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绍曾与商务印书馆间存在良性的互动关系.1930年,王绍曾进入商务印书馆校史处协助张元济整理出版《百衲本二十四史》,馆中工作也使其研究能力得到提高."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王绍曾开始正式研究张元济其人其学,研究重心偏向张元济的古籍整理与校勘成就,同时发起并向中华书局讨回《百衲本二十四史校勘记》,又组织团队进行整理并最终将...  相似文献   

2.
忆父亲     
开篇的话父亲张元济号菊生(1867—1959),系清末进士,曾参加戊戌变法,被革职后即将毕生精力奉献于我国教育与出版事业,近年来,商务印书馆先后出版父亲遗著:《张元济书札》、《张元济日记》、《张元济傅增湘论书尺牍》和《张元济诗文》。王绍曾、叶宋曼瑛、汪家熔关于父亲的传记专著也相继问世。家乡浙江省海盐县于1985年建立了张元济图书馆,后又于1987年及1992年两次召开研究父亲生平和思想的学术讨论会。国内书报刊物上也不断登载评介父亲事迹的文章。父亲一生活动时间跨度大,涉及范围广,且均建树甚多。因而,有人提出应为父亲“正(?),即不仅称他为出版家、教育家,更可称他为思想家、改革家。仁者智者自可各抒高见,继续讨论。对我来说,他永远是一位督责严格但又爱护备至的好父亲。我在父亲身边生活了五十二个年头,除几次短暂的离别外,可以说是朝夕相处。父亲思想遗产十分丰富,现在  相似文献   

3.
第十八章 抗日前后(上)一、校史处迁至我家 父亲退休后,专心于校勘《百衲本二十四史》。商务印书馆决定在我家相近的极司非而路中振坊租赁两幢三层楼房屋,作为校史处。校史处有两位负责人:一为汪颂阁(一作颂谷,名诒年,系父亲同年汪康年之胞弟。杭州人。)另一位蒋仲蒹,苏州人。校史处初创时,需要年青的编校人员,父亲即致函壬辰同年唐文治(蔚芝)。蔚丈介绍本届无锡国学专修馆优秀毕业生王绍曾(廿岁,江阴人)、赵荣长(廿一岁,江阴人)、钱钟夏(廿一岁,无锡人,钱基博之侄)来沪参加工作。 校史处于民国十九年八月正式成立。全处共有十二三人。不料翌年一月廿八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商务印书馆和东方图书馆全部毁灭。当时称为“一·二八事变”。二月,商务全公司宣布停业,校史处也不得不撤销。然而父亲不愿让编校全史的工作就此中止。经与商务当局磋商之后,决定将中振坊房屋退租,裁减人员。王、钱、赵三位辞退,每人发给三个月遣散费。校史处即迁至我们家中。我们腾出大会客厅。原在中振坊的校史处家具,如大书橱、办公桌椅以及装了箱的书籍、文件等都搬了过来。其它多余之物一律退还商务。从此,校史处的同仁在我家工作了五年八个月,到1937年11月2日结束。《百衲  相似文献   

4.
王绍曾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古典文献学家,在学术界与顾廷龙、冀淑英两先生相齐名。《世纪学人、百年影像》一书收录的古典文献学家,只此三人,体现了当今学界的公论。王先生是目录版本校勘学专家,是王献唐之后山东文献研究第一人,是国内外研究张元济的权威,是中国古典文献学界的领路人之一,他的去世,是中国学术界特别是古典文献学界的重大损失。王先生离我们而去已有50天了,  相似文献   

5.
陶存煦(1913—1933),字誾孙,别号天放,江南人才名镇绍兴陶堰镇人。高祖陶琴士,为绍兴陶泰生布店主人,布业巨商。祖父陶守次,自幼喜读书,又好藏书,藏书楼名寒梅馆,藏书画达四、五万卷。存煦幼颖悟,八岁入爱吾庐就读。十四岁考入越材中学。十七岁时,秉承家训考入无锡国学专修学校,从唐文治、钱基博等国内  相似文献   

6.
1995年10月20日、我国已故著名教育家唐文治先生的长孙女、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唐孝纯女士,受唐文治先生儿媳王廷钰女士委托代表唐家亲属,将唐文治先生手记《职思随笔》、《农曹职思随笔》共17册珍贵历史资料,无偿捐赠给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为此举行了捐赠仪式。徐艺圃馆长向王廷钰女士颁发了荣誉证书和赠送了纪念品。 唐文治先生(1865—1954)江苏太仓人,号蔚芝,晚号经茹。清光绪朝进士。《职思随笔》,《农曹职思随笔》是其在清朝户部、总理衙门供职时(1895年—1900年前后),对若干经手公文和档案资料所做的工作手记,真实地记录了清末政治、经济、外交、铁路方面的一些重要情况。此外,从唐文治先生所做眉批上,亦能了解他当时的一些思想主张。  相似文献   

7.
正本刊讯4月25日-27日,为庆祝商务印书馆成立115周年同时纪念张元济先生诞辰145周年,商务印书馆、上海市文史研究馆、中国社会科学报社、海盐县人民政府联合在张元济先生的故里浙江海盐召开"《张元济全集》出版座谈暨第四届张元济学术思想研讨会"。两岸三地商务人共同赴会缅怀前辈。张元济是中国现代出版第一人,他几乎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商务印书馆,  相似文献   

8.
国学大师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是近年来才被人们逐渐重视的"天下通儒",钱家国学渊源深厚,钱基博从小深受国学熏陶,曾一度与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9.
茅盾同志的回忆录《商务印书馆编译所生活之一》,提到张元济先生,说他是在中国的新式出版事业中开辟草莱的人。“不但是最有远见、有魄力的企业家,同时又是一个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人。”今年是张元济先生的逝世二十周年,很希望商务印书馆能编一本书来做个纪念。凡在历史上做出过贡献的人,人民是不能忘却他的。张先生诞生距今一百十三年。在他七十生日的时候蔡元培、胡适、王云五曾联名发出征  相似文献   

10.
在我组稿责编的图书中,书稿已经出版而作者与责编未曾谋面的,迄今为止,只有《智民之师·张元济》。还在1997年春天,我到古城南京为我社《名人照相簿》丛书组稿,《书与人》编辑部的宋吉述先生建议将张元济收入该丛书。他认为张元济不仅是一位出版家,而且也是一位文化巨人,适合入选《名人照相簿》丛书。张元济是商务印书馆的元老,属文化名流,我过去见过他与一些  相似文献   

11.
我1981年考入山东大学中文系读书,1985年考入山大古籍所研究生班,1987年毕业留校,其后一直从事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师从王绍曾先生,长期参加、主持国家和省部级项目,主要有《清史稿艺文志拾遗》、《百衲本二十四史校勘记》、《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四库存目标注》、《清人著述总目》、《山东文献集成》等。回顾二十多年的学术经历,关系最密切的还是图书馆。其中山东省图书馆、山大图书馆是关系特别密切的两家图书馆。  相似文献   

12.
商务印书馆最新出版的《张元济全集》(书信卷)搜集了张元济先生与友人之间的数千封书信,对于研究中国近代出版及文化事业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但是张元济先生漫长的一生中学术交往广泛,全集亦不免有所遗漏。以下就是刊载在《江苏省立图书馆第八年年刊》上,张元济与柳诒徵先生之间的来往函,而全集未收。原信如下:  相似文献   

13.
最近,笔者在浙江图书馆发现了张元济先生的两封亲笔信(其中一件已残),这两封信《张元济书札》未收录,《张元济年谱》亦未见记载,相信系张元济先生的未刊信稿。现略加标点并就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叔谅先生阁下:献岁发春,伏维动定纳福为颂。前月杪,诣贵馆检阅《四库全书》,辱承介绍并荷徐、毛二君推爱有加,殷殷指示,所有需阅之书二百数十  相似文献   

14.
《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著录有:"《春秋繁露》十七卷汉董仲舒撰明嘉靖三十三年周采刻本张元济跋傅增湘校跋并录黄丕烈题识又录张元济校"。四周双栏,九行十七字,黑口,单鱼尾。卷末有张元济、傅增湘手跋。兹录二人《跋》语如下: 张元济《跋》:  相似文献   

15.
张国功 《出版科学》2013,(1):108-112
在搜集整理《张元济日记》《张元济书札》《张元济傅增湘论书尺牍》和《张元济诗文》之后,1985年,汪家熔写出了《大变动时代的建设者:张元济传》(四川人民出版社,《走向未来丛书》之一,以下简称《建设者》一书)。2012年,年过八旬的汪家熔将其大幅修订更名为《张元济》,被列入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资助项目、作为"中国近现代出版家列  相似文献   

16.
在上海交通大学110周年校庆活动中,被公认为任校长时间长、贡献多,对于学术风气、人格教育、人材造就影响深的,当首推唐文治先生。太仓市档案局非常重视唐文治生平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利用。征集人员与唐文治的孙子、中科院院士、物理学家唐孝威,唐文治的长孙女、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美国前总统布什的中文教师唐孝纯联系,得知唐孝纯教授保存有唐文治的珍贵档案资料,征集人员便前往北京,专访了唐孝纯,征集到唐文治《英轺日记》、《万言疏稿》等40多件珍贵的档案资料及各个时期的老照片,还挖掘、整理了唐文治家庭教育和爱国思想等口述档案。  相似文献   

17.
叶新  熊诗倩  翟欢 《出版与印刷》2020,(3):99-102, 86
文章通过研究《张元济日记》中有关“商务书馆”名称纠纷的记载,并对照《申报》关于此事的报道,条分缕析,厘清“商务书馆”名称纠纷的缘起和经过,以及张元济先生如何运筹帷幄,快速化解纠纷。其中,体现出的张元济先生高超的商业智慧,至今仍值得出版人学习和体悟。  相似文献   

18.
华中师范大学是一所老学校,从1903年开始招收本科生,至今已有90多年的历史。不少著名学者都任教于华师,如钱钟书先生的父亲钱基博就曾是华师的教授,翻译家韦卓民是华师的老校长,杨东莼是改制后的华中师范学院首任院长,著名革命家恽代英、首译《资本论》的学者王亚南等都出自华师。  相似文献   

19.
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张元济全集》(以下简称《全集》)是一套洋洋十卷本的张元济先生的个人文献,自然也是先生一生留下的最全面的宝贵文字.这项大工程经过多年的努力,第一卷于2007年9月出版,第十卷于2010年11月出版,现已全部出齐.《全集》主要是由张元济先生的孙辈张人凤先生收集、整理,并按体裁分类编辑,包括书信、诗、文、日记以及古籍研究五类,其中第一、二、三卷是书信,四、五卷是诗、文,六、七卷是日记,八、九、十卷是古籍研究著作.另外,第十卷后面还包括了篇幅不少、分量很重且有较高研究及参考价值的附录.《全集》的出版无疑对出版界及学术界(特别是古籍整理研究)有重要的意义,也是研究近现代出版业及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20.
一、关于信件的说明 下面是陈原先生给我的一封信,内容是如何评价张元济。我给陈原的信写于1988年8月4日,与信一起奉寄拙作《志在报国,德泽千秋——论张元济的思想和事业》一文油印稿。他回信作于同年8月9日,为接信不久就写。我与陈原并不相识,以后也从未谋面,所以是素不相识两人间关于张元济的一次通信。张元济一生与商务印书馆的命运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