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数据海量,然现有数字化保护方案难以揭示非遗文化之间的知识关系的情况,所以基于大数据的知识图谱可以弥补这个缺陷。首先使用爬虫技术采集大数据资源构建西藏非遗语料库,然后对西藏非遗进行本体建模,再由算法模型进行实体识别和关系抽取,最后借助ECharts技术可视化知识图谱。知识图谱是非遗数字化保护新形式,对藏民族优秀文化传承有着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3.
首先,针对关联数据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和相关技术进展进行研究,并且调研了目前主要的关联数据集,并深入研究了DBPedia数据集、DBLP数据集和CORDIS数据集。接着基于中国科学院集成信息平台CASIIP,同时结合中国科学院研究所群组集成知识平台项目一期、二期的建设情况,充分分析平台语义化扩展方面的需求和可行性,并且在关联数据的基础上提出了CASIIP语义化的扩展解决方案。最后在CASIIP的内容管理组件、搜索组件和综合资源管理组件中利用DBPedia的lookup和Spotlight分别实现了组件语义化扩展。实验证明,该方法合理可行,为CASIIP实现从基础内容发布建站平台软件到语义化集成资源的平台软件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构建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媒体资源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信息技术可以将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利用互联网、多媒体和数据库等技术可以帮助我们较好地完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收集、整理和传播,为此,尝试构建了一个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媒体资源库,力求通过该资源库的构建探索一种新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途径及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5.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的拓展,是特色文献建设的主要内容。主要揭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阐述了图书馆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的意义及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为满足用户多层次、多粒度的知识获取需求,图书馆文献资源组织的对象由文献单元逐步向知识单元转变。[方法/过程]文章在研究单元信息概念和表示模型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本体和关联数据的单元信息知识组织框架,并深入探讨了实现单元信息语义组织的核心步骤。以中医养生领域为例,阐述单元信息知识组织语义模型的应用过程。[结果/结论]本文构建的单元信息知识组织模式,是实现单元信息细粒度组织、语义化揭示以及多维度关联的有效途径。该研究可为特定领域单元信息的语义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科学数据与期刊论文的互联有助于科学数据的共享和重用,利用关联数据技术实现中文领域科学数据与期刊论文的互联,以促进科学数据和期刊论文的双向知识发现。[方法/过程]首先,分析科学数据和期刊论文中的关联属性和国家科学数据元数据标准,抽取相关元数据,通过命名实体丰富元数据中的隐含信息;其次,在复用本体的基础上形成描述科学数据与期刊论文互联的语义模型,并利用ORCID等属性关联外部数据集,丰富科学数据实体属性;最后,通过Web前端页面的方式直观地展现科学数据和期刊论文的关联,以促进知识发现。[结果/结论]以国家农业科学数据中心的科学数据集和中国知网农业工程领域的期刊论文为实例数据,通过关联数据的语义描述实现科学数据和期刊论文的多维度、深层次互联,帮助用户更加便捷地发现潜在相关资源和检索目标数据。  相似文献   

8.
分析兵团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与保护工作现状,研究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取得长足的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人生观、价值观,生活方式观念和生活习惯等也都发生巨大变化,同时,经济一体化的大潮也以不可阻挡之势席卷全球,经济的发展,也促使资源的内涵发生了巨大变化。文化资源成为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新的争夺的对象。伴随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进程的是文化的不断趋同,这些因素都对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带来巨大的影响,客观辩证地看待这些影响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是有效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所必须的。  相似文献   

10.
涂远芬  王婷 《科技广场》2012,(9):226-228
本文基于社会参与的角度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社会参与的作用和面临的主要问题,并由此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社会参与途径。  相似文献   

11.
刘喜球 《现代情报》2012,32(11):42-44,47
通过例举一系列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指出了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的必要性,并就数据库建设机制、建库模型、建设重点和数据库子库建设策略进行了详细探讨。  相似文献   

12.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分析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法及其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数字技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包括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资源库、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博物馆、采用数字叙事记录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用计算机动画和虚拟现实技术模拟非物质文化遗产等。  相似文献   

13.
维护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今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就成为维护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关键。其中,如何准确界定传统知识和传统文化表达,以及如何恰当利用土著法和土著机构管理与保护当地文化遗产,都是亟待解决的难点。同时,借鉴他国经验,敦促本地政府采取支持传统知识与文化遗产的政策,实施以巩固本地公共领域为目的的创造性举措,以文化促发展,保持独有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4.
基于区域视角探讨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其文  刘俊杰  吴玉鸣  徐伟 《资源科学》2013,35(5):1104-1112
在分析广西国家级和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的基础上,总结了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基于区域的视角,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各民族的空间分布特征,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族类别,并考虑行政区划因素,建立6个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区,包括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区、多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区、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区、三江龙胜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区、东兴京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区和汉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区,实现民族文化遗产的原地活态整体性保护和传承.最后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区规划和建设需要注意的6个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15.
广西地理及气候等多种条件,形成了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殊性。利用当前的数字化条件,对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更具广度和深度的展示与研究,有助于广西非物质文化的传承和传播。文章从日新月异的数字化技术发展,结合展示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技术的可利用性,研究数字化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法和经验。希望通过资料整理,能够给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带来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构建特色馆藏,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含义、现状,及高校图书馆利用特色馆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收集整理、开发利用等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人文知识与人文精神方面剖析人文素质的内涵,并从这两方面重点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影响,同时文章从"文化自觉"的角度说明良好的大学生人文素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反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非遗数字化如火如荼的开展,推动了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数字人文环境下非遗“智慧化”概念的提出,有利于非遗资源的共建共享,促进非遗的传承和保护。[方法/过程]基于数字人文技术构建非遗知识库,结合Omeka S和IIIF,以土家族非遗为例构建土家族非遗数据库。[结果/结论]非遗知识库有利于非遗的组织管理、共建共享、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播利用和提升非遗文化的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