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社会发展是多维度的。从哲学角度分析,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决定了人类社会作为一个庞大的矛盾体系,必须在发展中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因而产生社会发展与社会正义的悖论关系。在中国梦语境中,对这种悖论关系的认识被纠正。中国共产党在坚持社会发展的前提下,升华了执政思维,更加突出个人梦与民族梦、国家梦的统一,将人民幸福作为核心立场和观点,展现了社会发展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2.
民族地区社会稳定问题是冷战结束后多民族国家凸显的重要问题。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多民族国家的民族政策面临许多悖论,它对民族国家的民族政策以及民族地区的治理产生重要影响,宁夏作为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在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也有许多政策措施需要完善。  相似文献   

3.
正2014年3月15日,"跨学科研究:‘现代民族国家·国族’论坛"在复旦大学举行。本次会议由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现代思想研究中心、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中心主办,来自复旦大学、中国社科院、国家民委研究中心和云南大学的10位学者参加了此次论坛。中国作为传统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在面对民族问题错综复杂的新形势时,以何种理念和话语形式来建立和谐的民族关系秩序,这既是建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  相似文献   

4.
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最根本的理论基础。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关系国家的强盛,民族的繁荣,社会的进步,中职教师只有不断更新教育思想,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习热情,才能提高政治课教学质量,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5.
从认识论的角度看,悖论问题产生的根源不仅仅与语句表达上的逻辑矛盾相关,而且还涉及到了非逻辑的辩证矛盾问题。因此,解决悖论问题需要从单一的逻辑形式的视域转向认识论的角度,即从与其相反的认识内容视域看悖论,探视悖论问题产生的哲学根源,以期从哲学层面对悖论问题做出统一处理。  相似文献   

6.
国家和哲学具有同一性,国家哲学具有虚拟性并在国家意识形态中居于主导地位;苏东巨变体现了国家哲学对社会主义国家存在和发展的重要价值;社会主义中国的国家哲学面临着凝聚民族精神的重大使命.  相似文献   

7.
从国家和民族的"潜意识"角度,亦即从支配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思想、行为、心理的哲学理念、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路径来分析国家和民族之"梦",是当前理论与实践中易被忽视的问题。中国梦是国家梦、民族梦、人民梦、世界梦,具有很强的时代意义和世界意义,表现为:凝聚内力,为国家和社会建设汇集正能量;转化外力,形成有利于中国发展的友好国际环境;形成合力,为破解人类共同难题提供新的智慧。  相似文献   

8.
在易学理念的影响和模塑下,中国传统美学和审美文化中的"自然之用"体现出鲜明的生态审美意蕴。在生态中心主义模式下,生态保护所面临着悖论,但这一悖论在易学乃至中国传统哲学中本来不存在,"数"所生发的节用、顺用理念认为人合理地取用自然是可以实现生态系统整体上的互利互济、共生共融的。这还造就了"贵生"的审美理念和天人共在的环境、场境美,并表征于人居环境、艺术场境和园林建筑等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悖论和道德悖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思维内容可将悖论分为理论型悖论和知行型悖论;在理论型悖论中包括逻辑学悖论、哲学悖论、学科悖论等;在知行型悖论中,包括同各学科悖论相对应的学科知行型悖论。道德悖论是学科悖论的一种,包括理论型道德悖论和知行型道德悖论;理论型道德悖论有道义逻辑悖论和伦理悖论;知行型道德悖论则称为德行悖论。  相似文献   

10.
关于悖论实质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悖论是逻辑界和数学界一直争论不休的哲学问题.悖论的实质、特征及其成因等问题,不仅逻辑界和数学界尚未取得一致的观点或意见,哲学界也没有作出令人满意的回答。有人认为悖论是一种逻辑矛盾,即 p(?)p(“p 等值于非 p),因而力图采取各种方法寻求形成悖论的原因,以便消除或抛弃悖论;也有人主张悖论是一种“辩证判断”,因而简单地承认悖论是辩证矛盾;还有人混淆了逻辑矛盾和辩证矛盾,因而对悖论采取  相似文献   

11.
论民国大学校长的“反介入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大学校长开创的教育理念是一个富有逻辑演绎张力的思想体系,在其展演过程中既表现出与中国传统和西方现代性的一种内在契合性和外在回应性,又表现为对国家救亡图存的积极关照。当与世界接轨的教育理念运动在消解了国家权力和教育权力之间的距离时,特别是通过大学校长的反介入精神奠定现代化大学发展的思维惯性之后,形成了国家权力与教育权力的共融空间,构建起大学独立自主的属性,大学主体得以确认,创建了中国一流大学。这种反介入精神的价值指向、实践指向、问题指向决定了教育理念展演不是单纯与狭隘的精神运动。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代社会初,民族危机日益加重,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提出民主救国的主张,希望仿照西方的议院制民主政治体制,在中国建立这种民主政体来挽救民族危亡。中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提出的这种民主思想的路径与西方的民主思想演变的路径相比较,表现出一种逆向运行的特殊逻辑。这种逆向运行的特殊逻辑,是中华民族处于危亡关头,幼弱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所持的特有的政治理论的表现。  相似文献   

13.
政治因素——主权国家特别是传统大国基于国家民族利益所做出的政治抉择一是推动全球化运动的决定力量的社会发展现实,要求我们必须重新认识当代社会政治与经济的关系;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思想和恩格斯的社会发展“合力”论思想表明,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并不是单一的经济决定论,而是众多因素的辩证互动论;把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误解为单一经济决定论的深层原因在于没有看到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实现的“实践转向”:由西方传统哲学的理论哲学理路转变为新的实践哲学理路。  相似文献   

14.
当今全球化的语境在造成全球文化日益一体化的同时,也给各民族文化带来了民族身份认同的焦虑.文化本土化的诉求正是民族身份认同的焦虑在文化领域的反映.以“失语症”和“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等为例,分析文化本土化诉求的悖论现象,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对此悖论的解决方案.解决矛盾的关键在于破除全球化和本土化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破除对纯洁的民族身份的偏执,而着眼于其发展和建构,在书写“现在”中展现生命价值和民族性格.  相似文献   

15.
教学管理制度作为凸现组织正规性的重要手段,是获得国家和教育行政部门等认可的外部合法性的重要依据。但是高校内部对制度执行不彻底或者不执行等表现又凸现了制度内在合法性的危机。对这一矛盾以组织合法性理论中对合法性的分析逻辑为视角进行阐述具有适切性。合法性危机的解决从组织建设层面看,可以从管理者的建制理念、制度目标的选择、制度传递途径的多元化以及学校共享文化的建设等方面来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6.
作为经济行为主体和经济理论的价值观和方法论假定 ,经济哲学对任何国家和民族的经济腾飞和社会发展都具有巨大的作用。本文以邓小平怎么看待邓小平经济哲学为重心 ,论述了研究宣传邓小平以“生产力标准”为逻辑起点的经济哲学 ,从而重铸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对世纪之交的中国人改变传统斗争哲学并勇敢彻底地迈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具有极其重要的启动意义。文章还反驳了国内外的某些异议。  相似文献   

17.
清末,以刘师培为代表的革命派知识分子热衷于传播法国汉学家拉克伯里的"中国人种、文明西来说"。所以如此,在于刘师培关注政治行动的学理依据,西方"一民族一国家"的近代民族观念为其"排满建国"理想提供了理论基础,而拉克伯里学说则提供了史实上的支持。不过刘氏对拉克伯里学说的接受,虽以具有西方近代特质的民族观念为支撑,但中国固有的"华夷之辨"的民族意识也深深浸染着他,从而使他的民族观念呈现中西交汇的特色。此一交汇具有内在的矛盾性,在当时并未得到很好的解决。  相似文献   

18.
人类社会从各民族和国家单一的历史向统一世界史的转变。使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发生根本变化,"整体论的复兴"即因于此。由于处境和视角不同,整体论表现出构成论、先验论和生成论的不同类型。这既是其不同构型,又是其历史上的展开形态。作为人类总体命运思考方式之一的全球伦理,即以一种构成论思路展示其"伦理之伦理"的特征。全球伦理的最大优长是真实、开放和突出全球价值,其难处则在扩展、具体推动者、宗教基础和终极目的方面。与之相对的天下体系选择了先验论的思路。它试图以中国原初时代的天下范畴来取代全球或世界概念,并通过"以天下观天下"的方式超越西方从民族国家看天下的思维,因而具有很强的形而上学建构力。只是这一思路既无法协调先验的天下公理与经验的帝国模型的边界对接问题,更无法保证"天下"不再成为霸权,因而最后留下的可能只是一种"天下神学"。全球伦理和天下体系的共同困境在于它们囿于还原论的限制。生成论不同于这二种思维而把人类的自我理解由宗教和国家批判引向文明的反思。从文明发展的"大逻辑"看,人类文明史大体经历了三个不同时期——暴力逻辑合法性的普遍化时期、资本的全球化时期和文明或自由价值的普遍化时期。这大体对应着整体论思维发展的三种形态:先验论——构成论——生成论。文明复兴的基本任务是重新修复已被阻断了的文化自调机制,以共筑的姿态生成和塑造一个新文明。而目前最紧要的,是在生成论的框架内把人们已有的共识组织起来,确立类思维、建构非同一性哲学和推动互美伦理等,以形成一个思考未来、引导实践的初步规范。  相似文献   

19.
由于音乐学科教育学研究与哲学、美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物理学、历史学、民族学等多种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和交叉,因此,从考察柯达伊(Kodaly Zoltan)、奥尔夫(Karl Offf)、达尔克罗兹(Emile Jaques-Dalcroze)三个音乐教育体系民族性理念的理论基础作为切入点,首先从宏观上对三个体系的音乐教育理念进行以心理学、社会学和哲学为基础理论的比较论证;继而从微观上对影响以视唱练耳课民族性教学的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的一些基本领域进行理论上的逻辑推理,确定与视唱练耳民族音感教学实践最相关的和最有效的信息来源;再对我国视唱练耳民族音感教学实践现状进行描述,论证这些基础学科(心理学、社会学和哲学)与视唱练耳教学的种种关系及对音乐教学的实际含义,进一步提出我国视唱练耳民族音感教学实践所面临的具体问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历史,既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必须,也是中共三代领导核心政治哲学的结晶。中共三代领导核心的政治哲学体现了时代精神的精华。对中共三代领导核心政治哲学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掌握中共三代领导核心的政治思想之精髓;有助于把握当代中国的历史和逻辑演进;有利于发掘出指导我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内核,明晰我国走向21世纪所依赖的核心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