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 毫秒
1.
蒋刘涛  李伟 《内江科技》2007,28(10):50-50,88
技术的国际间溢出主要包括进口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FDI)这两条渠道,在对CH模型进行扩展的基础上,本文将我国在1988年-2004年通过进口贸易和FDI从美国获得的技术溢出纳入同一分析模型中,实证研究了它们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来自美国的进口贸易和FDI,在我国的技术溢出效应都较为显著,促进了我国技术水平的提高,但FDI的溢出效应大于进口贸易.  相似文献   

2.
采用2000—2015年合作申请专利、专利技术转移信息,借助熵值法、社会网络分析法和典型案例分析法,以广州为例研究了经济发达地区高校技术创新溢出能力时空分异特征和机制模式。研究发现:(1)技术创新合作溢出行为具有较强的空间邻近偏好,与技术创新合作溢出相比,技术创新转移溢出的空间敏感度较小,组织锁定效应更强。(2)技术创新溢出能力持续稳步增长,合作溢出具有持续渐进性,转移溢出具有周期滞后性,吸收技术创新溢出的能力与该省份国内生产总值具有正相关关系,与交通距离呈负相关关系,但结果不显著。(3)技术创新溢出机制模式包括传统直接模式、联合研发模式和学术创业模式等8种,企业需求是促进技术创新溢出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实践表明,中国经济增长得益于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和FDI的大量流入,外资技术的溢出效应对中国行业获得技术进步具有积极作用.然而,FDI在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注入活力的同时也加剧了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从FDI溢出效应和经济增长理论出发,通过对全国和区域两个层面的研究,比较分析了各区域在利用外资溢出效应对各自经济发展贡献的异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FDI溢出效应对中国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吴晓波  黄娟 《科研管理》2007,28(5):18-24,51
本文从技术体制这个新的视角,分析了影响FDI行业内溢出效应以及FDI技术扩散的因素。基于对我国28个制造行业1999年到2002年面板数据的计量统计分析,得到结论:对于FDI总的溢出效应,行业技术机会越少、知识基础越倾向于应用科学、行业的技术轨道流动性越弱,FDI溢出效应越容易发挥;当地企业的吸收能力对FDI溢出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创新独占性和外部知识可获得性对FDI溢出效应的影响在本文的统计结果中并不显著。而技术体制对FDI技术扩散的作用则略有不同:技术机会、创新独占性和技术轨道流动性的反向作用在统计结果中十分显著,其他技术体制因素对FDI技术扩散的影响在本文的统计分析中没有得到体现。这一结论对我国的引资和我国本土企业的技术追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FDI技术溢出及其区域创新能力门槛效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磊  黄凌云 《科研管理》2009,30(2):16-25
本文利用我国1985-2005年省际面板数据,构建门槛模型实证分析外商直接投资(FDI)技术溢出及其区域创新能力“门槛效应”。研究表明:FDI技术溢出在我国存在显著的创新能力“双门槛效应”;1987年以来,我国大部分省份已进入中等创新能力区域,FDI的流入对这些省份都存在显著的正溢出效应,但由于还未进入高创新能力区域,这些省份对溢出效应的吸收还不够充分。这为我国坚持实施“以市场换技术”战略,努力提高区域创新能力以充分发挥FDI对技术的促进作用提供了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6.
在梳理相关FDI技术溢出效应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河南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数据,根据柯布——道格拉斯函数,建立模型,分析FDI对河南省的技术溢出效应。在此基础上,提出河南省今后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运用我国1991-2008年省际面板数据,构建门槛模型实证分析外商直接投资(FDI)技术溢出与区域技术差距的“双门槛效应”。研究表明:FDI技术溢出在我国存在显著的技术差距“双门槛效应”,一定的技术水平是充分发挥FDI溢出作用的前提,技术落后地区对溢出效应的吸收还不够充分;同时FDI溢出的边际效用随技术水平的提高递减,技术发达地区自主创新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8.
进口贸易的技术外溢效应是一国技术进步的重要源泉,这一结论已经为许多实证研究所支持。伴随着我国进口贸易的快速增长,进口贸易对我国的技术溢出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此文在国内外研究成果基础上,将对进口贸易技术溢出效应发挥的影响因素,以及我国的现实性条件与特征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论述,并提出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收集了国际贸易、FDI及创新相关数据,运用超越知识生产函数的动态面板计量模型,考察了1998—2009年中国大陆30个省级区域创新的国际贸易与FDI技术溢出效应。研究表明:国际贸易技术溢出效应短期不显著为负,中期显著为正,长期显著为负。FDI技术溢出效应在短期显著为正,中期显著为负,长期不显著为负或不显著为正。在此基础上,从吸收能力和门槛效应视角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有效吸收和利用国际技术溢出、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首先阐述了人力资本与FDI技术溢出效应的正相关关系,然后从西部地区人力资本结构不平衡、人力资本贬损、人力资本投资不足三方面对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通过建立人才吸引和保留机制、加强人力资本投入等策略,来加速FDI技术溢出的正效应,以实现西部地区经济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1.
构建技术吸收能力与技术溢出的整合框架,探析基于吸收能力门槛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与外商直接投资(FDI)技术溢出机制;收集我国30个省份高技术产业2000—2016年的面板数据,运用非线性面板平滑转换模型测度产业集聚与FDI溢出效应大小,检验并测算其各自的吸收能力门槛效应及其区域异质性。研究发现:(1)产业集聚的溢出效应大于FDI的溢出效应;(2)追赶企业与内资企业的技术吸收能力跨越特定门槛才能有效利用产业集聚与FDI技术溢出;(3)研发经费与研发人员引致的技术吸收能力门槛存在区域异质性。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区域高新技术企业吸收能力、促进并利用技术溢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大量FDI流入促使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但同时也使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不断加大,成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从FDI溢出效应和经济增长理论出发,通过对中国东中西区域层面的研究,比较分析了各区域在利用外资溢出效应对各自经济发展所作贡献的异同,深入研究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之间的关系和形成差异的原因,并结合实证分析结果,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利用1999-2006年我国制造业的面板数据,对外商直接投资水平溢出效应和垂直溢出效应同时进行了检验。为了避免外资测度变量选择的偶然性,本文分别选择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从业人数比重作为外资测度变量,以考察外资溢出效应发生的不同途径。检验结果显示,从总体上看,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存在显著的水平溢出效应、后向溢出效应和前向溢出效应,而且水平溢出效应和前向溢出效应是非线性的。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不考虑吸收能力与考虑吸收能力的进口贸易技术溢出模型进行对比分析,考察吸收能力对进口贸易技术溢出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国内研发、进口贸易的技术溢出与我国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是通过进口传导的国际技术溢出只有与人力资本相结合才能对我国的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一旦考虑到吸收能力.外国研发的技术溢出效应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就起了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不同来源FDI在华技术溢出效应实证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孟亮  宣国良 《科研管理》2005,26(5):115-120,114
本文使用中国各地区相关数据,分析了不同来源FDI在我国工业部门产生的技术溢出效应差异。发现在总体层次上,港澳台外资产生了明显的技术溢出效应,而其它外资没有表现出显著的技术溢出效应。通过进一步研究经济发展程度对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发现只有在经济发达地区,港澳台外资才产生了明显的技术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6.
构建吸收能力与技术溢出的整合框架,探析基于吸收能力门槛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与FDI技术溢出机制;收集中国高技术产业2000-2016年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非线性面板平滑转换模型,测度产业集聚与FDI溢出效应大小,检验并测算其各自的吸收能力门槛效应及其区域异质性。研究发现:(1)产业集聚的溢出效应大于FDI的溢出效应;(2)追赶企业与内资企业的吸收能力跨越特定门槛,才能有效利用产业集聚与FDI技术溢出;(3)研发经费与研发人员引致的吸收能力门槛存在区域异质性。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区域高新技术企业吸收能力、促进并利用技术溢出的有效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国际技术溢出:基于进口传导机制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63,自引:3,他引:63  
本文研究以进口贸易为传导机制的国际技术溢出对我国技术进步(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协整检验结果表明通过进口贸易传导机制,贸易伙伴国R&D投入、国内科技投入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进一步的误差修正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贸易伙伴国研发投入、财政科技投入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具有一定的滞后效应。  相似文献   

18.
国际技术溢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门槛效应,但其作用机制在我国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并不相同.本文使用2003—2014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分别估算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技术溢出促进经济增长的转折点.结果表明: 沿海地区的技术溢出转折点显著高于内陆地区水平.但是由于吸收能力的地区差异,综合吸收能力增强提高了内陆地区技术溢出对经济增长由促进转向抑制的阀值,而沿海地区技术溢出转折点降低.在此基础上,通过双门槛回归模型进一步检验了影响国际技术溢出的各种吸收能力因素的门槛特征,从R&D强度、经济发展、金融发展、对外开放程度、人口老龄化和制度因素6个方面分别测算了最大化正向技术溢出和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门槛值,发现各吸收能力因素对国际技术溢出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是非线性的,即吸收能力因素介于两门槛值之间时,才能最大化技术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9.
目前知识溢出效应测度方法多是以单一指标来度量溢出效应强度,且都偏重于观测知识溢出的单一方面效应,并且没有将知识溢出对于社会进步的影响纳入到知识溢出的测度范围。为克服这些缺陷,给出基于立体几何模型的知识溢出效应测度方法,可用来同时测度知识溢出在经济、RD和社会三方面的效应。利用该模型测度2010年我国各省区市的知识溢出效应并结合聚类分析,结果发现知识溢出效应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符。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