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才高消费行于人才浪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博硕多多益善,本科等等再看,大专看都不看,中专靠一边站。”这种人才高消费的现象传递给人们的信息是:当前我国高级人才相对于社会需求过剩了。而人才分布在地区之间的不平衡、行业之间的不平衡,表明这种过剩并非绝对过剩。●2003年我国大学应届毕业生将达到212万人,比2002年增加67万人,增幅达30%,而社会需求增长相对缓慢,基本上与上一年持平。●大学生要转变观念,克服一步到位的思想,“一切从零开始”、“先生存后发展”、“先就业再择业”。就业是大学生进入社会大课堂的第一步,一切要重新开始,第一个工作也许不是理想的,但它开始了你迈向理想的第一步,实现零的突破至关重要,也是人生成功的一半。  相似文献   

2.
毕业生求职困难现象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博硕多多益善,本科等等再看,大专看都不看,中专靠一边站。”这种人才高消费的现象传递给人们的信息是:当前我国高级人才相对于社会需求过剩了。而人才分布在地区之间的不平衡、行业之间的不平衡,表明这种过剩并非绝对过剩。●2003年我国大学应届毕业生将达到212万人,比2002年增加67万人,增幅达30%,而社会需求增长相对缓慢,基本上与上一年持平。●大学生要转变观念,克服一步到位的思想,“一切从零开始”、“先生存后发展”、“先就业再择业”。就业是大学生进入社会大课堂的第一步,一切要重新开始,第一个工作也许不是理想的,但它开始了你迈向理想的第一步,实现零的突破至关重要,也是人生成功的一半。  相似文献   

3.
迈好职业生涯的第一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先就业,再择业”,还是“先择业,再就业”,这是摆在每个面临就业的同学面前的两难问题。随着就业压力的逐渐增大,“就业”成了大多数毕业生求职时的首要考虑因素,能够找个地方先上班,能够先养活自己,成为大多数毕业生步入社会的第一个目标。虽然“就业”的压力远远大于“择业”,但大多数同学在选择第一份工作时还是非常谨慎的,一直在平衡着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从笔者近五年的招聘及个人经历看来,第一份工作对于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至关重要,大学生选择的第一份工作对于其职业生涯的影响非常巨大。  相似文献   

4.
浅谈当今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式日趋严峻,它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影响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高校毕业生就业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造成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目前出现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是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正常现象,带有结构性、地区性等特征,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不是社会需求不足,也不是扩招惹的祸,更不是高等教育“过剩”,而是与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和大学生就业观念有着密切的关系。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一)结构性失衡因素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社会对不同专业人才的需求在不…  相似文献   

5.
当代大学毕业生就业中的“权宜之计”现象解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数不少的大学毕业生在就业时采取了“先暂时就业,再择业”的“权宜之计”,这种现象是我国特定社会转型时期的产物。本文试通过大学生就业时的应然、实然状态来分析产生此现象的内外原因,“权宜之计”产生的外部因素是高校培养人才结构与社会需求错位、人员流动障碍、人才高消费的学历社会等;内部因素是择业者的功利型就业观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过渡策略。  相似文献   

6.
从现实层面看,"先就业再择业"不利于大学生的成熟,进而影响成长.在大学生对社会、行业缺乏了解的情况下,特别是有的学生初次求职碰壁后,急躁情绪正在增长,这时候做毕业生工作的老师对他们说"先就业再择业",更容易使他们沮丧和不认真对待首次择业.从这个角度看,这种说法似乎有不负责之嫌.  相似文献   

7.
当前高等教育结构与人才社会需求结构的矛盾,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导致人才供求矛盾,大学生职业选择与社会需求的矛盾等造成了大学生就业难。高等教育必须积极顺应社会经济结构的发展,适时调整专业和学科结构,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一、引子 大学,是人生成才开始的第一步,也是理想之帆扬起的地方。当今的青年大学生,是开创二十一世纪的生力军,是幸运的一代,同时也是艰辛的一代。世纪之交,世界新技术革命以其迅猛之势席卷全球,渗透到社会生产和生活的一切领域,引起了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观念乃至世界格局的巨大变化,极大地撞击着年轻大学生们的心理和行为。尤其是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旗帜下,优胜劣汰,竞争剧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首当其冲地将人才竞争勿庸置疑的摆在了一切社会竞争的第一位。历史车轮飞速向前,社会期望值不断升高.更加重了他们思想  相似文献   

9.
为数不少的大学毕业生在就业时采取了“先暂时就业 ,再择业”的“权宜之计” ,这种现象是我国特定社会转型时期的产物。本文试通过大学毕业生就业时的应然、实然状态来分析产生此现象的内外原因 ,“权宜之计”产生的外部因素是高校培养人才结构与社会需求错位、人员流动障碍、人才高消费的学历社会等 ;内部因素是择业者的功利型就业观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过渡策略。  相似文献   

10.
当前,高等教育已经普及化,大学毕业生人数众多,加之社会人才供需不平衡,就业难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大学生如何更好地就业?大学生应该从观念和行动上同时着手,正确认识就业、树立择业意识、合理择业期望、做好职业生涯设计、培养提高职业适应能力、大胆尝试就业等,而这一切都应尽早开始。大学生若有所"预",必将有所"立","闪离"、"裸辞"、"好高骛远"、"眼高手低"者必将减少,大学生将站稳职场。  相似文献   

11.
《高校教育管理》2010,4(2):61-61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首先要切实转变“就业定终身”观念,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毕业生首先要学会生存,这就必须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先生存,后发展”的就业观。如今竞争上岗、人才流动和再就业已成为普遍现象。职业是可以变化的,就业是一个动态过程,大学生要以平常心对待第一次就业,即使初次就业不理想,以后还可以重新选择职业,有了这样的观念,就业时就大可不必顾虑重重。  相似文献   

12.
面对大学生整体就业形势严峻的现实,硕士研究生的就业也正遭遇着“冰峰”,从数量上看,近年来硕士研究生就业率持续下滑;从质量上看,他们的工作意向与实际工作之间的差距较大,专业不对口情况严重。造成硕士研究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有很多,如高校自身角色定位的模糊性、研究生大幅度扩招和岗位需求之间的矛盾、用人单位“高层次人才消费观念”的变化、硕士研究生择业存在误区等,但笔者认为比较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目前高校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的中间性与就业市场的不协调。  相似文献   

13.
关于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思考   总被引:76,自引:0,他引:76  
一、我国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分析高校扩招带来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致使社会上出现了这样一种说法——“大学生过剩了”。事实上,无论从数据统计还是从实际状况看,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并没有过剩。目前,我国大学生毛入学率仅17%左右,而美国为82%,日本、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均在50%以上,韩国、印度也在30%左右。我国7亿多庞大的从业人员中,高层次人才稀缺,受过高等教育的仅为5%左右。尽管我国高等教育扩招,但同时我国新的就业机会也在增加。据有关部门的统计,目前每年社会新增就业机会大约为700万至800万,而每年大学毕业人数则大约在300万左…  相似文献   

14.
●从教育部了解到,我国考研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2007年已经突破128万人,创历史新高。●从“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了解到,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495万,比2006年增加82万,社会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为了找一份好的工作,为了谋求更好的发展机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为自己添加求职的筹码,这逐渐引起两股热潮。一是追逐高学历,中专升大专、大专升本科、本科考研究生,尤其以考研最热;二是考证热,在花样繁多的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中考取一份证书,借以证明自己掌握了某项技能。这些现象说明,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多的人开始要求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正是应这种社会需求,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也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但在丰富的教育资源面前,哪些才是真正适合自己的?你的选择是否真正作到了量体裁衣?是否在纷纭中为自己的人生制订了一个理性的规划?  相似文献   

15.
赵元 《教育与职业》1996,(12):21-22
大学生“过剩”在哪里?赵元如今,一年一度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已臼益成为全社会密切关注的热点。“就业难”使许多大学生及其家长们忧心忡忡,在“双向选择”的人才上市场上,人们不难看到许多大学生的眼神从期待转为失望。从部分人才市场的供求统计情况看,大学生数与用人...  相似文献   

16.
造成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带有结构性、地区性等特征,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不是社会需求不足,也不是扩招惹的祸,更不是高等教育"过剩",是与市场体制不完善和大学生就业观念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高等教育实现大众化以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同时呈现了“两难”局面。为破解社会需求与毕业生求职之间信息不对称、对接不顺畅的问题,南方医科大学开展大学生就业宣传及市场调查活动,对促进大学生就业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和谐就业观框架下的高校就业工作思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就业领域存在很多不和谐因素,首先表现为大学生的现状和社会需求的不平衡,其次表现为社会现实与大学生就业需求的不平衡.针对这些不和谐因素,高校应统一认识,全员推进就业;把握社会人才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学生为本,树立和谐就业观;转变职能,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不仅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压力大,而且就业状况在不同的学校、同一学校的不同专业之间也很不平衡。作为刚刚跨进大学校门的新生,应当理性地应对就业压力,尤其是不同专业之间不平衡的就业现状。大学生刻苦努力学习,注重锻炼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毕业时参与社会就业竞争,适应社会需求变化作好充分的准备。  相似文献   

20.
家长的革命     
崔宇 《课外阅读》2010,(2):31-31
主题一:大学生就业难——大孩子就业难 《中国社会科学院报》上登文: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现象在2009年更加突出。似乎从进入新千年开始,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就一直在“更加突出”。家长们也感觉到,大学的门容易进了,企业的门却不容易进了。到底是社会上真的人才过剩,还是大学生自己出了问题?到底是孩子没有能力,还是家庭教育让他们没有了就业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