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了解在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有重要意义.本文调查了河南省内部分高校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结果表明:不同年级的学生总体幸福感存在显著差异,性别和年级的交互作用显著;母亲职业不同的学生,其总体幸福感差异显著;不同专业、经济状况.生源地、健康状况及家庭排行不同的学生其总体幸福感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厌学问题愈发普遍地出现于高校领域,本文阐述了大学生厌学心理个案的处理,从学生的家庭状况、学习状况、心理状况和案例解决过程、解决成效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记录、跟踪调查,根据大学生厌学的原因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3.
刘晓斌  朱飞 《考试周刊》2009,(15):196-197
大学生厌学现象是高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普遍问题,高校应当采取不同的管理策略对这些学生进行教育与管理。本文阐述了大学生厌学的主要表现,分析了大学生厌学现象产生的原因,并从硬性管理和软性管理两大方面探讨了促进大学生优良学风形成的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转型高校大学生就业压力状况及其在政治面貌、职务与年级等方面的差异,采用大学生就业压力状况问卷,随机抽取河南省转型高校新乡学院181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转型高校大学生普遍存在中等以上水平的就业压力(93.4%);转型高校大学生就业压力在政治面貌、职务与年级等方面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越来越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本文采用《中国大 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贵州省三所高校中苗族、侗族大学生心理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 明:不同性别、独生与非独生子女、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家庭经济状况的大学生心理健 康存在显著性差;不同民族、父母不同文化水平和不同院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不存在显 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天津市中小学生厌学状况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编“中小学生学习状况问卷”,对天津市1137名中小学生的厌学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天津市中小学生厌学的总体检出率为27.7%;中小学生的厌学问题存在着学段差异、学校类型差异、年级差异、毕业班与非毕业班差异、性别差异、家庭类型差异、不同学习成绩的差异以及地区差异,各类差异均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7.
运用家庭教养方式问卷、厌学行为问卷,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对部分高校的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厌学程度的年级差异显著,厌学程度与父母拒绝、父母过度保护呈显著正相关,而母亲拒绝对大学生厌学程度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8.
针对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存在"厌学心理",笔者利用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对部分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探究当代大学生的厌学原因,寻求有助于大学生克服其厌学心理的策略,以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法、体质测试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安徽省6所高校957名大学生体质现状进行研究,比较大学生体质在性别、年级和专业上的差异.结果表明:安徽省大学生体质状况处于良好水平,不同性别大学生体质在台阶指数、握力体重指数得分上存在非常显著差异(p<0.01),不同年级大学生体质及各指标存在极其显著性差异(p<0.001),在体质总分上,二年级大学生得分显著好于其他年级;在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的各指标上,都呈现出大二、大三学生得分要好于大一和大四的学生,且具有统计学意义;文、理科专业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0.
心理健康理念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自编问卷对上海市3所高校不同专业、年级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理念与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心理健康理念状况一般,处于中等水平;大学生心理健康理念的性别、专业存在显著差异,年级差异不显著;大学生心理健康理念与其心理健康水平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大学生心理健康理念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的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心理问题表现、心理健康内涵、心理健康调适方法和心理健康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安徽省体育院系大学生的学习状况,探讨影响体育院系大学生厌学相关的因素,通过问卷调查和走访调查等研究方法,对144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体育院系大学生厌学的比例和程度均明显高于其他院系的大学生,影响体育院系大学生厌学的相关因素有学习目标、学习兴趣、教学质量和教学环境等,学生逃学程度随年级增长而加重。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问卷法对大连市965名大学本科生进行人际交往能力和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以了解不同群体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心理健康的特点及其关系,为大学生健康成长、高校教育等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心理依据.结果表明(1)大学生人际交往综合能力在一年级和二年级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一年级高于二年级;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女生显著高于男生.但在专业上、生源上不存在显著差异.(2)大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在年级、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在专业、生源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3)大连市大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与全国常模相比差异极其显著.(4)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对心理健康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能够预测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大学生厌学现象在高校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如何正确地认识和解决厌学问题,是我们高教工作者无法回避的重大课题。 一、厌学原因分析 大学生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拜金主义思潮的冲击。在市场大潮影响下,以金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思想政治教育中进行大学生压力管理对策的有效途径,本文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274名大学生进行压力状况调查,分析学习压力、就业压力和经济压力等维度压力源对不同性别、年级学生压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就业压力和学习压力是目前大学生感到的最大压力来源;不同性别、年级的学生对压力源的感受存在一定的差异,大三年级是四个年级中承受压力最大的年级。因此,高校思想教育应有针对性地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有效的压力管理对策化解压力。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大学生生涯发展状况,采用李亚真(2005)编制的《大学生生涯发展量表》测量了596名大学生生涯发展状况,并进行了不同层面的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生涯发展整体水平不高,在年级、是否担任学生干部、是否兼职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但不存在性别、城乡和文理专业方面的差异。高校应据此构建全方位体系,加强大学生的生涯辅导。  相似文献   

16.
120名大学生SCL-90量表测试结果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随机抽取的江西师范大学二年级、四年级学生进行测试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较差,低于全国青年人平均水平;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性别差异,状况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7.
大学阶段是一个特殊的时期,处在这一阶段的大学生在思想、智力、人格发展上逐步趋于成熟.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心理状况上又呈现出不同的趋势,因此对于各高校来说,认真调查、分析、对比、研究不同年级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是一项极其重要而严峻的任务.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一些高校中学习风气不浓,大学生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厌学行为倾向。立足于道德心理的角度,发现引起大学生厌学行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由于传统道德教育目标内容脱离实际,有些大学生尚未形成明确的人生价值观而不愿学习、甚至厌学;其次,自我实现的需要与爱的需要的失衡而致厌学;再次,归因失当,对某些不正常社会现象的怨恨心理而致厌学。因之,遏制高校中的厌学风,必须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学习的良好环境氛围。  相似文献   

19.
浙江部分高校大学生焦虑状况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调查研究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对不同专业类型、不同年级的365名大学生焦虑状况进行抽样调查,分析了浙江部分高校在校大学生的焦虑状况。结果表明,以性别做样本平均数的差异显著性分析,男女在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上差异不显著。将专业类型、年级作为影响因素分析,不同专业类型、不同年级的学生在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上有极其显著差异。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大学生焦虑的成因,并提出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沈琼 《考试周刊》2009,(16):183-185
本文采用《大学生自我概念量表(SCT)》和《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南京市某民办高校152名专科大学生进行了自我概念和人际关系状况的调查,通过数据分析,对民办高校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和自我概念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民办高校大学生的自我概念年级差异显著;人际关系敏感的大学生其自我概念、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人际关系良好的学生;人际关系敏感性因子与自我概念各因子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不同年级,不同家庭经济情况,是否担任学生干部对大学生自我概念的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人际关系的好坏影响着大学生的自我概念和心理健康水平;高校有必要加强大学生自我概念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