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者普遍认为多克特罗的小说《拉格泰姆时代》兼有后现代主义小说以及新历史主义小说的特征,并重点研究其后现代主义创作手法、文本的历史性以及历史的文本性。文章认为《拉格泰姆时代》也是一部新现实主义小说,是多克特罗在后现代主义走向没落之后回归现实主义的转型之作。其新现实主义特征主要体现在历史的真实性与小说的虚构性之间的深度融合。在新现实主义视域下,多克特罗小说不仅重建了20世纪初美国社会历史,而且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美国的社会现状和民众的生活状态。  相似文献   

2.
小说创作,是作家心灵感应和生活体验的产物。通过作品和资料,了解作家“心灵感应——艺术创造”的全过程,可以全面了解作家与生活、与时代、与历史的关系,从中发现时代生活对作家心灵艺术感应发生的深远影响,洞悉作家心灵触发、感染、思索、升华的轨迹,从而正确认识小说创作的“秘密”和规律。  相似文献   

3.
小说虽为虚构,但不是无源之水,其必定是作者基于特定的时代和生活背景,再根据自己情感表达需要进行艺术提炼和加工而成的.因此在进行小说阅读时,不能脱离创作时代和读者所处的时代及生活,并将小说中的人物和自己比照,方能读懂、读透小说的精要,塑造自我人格,迈入深阅读的境界.  相似文献   

4.
有意味的形式--论《活着》的时间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活着》中,余华将“时代”与“生活”当作两条平行的主线,它们的表面联系是时间;但是,如果将它们作整体关照,就不难发现,小说两条线索的真正扭结点在于对生命的解读和超越。  相似文献   

5.
杰出的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1840—1928)一生跨越了两个世纪。作为英国19世纪文坛上成就堪比狄更斯的重要小说家和一名重要的20世纪的诗人,哈代的作品主要描述了英国历史上重要的维多利亚时代(1838—1904)和其后的生活情景,从而有机地联结了这两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在小说创作方面,哈代的作品通常被分为三类主题,即浪漫与幻想、爱情与阴谋和环境与性格小说。  相似文献   

6.
暗恋者     
作者的话我自认为,《暗恋者》是一部有意思的小说。我之所以喜欢有意思的小说,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的现实生活太没意思了。坦率地说,我们正生活在一个毫无意思的时代里。物质病态地繁荣,科技疯狂地进步,阶层剧烈地分化,社会严重地不公,人心空前地冷漠……生活在这样一个既无情又无趣的时代,大部分人都感到沉重,压抑,紧张,不安,真是没意思透了!正是因为我们的生活没意思,所以我们就特别需要有意思的小说,希望这种小说能给读者带来一点情调和趣味,让人们的心灵得到一丝放松与抚慰,从而使没意  相似文献   

7.
论时代的层次性与当代世界主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前,要正确认识时代主题,就必须解决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即时代的层次性问题。所谓时代的层次性,是指时代是由大时代和小时代构成的。考察历史所处的大时代应以由社会基本矛盾所决定的社会形态为划分标准,而考察小时代则应以某一大时代中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为划分标准。我们所处的历史时代的总特征是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而这个大时代已经经历了两个小时代:一是“战争与革命”,二是“和平与发展”。认清大时代,可以使我们保持对历史发展总趋势的清醒认识;认清小时代,可以及时调整战略策略,抓住机遇,加速实现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时代女性形象是茅盾小说创作的一个母题。茅盾通过《蚀》、《虹》、《腐蚀》等小说的创作,真实地再现了“五四”落潮后的时代女性在新的历史转换中的人生演变轨迹。这一母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它与茅盾早年投身妇女运动、《红楼梦》女性现的影响以及作者深层的文化心理意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拉格泰姆时代》是多克特罗的一部代表作品,他借助了上个世界初在美国纽约发生的一系列历史重要事件,在创作中虚构了一些故事场景并融入到真实的历史画面中,为小说丰富了细节与多元因素,也是历史叙事表达张力的显现。本文结合笔者多克特罗《拉格泰姆时代》的阅读与研究,探讨其历史的真实性,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鲁迅的《呐喊》与《彷徨》从身体文化学意义上讲是“前身体时代”的历史叙述。小说向人们展示了被吃的身体,叙述了不属于自己的身体和仇恨中的身体,描写了没有尊严的身体,同时表明,在“前身体时代”身体被政治化时的遭遇。鲁迅的小说揭示了中国传统的身体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11.
赵春颖 《文教资料》2007,(30):30-34
绅士观念是英国精神文化的精髓。从英国诞生小说之日起,这种观念就被突出地反映在作品之中,并且随着时代的变迁其内涵在扩展和变化。本文将从小说《南方与北方》中主人公玛格丽特和桑顿之间关系起伏跌宕的发展,探讨绅士观念在维多利亚中期是如何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的。  相似文献   

12.
鲜于静 《文教资料》2014,(22):13-15
在小说《拉格泰姆时代》中,多克托罗从20世纪70年代的视角,重构了美国“进步时代”抗争与寻求解放的女性,真实和虚构女性人物的融合反映了20世纪初期美国女性的生存状态。小说塑造了不同阶级、不同民族的女性人物,包括激进女权主义者、中上层社会白人女性、妓女、黑人和犹太女性。在历史的变革中,她们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女权运动的影响,试图摆脱受奴役的状态,各自以不同的方式同社会、命运进行抗争,寻求解放和幸福。该小说反映了作者在女权运动时代对女性问题的思考,女性身体和意识的解放、社会活动的参与、理想与和谐的两性关系是女性获得幸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苍凉是张爱玲小说风格的主要基调。有别于古典时代的苍凉感,苍凉不仅是一种文体风格的书写,还是现代人生存图景的隐喻。人生和谐、柔和维度的强调拓展了张爱玲人性理解的宽度,构成张爱玲小说苍凉背后的悲悯情怀。从生活的日常性、细节当中读解历史人生,苍凉是生命悲剧体验的隐喻。人在时代生活面前的软弱无力所造成的人生悲剧是形成张爱玲小说苍凉意识的重要因素,究其原因跟张爱玲对五四运动的复杂接受有关。由于对五四精神接受的游移与不定,历史与人在张爱玲那里就成为一种在现实当中无法达到和解的悖论。  相似文献   

14.
上世纪二十年代,伴随着美国在全球经济海洋上千帆竞发,五光十色的新消费形态让一代美国人沉醉于奢华的物欲,挥霍无度的夜夜笙歌成为一个时代的符号标志.小说家菲茨杰拉德将这个“历史上最会纵乐,最讲炫耀的时代”命名为“爵士时代”,他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被称为是那个时代的见证.  相似文献   

15.
时代的负荷者——再论张爱玲小说的男性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玲小说中的男性人物形象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封建没落家族的遗老遗少,另一类是当时社会上的成功人士/生活优裕者。后者没有显赫或富贵的家庭背景,但在社会上拥有一席之地,思想则亦中亦西,在动荡的时代和畸形的文化环境里,他们的精神价值失落,成了都市里的人生失败者。他们的生活和思想特点、他们的得意与失意的悖反都受制于动荡的时代和畸形的文化,他们是“这时代的广大的负荷者”。  相似文献   

16.
苏童的长篇新作《河岸》通过描写一群生活在"文革"年代的底层人物,展现了"梦魇"年代的荒诞。对小人物命运沉浮的刻画、对时代的冷静述说,还有意象的使用以及语言的多义性,赋予这部小说独特的艺术特色。作为苏童第一部有着鲜明时代背景的小说,作者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一段历史的个人阐释。  相似文献   

17.
茅盾小说中的时代女性形象是一群"时代"与"女身"的合体.它体现了新的身体观感和身体的认知模式,并被结合进关于现代性和时代精神的宏大叙述,从而初步实现了对于新女性"历史意义"的想象和对于历史进程和时代精神的参与.  相似文献   

18.
处于边缘地域的东北作家迟子建,其小说中"民间性"的发生与流变过程,似乎总是在与时代语境进行显现或潜在的对话。通过文本细读可以发现,迟子建的小说创作一方面在文本中流露出鲜明的"民间性"特征,即地域性、民俗性与日常性;另一方面文本中的"民间性"特征,又因与时代语境积极互动,呈现出不同的民间文化形态。迟子建小说的独特性,就在于"民间性"不仅是建构其小说文本的方式,更在于"民间性"内涵的丰富,拓展了其小说的审美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19.
《怀念声名狼藉的日子》是池莉反映知青生活的一部力作,它以对个体生命的高度尊重,对成长的青春记忆的无限激情,完成了对新市民小说的一些超越、对知青小说的新的开拓与探索。通过文本细读和横向比较,试图从另类知青文学书写、特殊时代的青春记忆这两个方面对小说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20.
秦琼芳 《广西教育》2014,(11):115-116
《拉格泰姆时代》是多克特罗的第四部长篇小说,该书构筑了一个历史人物与虚构人物的共同世界,这种虚与实的相互交织,使得作品特色鲜明,被评为是"界于小说与历史之间的"特殊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