价值尺度、流通和支付手段应始于宋代。  相似文献   

15.
1927-1934年,中国共产党认识到游民具有革命性和破坏性的双重特性。针对这种双重性,中国共产党对游民实行了团结争取与整肃改造的双重策略。通过这些策略,中国共产党争取了许多游民武装,扩大和加强了革命统一战线;教育改造了许多游民群体,使他们回归到正常社会秩序之中。这些积极效应不但为根据地的各项建设奠定了很好的群众基础,还为中国共产党解决游民问题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格”作为我国古代文论的重要审美范畴,在宋代文学批评与理论视野中首次得到大量运用与较为深入地阐说,表现为:在诗评中开始广泛出现,在诗论中得到提升,在词评中也得以引入。这标示出“格”作为古代文论审美范畴的成型与展开。  相似文献   

17.
游民政治:社会风险与群体性事件的结构背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游民政治是中国历史社会发展中一个长期隐伏的基础性构造.由于游离于主流社会规范之外,并具有独特的行为方式、价值体系和组织模式,游民群体是推动历代王朝更替和社会动荡的重要力量.游民政治是理解中国政治的一个关键概念.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流动的不断加剧,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经济波动,使得游民政治的再现具备了现实的可能性.近期频现的群体性事件便是其表征.如何在一个现代的流动型社会中规制游民政治的发展,将游民群体纳入市民社会之中,"化游入土",是当前社会政策的一个核心关注点.  相似文献   

18.
游民作为市民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情小说《金瓶梅》中也是作者重点摹画的一个群体。《金瓶梅》中的游民可以分为帮闲与光棍两大类。小说中的游民多无正当职业,多靠结识豪门富户或从事不正当活动来维持生活,性格上带有明显的趋奉性和打击报复性。作者对游民群体的细致刻画,暴露了黑暗的社会现实,折射出中国封建奴性文化特征,"心学"背景下人欲膨胀导致市民阶层对封建法律的悖逆,封建王法对人心约束效应的锐减,以及游民腐蚀、加速封建王朝解体的客观现实。  相似文献   

19.
《小读者》2011,(1):51-51
“一问三不知”指的是不知事情的开始、发展和结果。其典故出自于《左传》。  相似文献   

20.
华北游民社会与义和团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后期,全国各地天灾频仍,华北尤甚,社会上出现数以万计的流民或半游民游食者。他们除聚集沿海商埠码头、京师、各省省城和水陆交通沿线的城镇之外,还散居在内地广大农村,生活艰难,生业难求,过着朝不保夕的游荡生活,在连年天灾人祸的袭击下随时都有倾覆的危险。华北游民的名目繁多,品流爻杂,大体上计有:散兵游勇、乞丐、和尚、道士、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