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作为学历和能力较高的社会群体,其选择的就业地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本研究以江西籍大学生以及在江西高校就读的外省大学生为调查对象,研究其留赣就业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江西大学生不愿留赣工作的比例高达86.92%,有实习经历的学生更愿意留赣就业。地区满意度对江西大学生留赣就业意愿有较大影响,调查显示当前学生对薪酬福利、职业发展、政府政策、科教文卫水平等满意度较低。针对以上几种现象从大学生个人、家长、学校就业指导、政府优化就业环境四个维度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新疆高校大学生调查数据为基础,研究发现:家庭资本对大学生性格特质、职业规划设计、就业意愿有显著的影响作用。其中:家庭文化资本对大学生性格特质有显著的相关性;家庭经济资本对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有相关性;家庭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意愿有显著的相关性。针对调查结果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5,(6):115-119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愈发严峻,创业无疑已经成为体育专业大学生未来就业的重要途径之一.以安徽省各大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针对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及影响因素展开调查研究,并提出相应对策:1)加强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创业意愿教育;2)引导体育专业大学生在校进行创业实践;3)积极有效地制定大学生创业鼓励政策.  相似文献   

4.
选取福建3所农林类院校毕业生为调查对象,采用SPSS 25.0软件对农业类大学生基层就业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高校、个人、社会三个维度提出加强农业类大学生基层就业意愿的建议,旨在增强农业类大学生的基层服务意识,有效化解就业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事关大学生的个人未来发展和地方经济社会的稳定繁荣。对河北省部分高校大学生进行访谈调查,发现地方高校大学生呈现就业压力增大、就业风险意识提高、就业等待心态明显、就业能力提升意愿强烈等就业心理状态,同时暴露出对偶发或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相对欠缺、就业能力发展与社会需求实际相脱节、针对个人发展和未来职业的规划力相对不足等问题。基于分析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原因,从地方政府引导、高校人才培养、大学生就业指导等方面提出优化和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6.
本文初步探讨了二孩新政背景下社会经济因素对西北地区高校大学生生育意愿的影响,可为该地区人口规划、教育、就业政策的调整和优化提供参考。研究发现,尽管国家实施了新的生育政策,但是高校扩招导致的就业压力和自身经济条件明显抑制了大学生的生育意愿,大学生自身受教育程度也是影响其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劳动力结构转型不断改变着大学生对子女的教育期望。  相似文献   

7.
随着近些年高校扩招,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全社会持续关注的热点。本文首先从河南省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入手,从就业意愿、就业影响因素、就业目标、就业流失率四个方面深入分析河南省大学生就业现状、就业困境,为就业策略的制定提供了现实依据。紧接着,深入剖析河南省大学生的就业趋势,为就业策略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最后,提出以政府为主导,积极推动河南省大学生就业的策略建议,从构建就业服务体系、就业培训体系、就业信息体系、创业扶持体系和就业政策体系五大方面,最终有效提升河南省大学生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8.
针对二三线城市对本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吸引力不足的问题,以扬州市为例,设计调查问卷深入分析影响二三线城市毕业生就地就业意愿情况,以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为就业工作的“需求侧”,在基本需求、期望需求、个性需求三方面分析,深度挖掘影响高校毕业生就地就业的关键因素。另一方面政府是城市人才引进的主导者,高校是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主体者,企业是大学生就业的主动参与者,三者共同组成为就业工作的“供给侧”。提出促进二三线城市高校毕业生就地就业的对策,为二三线城市人才引进工作、高校就业创业提供一定理论参考和现实借鉴。  相似文献   

9.
上海大学生就业取向调查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为深入分析本市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及其影响因素,并据此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指导和有效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参考依据,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和上海市教科院高教所于2004年10月联合组成"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课题组,对高校大学生就业取向、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及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基于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关注,采取调查研究和实证分析的方法对广州市部分高职院校在校生展开调查。通过对高职学生创业意愿的调查和影响其创业意愿因素的识别,发现家庭创业史、高校创业教育和指导、地方政府的支持、创业伙伴和创业资金支持等五个方面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形成均有显著影响。文章从建立全方位创业教育体系、培养校企合作平台、加强自主创业政策宣传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期对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提供实证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