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普拉斯借助诗歌中的人格面具,以"女儿""妻子""母亲"等多重女性角色书写自我,揭示女性在当代社会里的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情感关系。普拉斯诗歌中自我的分裂与其看重自己人际关系的质量大有关联,普拉斯与父亲、母亲、丈夫以及子女等形成了矛盾纠结的关系。普拉斯的诗歌渗透着时代的精神危机。自我不是独立存在的,自我属于社会性的。在得不到社会的关怀、亲人的关爱以及朋友的关心时,就丧失了关联自我。独立自我使普拉斯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相似文献   

2.
中日女作家萧红与林芙美子最初都选择诗歌作为自我言说的方式。在诗歌的理想王国中,她们获得言说主体和欲望主体的地位,勇敢表达女性爱的需求与权利;从女性立场审视两性关系,书写爱情逝去后女性心灵的伤痛及愤懑情绪;通过不断的内观与反思认识自我并寻找生命的意义,共同彰显出强烈的女性主体意识。因为具体社会环境、亲情关系和恋爱观的不同,二者诗歌中的女性意识在觉醒程度和呈现方式上又呈现出矛盾退守与决绝抗争,以及孤独的吟唱和群体的言说等个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20世纪70年代末,到异地求学构成的地理空间位移的离散,生成了少数民族女性“结识”现代汉语诗歌的历史契机,催生了她们进行现代汉语诗歌书写的本体欲望和观念。经过对(异地或者说是现代城市漂泊)的家园、身份及文化离散经历的强化,少数民族女性形成具有女性主体意识、女性精神的现代诗歌认知与追求,她们的诗歌写作上升到当代女性诗歌和现代汉语诗歌的主流维度。在离散和返乡的想象与书写拉锯当中,少数民族女性诗人建构了少数民族女性诗歌的本体性审美话语,使少数民族女性诗歌具有空间诗学和当代诗歌史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朱美华 《文教资料》2007,(14):95-97
舒婷的诗歌《致橡树》包括了三个层次的女性意识:自我觉醒、自我审视、自我超越,是时代与经历孕育诗人诗歌女性意识的主旋律。舒婷诗歌的女性意识是对传统女性文学中的女性意识的传承,人格独立是当代女性文学回归这种女性意识的表现。  相似文献   

5.
诗人从容提出了"现代女性心灵禅诗"的命题,并以自己凝神打造的诗篇作为印证,其核心就是希望在诗歌写作中融入禅宗思维,提升诗歌的精神高度,从而在物欲横流的时代,使女性书写从琐屑的生活流与狭隘封闭的心态中解脱出来。从容这一主张及其浸透着佛性的诗作,为当下女性诗歌写作带来了一股熙和的清风。  相似文献   

6.
诗人们对当下诗歌处境和发展的焦虑引起人们的深思,于是挽救诗歌的呼声强烈起来,然而没有全能的上帝,诗歌只能采取自救,本文便是站在诗歌需要自我反省的立场,从引起诗歌自我反省的因素、怎样反省、反省的意义三方面探讨了当代诗歌的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选取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英国女诗人伊丽莎白·简宁斯(Elizabeth Jennings),从诗歌意象、文化内涵、语言特点、女性经验书写等方面对她的诗歌进行简单评析,以探析当代英美女性诗人个人经验书写传统的裂变与传承.  相似文献   

8.
《致橡树》是一篇爱情宣言,包括了三个层次的女性意识:自我觉醒、自我审视、自我超越,这是时代与经历孕育诗人诗歌女性意识的主旋律。舒婷诗歌的女性意识是对传统女性文学中的女性意识的传承,人格独立是当代女性文学回归这种女性意识的表现。  相似文献   

9.
当代女性写作是一个流动的、不断生长的过程,以异质性的声音改写了传统的文学成规,为文学增添了新的因子。女性诗歌作为女性心灵的一种呈现,丰富了当代的诗坛。女诗人们以其鲜明的女性视角、独特的书写方式把她们的生命体验和人生感悟倾泄出来,在当代诗坛中竖起了自己的诗歌大旗。本文从两方面阐述当代诗歌中的女性意识:一是女性躯体写作的定位;二是女性视角的定位:男人、女人和世界。  相似文献   

10.
当代真正的“女性诗歌”始于20世纪80年代,以女性意识作为书写中心。而“母亲”这个光荣的传统社会的角色在与当代女性意识相冲撞的过程中发生了流变。当代女性诗歌中母亲形象由崇高到被彻底解构的过程也是女性意识由朦胧到觉醒到蓬勃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知识分子写作”与“民间写作”是20世纪90年代发生在中国诗坛上的代表性事件,通过审视“知识分子写作”与“民间写作”的论争可以从中了解中国当代诗歌的发展走向。通过分析和总结“知识分子写作”的代表人物西川创作中的美学特征及其成就与缺憾,并以此为例探讨“知识分子写作”对中国诗歌发展的意义,以及这一流派所面临的问题和困境。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国传统文学"主样式"之一的诗歌,虽然在当代社会背景下已显露出某种式微的趋向,但它仍然是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历史上不可或缺的一种文学体裁,依旧深得某些当代作家的青睐。本文通过对四川当代著名诗人秦风创作历程的梳理和对其诗歌作品的理论分析,旨在显示一个论者的当代诗歌主张,以此促进当代诗歌创作的整体繁荣和唤起人们对诗歌既有的热爱。  相似文献   

13.
七夕诗属于节令诗,以牵牛织女传说和七夕节日为主要描写对象。唐前七夕诗的最大特点是直咏本事,诗歌的审美意向深受当时社会思想与文学风尚的影响,表现为一种由程式化向个性化的转变。而对织女形象的刻画,则表现为由神性向人性的过渡,可以看出神女赋与宫体诗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14.
传统意境审美内涵在现代诗歌创作领域不断地进行着旧质的变异更新与新质的萌生转聚,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意境的不断创新,产生了新的诗歌审美形式;二是横向借鉴与纵向承继相结合,获得了现代新诗重要而独特的艺术经验。  相似文献   

15.
顾况是中唐的杰出诗人,而且精通绘画,是新画法泼墨山水的传人.其诗歌常常以画家的眼光来取境,融画理于诗歌,诗画交融,自由挥洒其非凡才情,表现其狂狷的个性,并且以取境奇特、色彩艳丽、意韵丰满之杰特诗艺,给贞元、元和文学以强烈的影响.在李贺尚未出世、韩愈尚未独具风格成名成家之时,顾况就已经创造出了如此风格相近、成就巨大的诗歌艺术,对韩、孟一派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而他的讽喻现实之作又是白居易等新乐府运动的先导.此外,他学习民歌未能完全消融吸收所造成的古体、乐府诗歌中粗率、放肆的不良倾向,也同样存在于元、白的同类诗歌中.顾况这一长寿而成就卓著的诗人,以他奇特的经历以及颇具个性特色的人品、诗风,在其时文坛上无异于一股清新之风,既清爽其时诗人的耳目,也湛溉了正在成长的元和文人,可以说是元和“尚怪”风气的先导.  相似文献   

16.
李清照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代词宗,是抒写愁情的高手,其笔下的"愁"词堪称抒发愁情的经 典,涵蕴丰厚,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文化转型,历史进入以后现代主义为特征的大众消费文化时代。伴随大众消费文化时代的来临,90年代的诗歌也发生转型,呈现出种种断裂性的后现代先锋写作特征。诗歌写作出现了鲜明的个人化倾向,诸如散文化、口语化、叙事化、非诗化。正是这种高度的个人化写作迅速瓦解了传统诗歌美学观念,使诗歌由传统的结构主义诗学时代滑向后现代的解构主义诗学观时代,呈现出一种非历史化的平面性狂欢写作状态。  相似文献   

18.
作为译学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的诗歌翻译,形似和神似两者兼备一直是翻译工作者孜孜以求的目标。也恰恰因为这一点,对中国古代诗歌的翻译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同时也引发了翻译界、学术界对中国古代诗歌翻译的长久争论。语言文化差异会导致诗歌翻译的损失,因此采用多种补偿手段是诗歌翻译的内在要求。试图通过比较《枫桥夜泊》不同英译本来看补偿手段在汉诗英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朱自清古今诗学观的特色,一日贯通,一日超越。他多方面的学养,使其诗学研究,将诗歌创作、阐释和诗学理论绾合,将古代与现代合而论之,在历史变迁的维度中,阐扬古今诗歌的通质与异质,体现了“贯通”的精神。他早年接受进化论和人道主义,重视文学启蒙,但历经长期探索,他终于从为人生走向为人民。在文学观上,他从一般的进化论和人道启蒙,转向了文学的人民性,实现了诗学观念的超越。  相似文献   

20.
杜甫长安十年诗歌创作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活之困苦、遭遇之艰辛,使得诗人能够深入生活,奠定了日后成为诗圣的坚实的生活基础;对诗歌艺术的刻苦锤炼,则使得诗艺日益精醇,积淀集大成的艺术素养。这一时期的生活积累、诗歌创作,既是对前期的继承,也是对后来的开启。因此关注此时杜甫诗歌创作,对于理解杜甫及其创作诗风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