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的"发展等级"中提出了"有文采"的要求.让学生作文充满诗意是实现作文"有文采"的途径之一.作文要有诗意一是可让古今中外的诗歌融入文章,直接引用或化用;二是借鉴诗歌写法,营造诗般的意境.作文要达此境界,应有较深厚的诗歌积累,熟能生巧.  相似文献   

2.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的"发展等级"中提出了"有文采"的要求。让学生作文充满诗意是实现作文"有文采"的途径之一。作文要有诗意:一是可让古今中外的诗歌融入文章,直接引用或化用;二是借鉴诗歌写法,营造诗般的意境。作文要达此境界,应有较深厚的诗歌积累,熟能生巧。  相似文献   

3.
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一项特殊的认识活动,更是学生在诗意地言说中实现完满人格塑造的过程。可是透过浮华的公开课冷静地审视我们的现实教学,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课堂成了‘教案剧’的‘舞台’,教师是‘主角’,学习好的学生是主要的‘配角’,大多数学生只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很多情况下只是‘观众’与‘听众"’。这一现象仍然普遍存在着,特别是农村中学表现  相似文献   

4.
语文绝不只是一本本教科书,它是一个最具开放性和实践性的学科。我们把语文教育的理想概括为:让语文教育在诗意中栖居。语文教学应该来一个美丽的转身,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把语文学习看作是精神沐浴,和学生一起享受,一同成长。我们沐浴在诗意的精神中;我们沐浴在流动着美的韵律中;我们沐浴在美好的生活中。享受语文诗意的精神沐浴,荡涤学生落满尘埃的心灵。  相似文献   

5.
吴非 《语文新圃》2009,(5):12-13
一天晚上,有位学生找到办公室,说,实在很抱歉,这么晚了才来找老师.理科作业太多了,刚刚完成;本应当让老师休息的,但是很想谈谈,不知是否方便。我喜欢有礼貌的学生,况且这样的谈话对学生来说往往很重要。  相似文献   

6.
几年前,好友杨志文老师向笔者寻求来自于课堂教学中原创的数学诗歌的资料,当时笔者手头几乎没有这方面的资料,于是后来教学中有意积累,几年来小有收获,愿与同行分享,以期抛砖引玉。需要申明,本文中的“诗歌”称之为打油诗或许比较恰当。  相似文献   

7.
课堂教学:让学生诗意地存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课堂是学生意义生成的场所。学生在课堂中与教师、文本、环境等共同构成了一种关系存在。但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仍然存在着课堂教学本真意义失却的现象:"科学知识观"贬抑了课堂教学中的人文知识,泛功利化的思想扭曲了学习的外在意义,机械化的教学方法漠视了人的价值,沉重的课业负担使课堂失去了应有的活力。因此,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诗意地存在,就成为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者的普遍心向。  相似文献   

8.
诗意精神是一种对接宇宙的包容精神、自强不息的超越精神、"民与物胞"的和合精神.培育大学生的诗意精神,需要传统诗意文化核心价值体系作引导,公平教育作基础,全纳世界的意识作支撑以及诗意言说方式为手段.  相似文献   

9.
覃丽兰 《班主任》2013,(12):8-11
四季可以黯淡,但生命不能无光;人生可以平庸,但精神不能粗糙;学习可以平凡,但追求不能没有诗意。人需要一定诗意的追求来引领自己的生活,诗意的学习生活是学生的渴望。于是,我在班主任工作中注入一份诗意的追求,给学生一角诗意的天空,让孩子们的梦想发酵,为他们的成长插上翅膀。  相似文献   

10.
近日,我整合滋生出了一个新名词,名曰“诗意教研”。何谓“诗意教研”?一言以蔽之:将生命融于教研,将教研融于生活,让教研成为生命的诗意存在。  相似文献   

11.
情感的内化性倾向是郁达夫小说创作的突出特点。情感在本中的高度张扬使得人物失去了其在传统模式下的功能,成为传递情感的中介。郁达夫一方面继承和发扬了传统诗歌语言的“诗言志”,“诗缘情”品质,即将空虚而抽象的性与具体而切实的情相结合,另一方面吸取和异化了浪漫主义诗歌的创作理念,走出了他独有的将古典意象赋予现代情感,将现实的生命体验以诗意的笔调进行重新演绎的创作道路。这种独抒性灵的诗意创作,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  相似文献   

12.
"艺术化生存",就是除了创造或享受专门的艺术外,还要让艺术的精神和气质在生活的各个领域无处不在甚至无时不有。教师要在教书之余,利用闲暇和"从事较高级活动的自由时间",将自己的"艺术化生存"发挥到极致;要在审美游戏、艺术欣赏、读书取乐、诗意冥想等方式中"诗意栖居"。  相似文献   

13.
《邢台学院学报》2017,(2):96-98
诗意情怀与精神是国画的重要内容,也是国画能成为国粹的关键。分析诗意情怀与精神在国画作品中的重要性以及国画与诗合一的历史渊源,探索国画中诗意境界的六种创构方法,以期能为我国国画创作提供具有参考意义的创作路径,并有利于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14.
徐晰 《广西教育》2014,(36):51-52
正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书籍,是人类文明和智慧的结晶,是知识的宝库,是孩子们的良师益友。作为一名高中教师,我深深地体会到课外阅读是帮助学生形成独立思想和独立人格的重要因素。2010年,在柳州市外事办、教育局的组织下,我和其他几位教师赴美国辛辛那提市进行学习交流,有机会了解到美国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面培养孩子课外阅读习惯的方式。下面与大家分享我的所见所闻及所感。  相似文献   

15.
文章首先在现状的考察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学生生命价值的关注;和谐德育侧重从两个方面"筑造"和谐校园;和谐德育描绘了学生诗意栖居校园的美好图景。  相似文献   

16.
优秀的文学作品常常散发着诗的气质,能营造出诗意。在诗意中我们感受文学的魅力,感受人性的真善美。学生写作,也需要学会诗意表达,使写作更贴近人的本真需求,展现一个真诚、自我的精神世界。一、关于诗意“诗意”一词,早在唐代就已出现。如王昌龄的《诗中密旨》即云:“诗有二格:诗意高谓之格高,意下谓之格下。”朱庆余《送吴秀才之山西》一诗中也有“东湖发诗意,夏卉竟如春”之语。这里的诗意,或指诗歌品位高下,或指行诸于文的美感体验。今人张思齐在《宋代诗学》中对“诗意”的范畴界定,则比较明确和直接。  相似文献   

17.
王建华 《江苏教育》2022,(70):43-44
<正>近年来,江苏省滨海县永宁路实验学校在课程开发、课题研究和学生活动等三块“大地”上深耕细作、开花结果,师生结伴沐浴诗歌、温暖前行。根植课程的视界作家王开岭倡导:“让灵魂从婴儿做起,像童年那样,咬着铅笔,对世界报以纯真、好奇和汹涌的爱意……”每个人都有一段称得上“伟大的童年时光”,童年是一首耐人寻味的诗。学校开发了儿童化诗意课程,为儿童的人生打下“诗意”的底色,打造永不消逝的童年记忆。  相似文献   

18.
诗意地写作     
郭怀英 《课外阅读》2010,(8):146-147
海德格尔说过:“人安静地生活,哪怕是静静的听着风声,亦能感受到诗意的美好。”那就让我们学会诗意地生活的同时,也学会诗意地写作吧。  相似文献   

19.
由“知识课堂”向“生命课堂”转型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生命的课堂”应是学生心灵舒展、个性张扬、情感释放的自由场所,应是学生建构、生产新知的肥田沃土,应成为师生“诗意的栖息地”。[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秦文君 《小读者》2012,(7):37-37
秦文君觉得一个人最终是不是会选择阅读.对于自身成长是很关键的,所以说,培养学生对阅读的感情是非常重要的。父母的阅读习惯也会直接影响到孩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