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1.思想意识素养思想意识是人们在信息活动中产生的认识、观念和需求的总和。中小学教师思想意识素养包含教师内在需求、教师对信息技术的理解、观念等方面。教师应对信息技术又一种内在的需求,这种内在需求包括心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自尊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教师对信息的理解、观念的意识主要指能意识到信息在信息化社会中的重大作用,知道什么样的信息对自己教学有促进作用,承认准确和完整的信息是制定明智教学策略的基础,有有效地发现和把握对自己教学有用信息的意识,有把这些有效信息整合到所教…  相似文献   

2.
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引起了教育方式和教学过程的深刻变化,而且改变了教师分析和处理教育教学问题的思路。因此,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只有得到培养与提升,他们才能成为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善用信息技术的新型教育工作者。一、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包括两个层面的内涵:一是在认识、态度层面上的内容,即对信息、信息社会、教育信息化的认  相似文献   

3.
问卷调查主要涉及中小学教师的基本教学理念、学习信息技术的条件,以及所处的信息环境、信息意识、信息文化、信息技能、信息伦理道德修养。其中调查的基本教学理念主要涉及中小学教师对教学中的主体、对继续教育的看法等;教师学习信息技术的条件主要是教师自己拥有的信息设备、学校所提供的信息技术设备、教师所接受的计算机培训的现状及其在教学中的运用等。信息意识是指教师对教学  相似文献   

4.
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特征及其培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作为教学设计的中小学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特征包括:信息观念素养、信息知识素养、信息能力素养和信息伦理素养。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策略包括:更新教师教育观念,使其树立信息意识;加强师资培训;改革高等师范院校专业、课程设置,提高师范生的信息素养;加强中小学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等。  相似文献   

5.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作为教学设计者的中小学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特征包括:信息观念素养、信息知识素养、信息能力素养和信息伦理素养。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策略包括:更新教师教育观念,使其树立信息意识;加强师资培训;改革高等师范院校专业、课程设置,提高师范生的信息素养;加强中小学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等。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浙江省乐清市1970名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与教学效能进行了研究.调查结果显示:教师个人背景变量在教师信息素养层面上有显著差异,在教学效能层面上则无显著差异,但教师信息素养影响着教师教学效能.中小学教师应重视信息意识的先导作用,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改善教学技能;应以"信息素养"为基础,积极参与信息技术课程培训,逐步提升教学效能.  相似文献   

7.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而推进和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教育部下达了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培养和提高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已成为素质教育的落脚点和信息技术教育的最终目标。与此同时,如何培养和提高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已成为广大中小学教师热切关注和探讨的教育问题。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试淡一些培养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方法和策略和大家交流。  相似文献   

8.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特别是受新冠疫情的深远影响,全世界范围内开展着一场信息化教学的大实践,提升教师信息素养迫在眉睫。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等方法溯源信息素养的演变,分析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的客观需求,从自我提升和外部培养两方面探索与信息时代发展相适应的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9.
在信息社会中,信息素养成为个体适应社会生活的基本能力之一。对于中小学教师而言,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更成为一种职业性要求。  相似文献   

10.
信息技术课堂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主战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等现代化信息工具获取、分析、加工信息,从而综合利用信息,提高工作与学习效率的能力。下面结合实际教学,谈一些自己的做法。一、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树立全新的信息技术教学理念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中,信息素养包括四方面的内容: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技能和信息道德。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把握时代的脉搏,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要从信息社会的高度上,认识信息技术课程,从总体上把握课程内容,从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上考  相似文献   

11.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科技急速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大大加快,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信息社会需要的不是信息的简单传递者或使用者,而是具有较强信息意识和能够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中小学教师将直接面对培养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重任,其自身的信息素养尤其是信息能力的提高更是需要关注的问题,因此,从信息意识教育、获取信息能力、学习者的加工处理信息能力的提高入手,在骨干教师培训中不断加强对全区中小学教师信息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改变了教师的学习观念与教育观念。这就要求信息社会教师不但要掌握信息技术,还要将之应用于教学和科研。信息素养也就成为21世纪教师必备素质,然而大多数中年教师(本文所说的中年教师指目前40岁以上在中小学从事各学科教学的教师)对此感到困惑。因此,在进入中年  相似文献   

13.
中小学教师,作为教学前沿新课程的实施者、创新人才的培养者,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认识、掌握并创造性地使用信息技术已成为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在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培养过程中却产生了种种误区,如何有效地培养和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成为实施教育改革、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1世纪是信息社会。信息社会是以知识信息为战略资源 ,依靠知识和智慧求生存、求发展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 ,要求人们不但要具有采集和加工知识信息、有效处理与应用知识信息、创造及传递知识信息的智慧和能力 ,而且还应具有现代信息、信息技术的知识 ,具有开发、创造、利用和驾驭信息工具的能力。为此 ,在中小学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相应地 ,广大中小学教师自觉提高信息素养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一、信息素养及其特征信息素养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十分完善的概念 ,但下面所列的关于信息素养特征的表述 ,对大家理解信…  相似文献   

15.
教师信息素养是教师个体根据社会信息环境及其发展要求所应具备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对中小学非信息科技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是提高其信息素养的关键。本文阐述了信息素养的含义,提出了非信息科技教师信息素养的目标,剖析了上海市杨浦区非信息科技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提出了培养策略、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6.
当前,信息化已经引起中小学的教育思想、观念、内容、方法等多方面发生深刻变革。要实现信息技术在中小学逐步普及和应用,建设一支数量足够、质量合格的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中小学师资队伍是关键。目前,我国以现有师范院校为主体的教师教育机构,存在着信息基础设施和资源建设薄弱,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尚未普及,在教师教育中还不能广泛应用现代远程教育和网络教育手段等各种问题,难以适应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教师教育必须加快信息化进程,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为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在…  相似文献   

17.
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良好的信息素养成为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必备要素.对356位参与制作拓展阅读微课的中小学英语教师进行调研发现,教师虽然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但是其技术素养不能很好地支持教学的组织管理和评估诊断,不能有效地促进教师自身的学习发展.中小学英语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需要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参与微课实践、构建专业发展共同体,需要高校发挥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8.
网络信息技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信息素养对英语教师越来越重要。通过分析信息素养的基本涵义,培养大学英语教师信息素养的重要意义,并结合实际提出培养英语教师信息素养措施:对于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而言,要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积极营造有利于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的环境与氛围;对教师而言,要转变信息意识与观念,在教学中逐步提升信息素养,自觉培养信息素养。  相似文献   

19.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网络正在改变着人类原有的社会空间,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大大地改变、扩展与延伸。信息素养已成为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国家对中小学信息素养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如何帮助学生对网络有一个正确认识是信息技术教师首要的任务。因此笔者确立此课题,使学生在创建Word文档的过程中,树立文明上网意识。  相似文献   

20.
中小学教师,作为教学前沿新课程的实施者,良好的信息素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以西昌学院所处的周边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为研究对象,针对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营造信息技术环境提高教师信息意识、努力创造条件丰富教师信息知识、提供更多机会发展教师的信息能力、通过多种形式树立正确信息道德的信息素养培养策略。通过此策略实施使该地区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