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自文艺复兴末期以降的400年间,进步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这期间,技术以一种器物的形式把进步的观念演绎为一种实实在在的力量的提高与改善,从而迅速获得社会的认同。在此背景下,启蒙运动的理念还未来得及完整展开,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并行局面快速退化为一种单纯的工具理性,这种思潮造就了十九世纪末的虚无主义与当下的犬儒主义的流行。启蒙在技术进步的掩映下,日益沦落为一种社会认知中的幻象。剖析技术进步的本质,恰是克服犬儒主义与恢复启蒙理念的唯一合适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2.
法兰克福学派以工具理性批判问题为切入点,从启蒙理性、工具理性和合理性这三个角度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展开深入批判,并揭示出启蒙理性、工具理性和合理性三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  相似文献   

3.
现代犬儒主义是"启蒙的虚假意识"所导致的精神世界的贫困、虚浮与幻灭,是人类精神的"麻痹症"与"失血症"。总体而言,它是一种"不得不为之"的无奈的生存策略、异化的存在状态,它以认识论的怀疑主义作为其外在表现,以价值论的虚无主义作为其内在基础,以功利、琐碎、庸常的状态作为其生存抉择,最终沦为维护这种生存方式的意识形态,从而放逐了人类的自由精神,以世俗取代高雅,以平庸扼杀崇高。追求现代性的中国社会正在遭受犬儒主义的纠缠,对这一问题进行理论体认与反思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霍克海默和阿多尔诺批判了启蒙思想通过工具理性--知识对自然进行支配,使启蒙从解放走向奴役,进而工具理性会向社会历史领域扩展.社会生活中出现的科学管理体制,就是工具理性在社会合理化进程中分别建构的以泰勒制为第一现实构件的工业生产管理和企业管理,以及布尔乔亚市民社会基础上的法理型官僚系统的行政管理.工具理性不是简单地被从自然控制中推广到社会生活中来的,工具理性在征服自然的进程中面对的是可以被直接量化简约为同质性的自然物质,而20世纪资本主义新的社会存在却是由无数个性不同、能力相异和目的相悖的个人主体活动构成的.  相似文献   

5.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哲学的永恒主题,是人类社会的不朽课题。启蒙运动打倒了神权,确立了人权,人的主体性得到了确立。但是,启蒙过分强调人的主体性,造成人与自然的分离和对立。启蒙理性已堕入工具理性思维模式的深渊,启蒙给人类带来进步的同时,也带来退化。法兰克福学派主张对启蒙精神进行救赎,用思辨哲学和非同一性思维来达成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6.
现代犬儒主义思想及其负面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犬儒主义从产生到发展经历了很长一段时期,主要思想发生了较大变化。在现代社会中,作为一种贫困哲学流派的犬儒主义已经不复存在,但存在一种作为人生态度、处世之道的犬儒主义思想。作为一种消极的思想状态,现代犬儒主义无论对个人还是对社会都有较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霍克海默那里,启蒙是用理性代替神话的过程,是拥有自我意识、敢于自我批判的人的理性思维的确立,因此启蒙就是理性启蒙。霍克海默通过分析理性启蒙在资本主义社会的演进,揭示了理性走向异化、变质为工具理性的过程,也揭示了理性启蒙异化的过程,并断定资本主义社会中出现的种种异化现象,如科技异化、知识异化、文化的堕落等,并非是偶然的,而其实是理性启蒙异化的具体表现,是理性变质为工具理性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霍克海默认为启蒙理性蜕变为工具理性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创造了工业文明,但科学技术是引起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所有问题的罪魁祸首。他从价值取向、自然功能、意识形态三个方面展开了对工具理性的批判,即从主观理性与客观理性的角度批判工具理性只关注效率、功用而忽视对人的生存价值的关注;从批判工具理性造成对自然和人的双重奴役,指出科学技术并不能带来人类的自由和解放;从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进行批判,指出批判的目的是为了重新关注人类生存的处境,确立人类生活的价值基础。  相似文献   

9.
随着资本主义的工业社会稳步发展,最初的启蒙理性演变为"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并随后确立了"工具理性"的主导地位,致使"价值理性"的空间不断被压缩,本文以美国当代文学大师科马克·麦卡锡的《路》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溢于文本之间的工具理性批判思想和挽救资本主义社会的宗教救赎方案。  相似文献   

10.
犬儒主义至今已历经了2000多年的历史发展和变革,其思想内涵发生了微妙但根本的演变。在现代社会中,犬儒主义正在演变成一种社会症候且呈不断弥散之态。作为一种消极的思想意识,犬儒主义正产生着较大的负面影响。文章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了犬儒主义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了规避现代犬儒主义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