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著名教育家罗杰斯说过:"没有人能教给任何人任何东西。人的获得最终不是依靠教,而是依靠学,学生所学比教师所教要多得多。"教学是什么呢?教学就是教学生学,教学生走向真学。什么是"真学"呢?"真学"是指在学校教育情境中,在课堂生活场域里,在教师适切引导下,由学生自主完成,进而引发他们一定程度的知识增加,能力增强,经验增加,情智发展的行为。  相似文献   

2.
教师上完课后,特别是上完公开课后,总是去询问听课的领导、教师:"什么感觉?""我上得怎么样?"获得他们的肯定与认可似乎成了教师评价自己一堂课是否成功的标准。真正的标准在哪里?其实,教者只需追问自己四个问题,就可明了答案。追问一:学生学到了什么?——清简目标这其实就是教学目标及落实的问题。我们知道,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规定  相似文献   

3.
<正>1问题的提出"教学为了谁?教学依靠谁来展开和进行?教学从哪里出发?"这三个问题是数学教师必须经常思考和回答的,具有不同教学立场的教师对这三个问题的回答是不同的,不同的答案表明了不同的态度,这也影响着甚至决定着教学的方式和效果.事实上,教学立场有教师立场和儿童立场之分.教师立场是站在教师的角度来思考教学,以"我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为教学设计取向,教学过程以教师的行为与思维方式为主,对学生的感  相似文献   

4.
<正>近来,网上屡有一些师生关系相倾的事件报道。来源不考,原因不明。单从这些事件表面,引起笔者的一些思考,师生关系为什么会恶化到如此地步?学生真心感受不到教师的关爱?笔者肤浅地认为,在这中间教师对学生的关爱程度是否足够?爱的教育在我们教师生涯中的意义到底有多大?我们是否全心地认识、实践"爱的教育"了?笔者认为,践行"爱的教育"在我们教师生涯中至少有以下几点意义:一、摆正心态——利己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  相似文献   

5.
新版教科书解决的问题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教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这一中学物理教学的核心问题.也就是说新教科书不仅要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还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而教师教育观念的改变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最终都要落实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  相似文献   

6.
正"正人者,须先正己,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当教师要求学生诚信做人的时候,是否也省察过自己呢?很多老师习惯于抽象地讨论诚信,但这并不代表着他在诚信地生活。一些老师往往不自觉地将学生视为承受知识的"容器",而非与自己平等的人,进而容易打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幌子,对学生进行"善意地欺骗",并轻许从不打算兑现的承诺。此种教育行为被称作"工具性说谎",即教  相似文献   

7.
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深入,教师们努力把课改理念贯穿在课堂上,讲得激情飞扬,轰轰烈烈,似乎体现了课程的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但是静下心来好好反思,这是课程理念要传达的吗?学生真正学会了什么?教师的知识是传播了,那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是否提高了,用分数能否衡量呢?众多的疑问摆在眼前。对于此,教师的教育观念,不仅直接关系着教师的教育行为,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甚至间接影响国家未来和教育的性质与发展走势。所以为了适应新的课程改革的需要,教师必须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把新的理念灌输到教学中去。  相似文献   

8.
做了十多年的教师,整天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忙得不亦乐乎,但对什么是教育,从未做过多思考。随着教改的深入,新课程理念也逐步深入人心,重新反省自己的教学工作,才发现整天挂在嘴边的"学生"一词处处透露着玄机。教师教什么?怎么教?教的目的又是什么?仔细玩味"学生"这个词语,对我的教育教学工作有很大启示。学生:从字面上解读"生"字,含义颇多。①陌生,生疏;②生成,创  相似文献   

9.
<正>诗人在谈到做诗的经验时常说:功夫在诗外。这话是耐人寻味的。什么是备课?"备"可以理解为"准备""预备"。"备课"就是教师课前所做的准备工作。它是教师充分地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开发课程资源和了解学生,弄懂弄通为什么教、教什么、学生怎么学、教师怎么教,并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设计出目的明确、办法适当的教学方案。特级教师斯霞说过:"要上好课,首先要备好课,我  相似文献   

10.
从第一天走上讲台开始,我就把教好课本知识,教会学生做题作为自己的努力目标。也没有想过"数学是什么?"这个问题,也不知道数学本质的东西到底对高中数学教学起什么作用。从事数学教学几年后我明白了:高中数学要教得好,必须要跳出数学看数学,跳出教育看教育。作为教师,必须要站在高于课本的高度来处理课本知识,现在的数学教育不再是教师手中有一桶水,就能给学生一瓶水的,而是要求教师手中有一眼活泉。怎样才能有一眼活泉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  相似文献   

11.
正什么是高效的课堂?"高"是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的体现,"效"是课堂的高质量、高效率,学生学习的高效果,高效最终要落实在课堂上。然而,我们的课堂面临许多困惑:学生厌学,教师难教,两极分化日趋严重。教师设计教学情境,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解,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探究,可有的学生却毫无兴趣,不知所云。那么,作为教师应该怎样做呢?  相似文献   

12.
曾子有句名言:"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作为一名教师,我把它稍微修改一下:"吾日三省吾教:为生谋而不尽乎?与同学交而不信乎?授不省乎?"意思就是:教师每天需要再三反思自己的教学,为学生谋划教学是否尽力?与同学交往是否守信?传授的知识  相似文献   

13.
<正>教学的首要任务——教"怎样思考"。经常听到学生说:"老师讲的我都懂,但自己做就不会了。"什么原因?是老师没有把"让他自己会做"的方法教给他。所以,我们在教学中,首先要解决"老师你是怎么想到的?"然后解决,"怎样让学生也想到?"好的教师"想给学生听","想给学生看"。差的教师做给学生看,或"让好学生做给差学生看"。所以,卢梭说"教大多数学生能想到的方法"。因此,教"怎样思考","怎样才能想到"——是  相似文献   

14.
教师上完课后,特别是上完公开课后,总是去询问听课的领导、教师:"什么感觉?""我上得怎么样?"获得他们的肯定与认可似乎成了教师评价自己一堂课是否成功的标准.真正的标准在哪里?其实,教者只需追问自己四个问题,就可明了答案. 追问一:学生学到了什么?——清简目标 这其实就是教学目标及落实的问题.我们知道,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规定教与学的方向,它既是文本解读的着眼点,也是教学的出发点,还是教学的归宿.教学目标面面俱到,贪多求全,教学效果必然不理想.教学目标定得越庞杂,教学任务越难完成.  相似文献   

15.
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到底怎么教?笔者以为:"教师在乎什么,学生就发展什么。"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1.教师有激情。  相似文献   

16.
正"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现在的学生根本就是不学无术。""现在的学生脑子里都不知道在想些什么。"每每听到这些话,我都有无限的感慨:学生难教吗?学生不学无术吗?到底是学生的问题还是我们自己的问题?我觉得关键在于"学生的脑子里到底在想些什么"。作为一名教师,你必须知道学生的脑子里在想些什么。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  相似文献   

17.
犹记得,师范专业学习时代,老教授摇头晃脑地学究般释义:"教,上所施,下所效也,学,觉悟也。"那时我很不以为然:"上"是谁?"下"又是谁?"效"就能"觉悟"?如果没能"觉悟",是否说明吾辈素质悟性极差?当教师后,实际理解了"以学定教"等当今教育哲学命题的真义,但当真正按照"把学习的权利归还给学生"语录般的理念,在教学实践中切实做到后,又有疑惑:没有"教"的"学",课堂的无序相当明显,尤其是低段。仔细想来,我们按照先人们的字面释义来理解"教学",总是有些望文生义的武断,我们必须正视课堂教学的功能——作为一  相似文献   

18.
正著名教育学家卢梭曾经讲过:"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好像经常是事与愿违的.因为作为教师的我们经常会发出这样子的牢骚:课上基本上都是我一个人在讲、和学生的互动,只有几个学生是积极参与的、很怕上到下午的课,听课效率极低,很多学生一节课中是哈欠连篇的……这种情况的产生,作为教师的我们,有没有好好想想,难道全部是学生的原因吗?我们的课堂设计有没有纰漏呢?  相似文献   

19.
教师的反思是对自己(或他人)的教育教学行为和决策进行深刻反省的品质。这种反思,不是一般地回顾“我是怎样做的”,而是从理念的高度反省。教师的实践反思实际上体现为一系列的反问: 为什么要这样做?教学是否符合教育的原理?是否符合学生的需要?教学中出现了什么问题?我采取的策略解决问题了吗?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相似文献   

20.
<正>学习原本如同吃饭睡觉一样,不可替代。可是,走进课堂,为人师的我们是否能做到不替代,在诱导、指导、引导学生中实现教师的价值呢?我们看几个教学片断,一起来找寻属于我们的教学坐标——片断1:出示课题"13.3等腰三角形"后,教师问道:"看到今天学习的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纷纷举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