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烘托、衬托、渲染是文学创作和文学欣赏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三者常常如影随形,交叠在一起,用法和功效既有相通之处,又有细微差异,初涉文学者较难分清。一.衬托《现代汉语词典》: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把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这里面至少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写这一事物是为了突出另一事物,有主有次;二是主要事物和次要事物可正可反。我认为这里面还应有一层意思:主要事物和次要事物应该是具体的。例如:  相似文献   

2.
对比是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这种手法能突出事物的特点,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古代有很多表现百姓苦难生活的诗歌往往采用对比手法。例如宋代梅尧臣的《陶者》:  相似文献   

3.
在鉴赏古代诗歌时,衬托、对比和烘托这三类表现手法常常会被混淆。如何准确辨析呢?现试析如下:一、衬托与对比相同点:二者都是将一些事物放在一起进  相似文献   

4.
夏军 《现代语文》2006,(10):108-108
烘托陪衬,是文学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可以使我现对象显得更加鲜明突出。  相似文献   

5.
悲秋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永恒题材,欧阳修的<秋声赋>便是其中的名篇.此文运用了灵活多变的写作技巧,其中渲染烘托手法的巧妙使用又是其诸多技巧中的亮点.……  相似文献   

6.
艺术衬托原系中国绘画的一种技法,它是指用水墨或淡彩在物象的外廓进行涂染,如烘云托月,使其明显、突出。这种技法运用于文学创作上,则是指从侧面着意描绘与烘托,使所要表现的主体在相互映衬下,更加生动、鲜明。这正如俗话所说的“红花还须绿叶扶”一样,有了陪衬的...  相似文献   

7.
正衬:你看易建联堪称“长人”了吧.据说达到了惊人的2米12.但跟姚明相比,还矮半个头呢,这简直是一山更比一山高呀!难怪老外给姚明起了个绰号“中国长城”。哇,姚明的身高,高得“要命”!  相似文献   

8.
小说《围城》的作者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中十分出色地运用了对比艺术,包括反衬、正衬、平行比较等手法,把中外文学中这种传统表现手法用得更自觉、更广泛、更纯熟.  相似文献   

9.
《口技》一文,“京中人”那高潮迭起的口技表演,读来令人拍案称绝。一篇不到三百字的短文,却把人带入一种如闻其声,似见其形的美妙而逼真的氛围。 物衬——道具展示 表演前,作者把道具准备情况首先展示给观众和读者:“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己。”仅此几物,别无其它辅助,暗示下文将要出台的精彩的“口技”完全是靠“口”,取消观众及读者可能在表演开始后产生的疑虑,为下文作了铺垫。表演完毕,“撤屏视之”,但见“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己。”又是一个“而己”,再一次以物表明“京中人”的精湛技艺单靠的是“口”,而且“仅此而已”。前者为铺,后者为证,一“铺”一“证”,以此衬托口技表演者的绝妙技艺。  相似文献   

10.
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在文学史上久负盛名,是脍炙人口的名篇,现被选作高中语文精读教材。讲读这篇课文,怎样才能不落俗套地使学生领会其应有的价值呢?我在讲授这篇课文时,把重点放在艺术特色的赏析上。具体做法是:课前布置学生预习,主要是了解故事情节;分析课文时,引导学生重点讨论艺术特色。讨论时,学生发言活跃,并且能作简要的分析。有人为它那绝妙的心理描写所折服,有人为它那嘎然而止而又耐人寻味的结尾所惊叹。《项链》的结尾固然巧妙,但稍加点拨一般学生即能领会,它应是重点但不是难点。心理描写几乎遍及每一篇好的小说之中,也不能算这篇小说的独到之处。值得称赞的是这篇作品的对比艺术,然而却没有引起学生应有的注意。于是我先肯定了大家的发言,然后重点谈了《项链》的对比艺术。  相似文献   

11.
杨阳 《文教资料》2011,(5):20-21
作为莎士比亚最著名的悲剧之一,《李尔王》吸引了诸多人的兴趣。因此,许多学者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研究。本文旨在研究《李尔王》中对比和烘托写作手法的运用。通过对比手法的运用,读者可以了解到人性的光芒与黑暗。  相似文献   

12.
司马迁的《史记》在塑造人物时,大量地运用衬托这一艺术手法,并且灵活多变:或让人物两相对照,相互衬托;或虚实参用,以实托虚;或以宾衬主,对人物进行侧面烘托;或引用歌诗,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或大衬托下包含多层小衬托。他之所以如此不吝笔墨大肆运用衬托手法传写人物,是有着极为复杂的主客观方面的原因的。由于善于吸取前代成功经验并加以发展,衬托艺术经他而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3.
《毛遂自荐》通过毛遂自荐面说楚王定立合纵盟约的故事表现了毛遂出众的胆量、见识和辩才,故事完整,简繁相宜,在人物的刻画上,作者成功地运用了衬托手法,使人物形象鲜明突出,栩栩如生,令人拍案叫绝。一、以十九人衬托毛遂。当初,毛遂自荐时,作者对十九入作了一个精采的群体情态描写:“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发也。”“相与目笑”可谓传神之至,轻视毛遂的心理虽未宣之以口,但相互眼光示意,暗自嘲笑之态却逼真得如在眼前。等到了楚国,作者写道:“与  相似文献   

14.
分析茅盾的短篇小说《春蚕》,人们常常把作者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对景物环境的描写作为这篇小说的主要艺术特点来加以分析和肯定。当然,这两点是这篇小说的重要的艺术特点,但对小说仅作如是分析是不够的。我以为这篇小说另一个更重要、更突出的特点,应该是通篇对比、通篇衬托手  相似文献   

15.
诗画同源。中国画的有些技法,往往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有所运用。近来讲授汉乐府《陌上桑》,我就采用了“诗画同源”的理论去分析其艺术手法。画家在绘画时,不会平均使用笔墨,往往要在重要的地方泼洒浓墨,加深色彩,从而使画中形象突出鲜明,这种极力敷彩的手法,叫渲染。《陌上桑》这首诗,描述了一个釆桑姑娘罗敷严辞拒绝使君相邀的故事,作品主人公罗敷盛夸其夫婿的一段话就采用渲染的手法:“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  相似文献   

16.
<正>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的特点,用与之有关联的另外一些事物作为陪衬烘托的方法叫衬托,或叫映衬。平时常说的"烘云托月""红花还需绿叶扶"等,就是指这种方法。如果在作文中运用恰当,可以使所描述的事物形象更加鲜明和突出,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比如鲁迅的小说《故乡》开头一段对故乡景色的描写,荒凉、萧条、沉寂的环境和气氛,衬托出"我"见到故乡的悲凉心情,让读者也深受感染,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7.
十九世纪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凡卡》,以深沉的笔触、衬托的手法,满怀深情地描写了一个饱受摧残与虐待的小学徒凡卡。作者以凡卡向他唯一的亲人爷爷写信这一事件的发展为顺序,用环境描写、回忆插叙等形式,衬托凡卡的孤苦心境和痛苦生活,巧妙而自然地展示了凡卡的悲惨命运,揭露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的黑暗,控诉了资本主义魔爪攫取贫苦  相似文献   

18.
《儒林外史》是一部伟大的古典文学名著,它不但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表现出了强烈的人民性,而且在艺术形式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对比手法的成功运用,就是它艺术上的显著特点之一。在《儒林外史》中,伟大作家吴敬梓运用对比之多,所作对比之强烈,都超过了前人。他在这方面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吴敬梓虽然把他的书名之为“外史”,“不自居于正史之列”,但在许多方面,他却直接继承了我国史学家的优良传统,除“不虚美”、“不掩善”、“爱而知其丑、憎而知其善,善恶必书”的严肃的现实主义态度以外,在表现方法上,也力求做到“寓论断于叙事”、“口无所藏否,而心有所褒贬”、“无一贬辞,而情伪毕露”。但是,吴  相似文献   

19.
《曹刿论战》一文很好地利用了衬托手法来突出中心。人物的思想性格都是通过正反衬托的手法表现出来的。教学中启发学生抓住这一要点,理解课文便能事半功倍。在齐国将要侵犯鲁国的时候,曹刿不顾“乡人”劝阻,坚持到宫廷去见鲁庄公,与庄公谋划战前的  相似文献   

20.
衬托是一种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它利用不同事物之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一事物。著名作家碧野的《吴门桥》就是巧妙运用衬托手法的典范之作。具体表现为:以大运河衬托吴门桥。“大运河贯穿南北”,它南越长江,北穿黄河,流经冀鲁江浙,烟波浩渺几千里,是与横亘东西的万里长城并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