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因小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成熟,导致自身体温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比较大,所以冬季应注意对婴幼儿保暖,而在炎热的夏季尤其是小儿发热时,切忌用厚被紧裹,特别是对有高热惊厥史的患儿。  相似文献   

2.
家有发烧儿     
一般来说,婴幼儿的体温在35℃以下叫作体温不升,在37℃以上称为发烧。孩子生病发热,虽然是一种生理防御现象,但过高热和长期发热则可增加体内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消耗,造成人体循环、神经、内分泌、消化等系统失调,尤其是过高热还易引起小儿抽搐。抽搐对大脑是极为不利的。所以,做好发热宝宝的护理工作非常重要。家长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去做:让孩子注意休息。发热时全身代谢活动增快,消耗增加,而休息则可减轻身体的负担,有利于早日康复。减少衣服。成年人发热时会觉得身上发冷,一般要多加衣服或用被子捂住发汗,婴幼儿却不宜。婴幼儿主要依靠皮肤…  相似文献   

3.
幼儿发烧治疗护理误区多,发热是小儿常见的症状,但是当小儿发热时家长往往特别紧张,为了能使小儿尽快退热,有时采用一些不当方法,反而影响了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青蒿水煎剂灌胃给药,对正常大白鼠的体温无明显影响,对皮下注射10%干酵母混悬液10ml/kg引起发热大白鼠有明显的解热作用,并有明显的剂量关系.给药后1h体温开始下降.给药组大白鼠发热时程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5.
宝宝特别容易出现高热[超过39℃],不少家长也知道这是宝宝身体所发出的一种警报,但带宝宝到医院看病时,向医生、护士叙述的宝宝体温往往是瞬间体温的数值,而往往忽略小儿发热期间体温变化的趋势,也就是发热的类型。如何正确量体温,检查体温的变化,可以为判断和治疗疾病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6.
体温调节中枢主要位于PO/AH,该区含有温度敏感神经元,对来自外周和深部温度信息起整合作用,通过神经递质的活动以及能量代谢循环的作用,在体温调定点的限制下,使体温达到一个平衡。发热时,EP经血液循环到达颅内,引起中枢发热介质的释放,使调定点上移。在体温上升的同时,负调节中枢也被激活,产生负调节介质,限制调定点的上移和体温的上升。  相似文献   

7.
咨询台     
孩子上呼吸道感染应怎样护理?刘玉楠护理上呼吸道感染患儿 ,主要是注意休息、饮食和室内温度。1 休息。应让患儿卧床充分休息 ,待体温正常2~3天后再起床活动。卧床休息时间的长短 ,取决于病情的轻重。患儿身体未复原就过早活动 ,会使病情复发。2 饮食。小儿发热期间 ,宜给予清淡而稀软的食物 ,如粥、藕粉、牛奶、豆浆等。如小儿无食欲 ,不要勉强其进食 ,以免引起吐、泻和长时间的饮食困难。吃母乳的婴儿 ,乳量应减半。应给患儿充分饮水 ,因为患儿发热时新陈代谢加快 ,呼吸次数增多 ,出汗也多 ,故饮水量要比平时多些 ,一般可在白开水内…  相似文献   

8.
当小儿身体有病时,往往不能正确地表述自己哪里不舒服,可能贻误病情诊断和治疗的最佳时机。所以,孩子家长和幼儿园保教人员要特别注意幼儿的体温变化,当孩子情绪不好、食欲降低或身体不适时,可通过观测孩子的体温来判断其是否有病,需不需要送医院治疗;托幼机构还可以根据幼儿发热的程度、伴随症状、发病季节或流行病史,及早发现传染病嫌疑,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一、人为什么发热人的体温超过正常温度叫发热,俗称发烧。在高温环境中劳动或小儿在高温下游戏时,体温也可升高,但自我感觉良好,这不算作发热。发热的原因很多,小儿发热最多…  相似文献   

9.
幼儿的中枢神经调节功能差 ,体表面积相对较大 ,皮肤汗腺发育还不完善 ,体温调节功能很差 ,因此 ,非常容易发热。发热是人体一种防御机制适应内外环境的代偿性反应 ,但是 ,发热特别是高热(39℃以上)持续过久 ,就会对小儿健康产生威胁。发热时 ,人体内各种营养代谢增加 ,耗氧增多。据观察 ,体温每升高1℃ ,基础代谢就增加13 %。发热同时还影响消化功能 ,使消化道分泌减少 ,消化酶活力降低 ,胃肠蠕动减慢 ,食欲不振 ,甚至发生腹泻、脱水。由于高热时身体需要加快散热 ,因而心跳加快 ,心脏负担加重。高热还会使大脑皮质兴奋 ,出现烦躁、…  相似文献   

10.
暑热症多发生于夏季高温时期,以3岁以内的小儿多见。主要是因为1~3岁小儿、是由发胖期到长高期的过渡阶段,这个阶段容易发生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交感神经功能亢进,使皮肤血管收缩而发生排汗障碍,影响身体散热。患了暑热症的小儿多伴有口渴、多尿、少汗、精神烦躁、易哭、面色苍白、心率快等症状。体温常在37.4~38℃之间。经医院检查排除其它发热性疾病,即可确诊。对患暑热症的小儿要加强护理,预防和  相似文献   

11.
玲玲最近总是发烧,妈妈一开始还以为她感冒了,谁知道吃了几天的退烧药后体温还是没能降下来。去医院检查后才知道,玲玲患的是"小儿暑热症",也叫"夏季热"。  相似文献   

12.
小儿发热是机体抵抗疾病的一种防御性反应。如感冒、麻疹、扁桃腺炎、腮腺炎或身体其它部位发生炎症时,就会发热。发热时血液里的白细胞增多,并大量积聚到感染的部位,产生活跃的抗体。这时全身血液循环加快,肝脏解毒功能加强,可增加病人的抗病能力,对防病、抗病很有  相似文献   

13.
热性惊厥是小儿时期因颅外感染因素致体温骤然升高时突然出现的惊厥性疾病。该文对小儿热性惊厥的发病相关因素、诊疗及预后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父母必读》2008,(4):30-31
宝贝发热专家答疑宝宝发热时,您能正确应对吗?妈妈疑问1中药感觉比西药温和,所以给孩子服用中药是否更安全?专家答疑:中药讲究对症下药。很多家长认为中  相似文献   

15.
孩子发热时,因胃肠蠕动变缓,消化液分泌减少,往往导致食欲不振。家长要合理安排孩子的饮食,以促进其身体恢复。对发热的孩子来说,首先需要水。因发热时会因尿量减少而影响体内毒素排出,所以勤喂水很有必要。发热时  相似文献   

16.
小儿发烧是常有的事,家长们应正确对待。当你与健康小儿皮肤接触时,你会感觉到他的体温与你大致相同。如感觉发烧,你应拿一支体温计小心地夹在孩子的腋窝下约5分钟,如体温在35.5—37℃之间,属正常范围;体温在37.5—38.4℃,则属低热;38.5—39℃,为中等发热;39.1—40.4℃,为高热;40.5℃以上,为超高热。发烧是  相似文献   

17.
退热激素是一种肾上腺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泼尼松、地塞米松等。激素加在糖盐水中一挂,小儿的热退了,家长就认为这种药神了。一传十,十传百,许多家长都知道激素退热效果好,医生在孩子发热时也身不由已地使用激素。激素退热真就这么神吗?医生和家长难道不害怕激素对孩子有危害?  相似文献   

18.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年轻的爸爸妈妈一看到宝宝发热,就恨不得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宝宝的体温降到正常。其实,降温过快并非是好事,因为过快降温可能引起宝宝虚脱,过早降温对疾病的诊断也非常不利。所以,正确的应对方法是:让孩子多休息,室内温度保持在21℃~24℃,细心观察并记录下宝宝的体温、发热的变化情况以及伴有的其他症状,以便就医时向医生提供详细的病情资料,这样有利于医生早期做出明确的诊断,及时给予正确的治疗。诊断病因当然是医生的事儿,家长要做到的就是在宝宝发热时应如何处理。  相似文献   

19.
陈继培 《山东教育》2003,(33):48-48
正常小儿体温在36℃~37℃之间。若测量腋温高于37.5℃,肛温高于38.2℃,即称发热,体温达到或高于39℃为高热。据统计,发热占小儿夜急诊80%以上。这是因为,4岁以下小儿对高热耐受较差,当体温达到40℃或高于40℃并持续较长时间,不仅可促发惊厥,还可产生永久性脑损伤,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如瘫痪、智力障碍等)。对夜晚突然发高烧的小儿,母亲不必惊慌,可采用温水擦浴或酒精擦浴来退烧。一、温水擦浴采用温水擦浴法给小儿退烧,既安全又有效,取材简便,做法方便,最适合于体弱幼儿。温水擦浴全身的皮肤,可使体表面血管扩张,促进血流加速,改善血液循环…  相似文献   

20.
当小儿身体有病时,往往不能正确地表述自己哪里不舒服,可能贻误病情诊断和治疗的最佳时机。所以,孩子家长和幼儿园保教人员要特别注意幼儿的体温变化,当孩子情绪不好、食欲降低或身体不适时,可通过观测孩子的体温来判断其是否有病,需不需要送医院治疗;托幼机构还可以根据幼儿发热的程度、伴随症状、发病季节或流行病史,及早发现传染病嫌疑,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