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地层的三维可视化是获取地下空间信息,真实表达地层结构和空间关系的重要手段,本文在综合分析了多层DEM和GTP模型表达三维地质体的基础上,利用钻孔数据、柱状图、地质剖面图等资料构建多层DEM—GTP三维混合模型,并利用Arc GIS平台二次开发工具开发三维可视化系统,实现地层的三维可视化,最后运用实例数据对理论成果进行测试,用于辅助相关地学研究和决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三维技术的发展对模型可视化技术产生了迫切的需求。针对目前传统可视化系统庞大,灵活性较小,不易于运用等缺点,本文基于Opencascade和Qt,利用C++作为编程语言,开发了一个轻量级的三维可视化平台。该平台既能根据需要构建三维模型,又能用于三维模型的展示及交互操作。这对于三维仿真、虚拟现实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通过三维可视化技术,结合当前中国电力设备仓库的发展现状,实现电力设备仓库与三维动态仿真相结合的研究。从电力设备仓库的实用性和直观性等方面考虑,提出了基于OSG(Open Scene Graph)的电力设备仓库三维可视化系统。该系统实现了电力设备仓库的系统界面、场景漫游、设备移动和信息编辑、自动生成模型等人机交互功能,重点研究了自动生成模型和仓库自动布局,对电力设备仓库的未来发展以及三维可视化的应用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现有的隧道爆破质量评价与控制大多依赖决策者的工程经验和主观认识,仅凭人为观测做定性分析,评价与控制成果一般表现为二维平面图,不能直观、可视化对隧道爆破质量进行表达。本文基于隧道数据采集模块、隧道数据前处理模块和隧道三维可视化模型构建模块等提出了隧道爆破质量三维可视化数字模型构建的方法,以成渝高铁某隧道为例,设计了隧道爆破质量三维可视化数字模型基础数据采集方案,建立了隧道爆破质量三维可视化数字模型,提出了隧道爆破质量综合评价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三维可视化模型可再现隧道爆破超欠挖的真实结构特性,可实现对隧道爆破质量的综合评价,弥补目前隧道爆破质量评价与控制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5.
OpenGL技术的三维可视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OpenGL基本概念以及数字地面模型和构网技术,阐述了基于OpenGL实现三维地形可视化的基本步骤,并对其重要步骤进行了详尽的研究和讨论,并通过键盘,实现了人机交互的地形实时动态显示,实现了三维地形可视化。  相似文献   

6.
《科技风》2019,(9)
目的研究漏斗胸矫形器的三维虚拟影像研究与建模技术。方法采用数字化三维虚拟重建技术,对影像数据DICOM3.0文件患者的漏斗胸数据图像分割处理,提取出胸廓、肺部、心脏的图像信息,然后应用可视化软件mimics三维重建出胸廓、肺部、心脏三维形态数字模型,在胸廓三维可视化的三维模型上,采用mimics软件的测量功能,计算出漏斗胸的Haller系数,判断患者的情况。同时在胸廓三维模型上通过测量计算,得出漏斗胸矫形器的长度、宽度、厚度、和弯曲弧度尺寸,以此为基础在工程软件UG上设计出贴合患者胸廓的矫形器。结论,利用三维重建技术对漏斗胸患者的影像数据处理,形成漏斗胸三维模型,再根据模型设计出矫形器。为今后的骨科数字化设计探索了道路。  相似文献   

7.
田芳芳  陈恭洋 《内江科技》2009,30(10):96-96,52
以张店油田为研究对象,在储层构造、沉积微相、测井解释、储层非均质等研究基础上,建立地质数据库,应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对油藏构造、沉积微相和油藏属性建立三维模型,通过建立的储层三维模型,实现了油田开发地质研究工作中沉积微相研究成果的量化应用及与储层参数分布的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8.
赵静 《大众科技》2013,(3):68-71
"加强供电质量和供电服务水平,实现供电管理系统可视化、精细化、深层化"是电力部门工作方向总体方针。三维仿真电网设备模型是实现管理可视化、精细化的基础,如何更好更快速的建立高仿真电力设备模型是电力部门一直在研究的课题。本文以"基于GIS的激光扫描建模"和"精细化模型与GIS可视化数据深层应用"两个方面讨论广州供电局供电可视化、精细化管理解决问题的方法;从广州局三维GIS系统建设现状出发,探讨解决建立高仿真三维模型的困难。通过现有科技手段,提出实施办法,建立高仿真三维模型库,完善集成各电网系统的数据接口,为广州供电局供电信息化管理提供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地质钻孔资料是记录地质结构原始信息的载体,其三维可视化是精细化地质研究的基本表现形式和重要技术手段。在分析、对比国内外钻孔三维可视化不同方法的基础上,采用Multipatch模型进行钻孔的三维建模与表达。探讨了钻孔三维可视化的技术流程,三维钻孔表达的几何构建、纹理渲染与自动匹配等关键技术。最后基于Arc GIS Engine开发了测试系统,并与当前常用的地质钻孔软件进行了比较,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三维可视化技术不断应用到地震数据处理和解释领域,透明可视化技术这一形象直观的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越来越显示出优越性。这一技术很大地提高了地震解释的效率和准确性。本文从简单的可视化基础知识入手,介绍了地震数据在计算机中的显示方式,体绘制和面绘制成像的算法,以及三维立体视图中透明可视化的实现方法。研究了运用三维地震数据透明可视化模型分析其包含的地质资料信息的方式方法。以及通过设置不同的颜色值和光线旋转、缩放使不同数据体在三维空间的显示及叠和,从空间整合多种数据进行多角度多属性分析判断,更形象更直观地进行数据解释,从而提高数据解释质量,缩短解释时间。  相似文献   

11.
尹应东 《内江科技》2010,30(1):85-85,150
通过国内外资料的调研,叙述了国内外三维可视化地震追踪技术的研究和运用现状;目前三维可视化地震追踪技术的发展主要体现在空间自动追踪、相切片、Voxel技术、相干体技术和三维可视化技术等六个方面;三维可视化地震追踪技术正向着运用于储层和流体特征研究中。  相似文献   

12.
现实生活中研究人员都会选择运用Arc GIS老充当基础平台,以此实现三维可视化,但是这种三维平台模型并不没有非常强的真实性,基于此,研究人员开始尝试着使用三维建模软件来构建符合标准的三维模型。本文正是运用Sketch Up建模软件来进行三维模型的创建,创建完成后,还将模型转变为可以有效辨别的矢量数据格式,在此基础上,运用GIS软件中各项功能来设计三维可视化系统。  相似文献   

13.
孙青  徐霞 《科技通报》2014,(3):91-94
针对海量数据的大规模三维城市模型可视化,通过分析线性八叉树的特征,提出了基于线性八叉树的LOD层次细节技术,为实现快速可视化,提出了视相关层次细节方法,运用此方法对某三维城市模型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八叉树基础上,以细节层次及视相关技术提高了三维可视化的速度,又能实现细节观察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地质工程项目从可行性研究阶段、设计阶段到详细设计阶段,乃至到工程运行的管理与监测,建设时间长,往往积累了大量的地质资料,用三维模型图形图像来表达、解释和管理如此庞大的资料比光靠数据库和图表图纸等传统方法多。建立地质工程复杂地质体的三维模型,处理岩层界面与结构面组合关系,真实反映地下地质结构全貌,将为地质工程工作者分析研究工程地质现象和发现掌握岩土体结构规律提供一种崭新的研究手段和研究方法。本文主要研究复杂地质体可视化研究与开发现状,地质工程复杂地质体三维建模和可视化的关键技术问题分析,复杂地质体三维建模与可视化技术的初步开发与应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随着可视化技术和地质信息模拟技术的发展,基本的二维地质图已不能满足地质信息表达的要求,地质信息的表达向着三维可视化迈进。但是由于地下地质条件的特殊性、地质对象的不规则性和属性的各向异性,决定了三维地质建模和可视化的复杂性。本文主要探讨了三维空间数据模型的表达方式以及三维地质建模的几种常用方法,并探讨了三维地质建模与可视化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所谓地质工程复杂地质体的可视化主要是针对当前地质工程勘测中所存在的最大问题而提出的,这个问题就是在地质勘测工作中,所测得的数据量较大,涉及范围较广,整体资料信息很复杂混乱,这会使得地质人员很难直接掌握勘查对象的地质整体情况。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科研人员对复杂地质体可视化的开发和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通过阐述当前我国的复杂地质体可视化研究的现状,分析了在建立三维模型实现可视化的关键技术问题,并探讨了复杂地质体三维建模与可视化技术的初步开发与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为更好地满足储层建模系统三维可视化改进的需求,在研究软件三维显示功能的基础上,针对原有软件的特点,提出一种将原先只使用OpenGL库进行三维显示的系统改造成利用Open Inventor库与OpenGL库共同实现三维绘制功能的软件思路和实现方法。分析和总结了使用Open Inventor调用OpenGL常见的几种技术。结合储层建模的一般原理,将测井数据和地震数据资料的计算和储层模型的可视化功能进行了分离。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探讨了三维可视化的关键技术,接着研究了三维可视化中的交互技术,然后介绍了OpenGL和其它实现三维可视化的工具,最后分析了三维空间中数据插值的三种方法,为三维可视化技术的进一步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实景三维模型具有真实性、场景直观展现的优势,在智慧城市建设中逐渐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从三维模型可视化效果和应用场景的角度,对比了国内外现有的实景三维地图场景构建方法的优缺点和发展趋势,为三维GIS应用的发展提供了真实可行的模型分析参考体系。  相似文献   

20.
覃海川 《大众科技》2013,(6):337-338
三维可视化数字技术以其强大的现代传媒特性拓展了人们想象和生存的空间,必将成为对优秀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创新重要传播形式。文章分析了三维可视化数字技术的意义与现状、三维可视化数字技术作为一种传播形式的特点以及三维可视化数字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