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运用成语导入中学课文,激起学生的兴趣,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3.
4.
5.
古文今解     
文力 《初中生》2007,(3):1-1,15
万章问日:“或日:‘百里奚自鬻①于秦养牲者,五羊之皮,食牛,以要②秦穆公。’信乎?”孟子日:“否,不然。好事者为之也。百里奚,虞人也。晋人以垂棘之璧与屈产之乘,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百里奚不谏。知虞公之不可谏而去,之秦,年已七十矣,曾不知以食牛干秦穆公之为污也,可谓智乎?不可谏而不谏,可谓不智乎?知虞公之将亡而先去之,不可谓不智也。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近几年语文学习过多强调语感、语境,而忽略语义的做法,提出掌握成语语义的意义。其不仅有利于提高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开启古文学习之门,而且有利于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同时,还就成语的掌握,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即需要讲究方法,在生活中掌握成语,成语学习生活化,化整为零,灵活学习。  相似文献   

7.
古文今解     
文力 《初中生》2008,(1):1-1,7
[古文] 吾于音乐,听功不及自挥,但所精非雅声为可恨。然至于一绝处,亦复何异邪!其中体趣,言之不尽。弦外之意,虚响之音,不知所从而来。虽少许处,而旨态无极。亦尝以授人,士庶者中未有一豪似者。此永不传矣!  相似文献   

8.
成语和文言文是高考的两大考试内容。成语运用是考查学生对现代语言的运用,文言文是考查学生对古代语言的理解。这两大考试内容看似联系不大,实际上却“藕断丝连”。成语是一种特殊的词汇,它既是古代语言的沧海遗珠,又在现代语言的宝库中熠熠生辉。成语作为日常仍在使用的现代语言,有的语义已同古义相去甚远,但它作为古代语言的“活化石”,其中有的语义未变,沿用至今。以此为思路,我们可以利用古代汉语解读部分现代成语,也可以利用现代成语解读古代汉语。这样我们可以把成语教学和文言文教学用红线相牵,在高考殿堂中喜缔良缘。  相似文献   

9.
汉语成语是阅读文言文的一把金钥匙。文言文阅读的基础是理解和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本)即要求“重点掌握常见的150个文言实词、18个文言虚词和主要文言句式在课文中的用法”,高考《考试说明》也提出要“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了解常见文言词在文中的用法”,“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而由于成语大多脱胎于文言,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含义和用法,必然常常显现于成语之中。因此,巧借成语,奠定文言文阅读的基础,也就理所当然了。巧借成语,有助于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  相似文献   

10.
11.
古文助读     
原文文征明习字文征明①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②,或答人简札,少③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选自: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注释①文征明:人名。②苟且:凑合,马虎草率。③少:稍微。译文文征明临贴写《千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称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阅读训练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①书·遂大进②平生于·书·③文征明临·写《千字文》④2.·…  相似文献   

12.
传统言教学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突出表现为重视词语、句式教学,而忽视对章的整体感知、理解,忽视选的学性,即“重言轻”。  相似文献   

13.
14.
赵春梅 《天中学刊》2001,16(3):102-103
纵观近十年的高考文言文试题,在选材上,无一不是人物传记。陈寿、姚崇等这些古人所表现出的或刚直抗上、为民请命,或不慕荣利、洁身自好,或清廉谨慎、严于律己,或刚正不阿、舍生取义等思想品格,对于提高学生思想水平,陶冶他们的情操,增强其民族自豪感,坚定其振兴中华的决心和信心,落实江泽民总书记“以德治国”的思想,很有现实意义。教师在进行古文教学中,应深入发扬古人的闪光点,做到古为今用。古人胸怀博大,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身报国,矢志不渝,“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相似文献   

15.
古文今译——文言教学不能承受之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言教学一直是困扰着师生的难题。老师不知怎么教,学生没有兴趣学。随着课程改革步伐的加快、新课标的实施。这一问题更是日见突出。为了找到言教学的症结所在,笔在本校高二随机选取了5个班级243名学生,作了一个“中学生言学习兴趣调查”。调查结果如下(百分比)。  相似文献   

16.
古文教学难点重重,诸如学生轻视不愿学之难,古文语法规范跟现代语法规范差别大,学生难于掌握等等。针对这些情况,我在教学中积累了一点点心得,总结如下,愿与同行共同探讨,继续进步。  相似文献   

17.
“而”字在成语中相当活跃。了解成语中“而”的作用.对于我们学习古和理解成语颇有好处。  相似文献   

18.
成语保留了古汉语词汇的许多特点,因此,在古汉语教学中借助成语讲析古籍中的历史词语、文言词语以及词语古义、古音和古字形,可以触类旁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古文今解     
文力 《初中生》2007,(9):1-1,10
[古文] 万章问曰:"或曰:'百里奚自鬻①于秦养牲者,五羊之皮,食牛,以要②秦穆公.'信乎?"孟子曰:"否,不然.好事者为之也.百里奚,虞人也.  相似文献   

20.
我们在读一些古文时,常有疑问,原因很多。有些字,经久荒废,其中又甚多语意深邃,词不达意,故难懂、难读。正如前人所云:古文字字义多,虚词用法灵活,又引经据典等等问题,若非熟读历史,如入宝山,满目玲珑!初读之,似觉因读书少,缺理解。越后深思之,似是而非;待多读而后觉非是也。乃因古时文字少放耳,古人要示某事物表达其意,因字词少而不能完满表达原来涵义。因而随便塞以某字代之,当然词不达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