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的人文传统及其精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学的本义是作为实现人(性)理想的学问,是西方传统意义上的“人科学”,它所体现的是一种无功利的自由探求人生学问的精神:科学不是实用的知识学习和追求,而是摆脱实际的需要,超越功利地“为知识自身而求取知识”的自由探求和思考。因此,真正的科学精神,应是为实现人理想的自由探索精神,它包括精密的思想习惯或态度、历史的思想习惯或态度和批判的思想习惯或态度?  相似文献   

2.
何谓科学精神向来众说纷纭。比较被认可的传统说法似乎是:科学精神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科学精神体现为对真理的追求。当然,实事求是和追求真理都是好词,然而,又有哪一门学问不需要实事求是的态度,哪一门学问不是在追求真理?对此思索良  相似文献   

3.
目前不少大学历史系正在开设的“史学概论”,主要讲授史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入门课,也是广大史学工作者的一种必备知识,很有向读者介绍一番的必要。一、史学概论的研究对象史学概论的研究对象是史学,而史学就是研究历史的学问。但是历史是什么?广义地说,历史是指客观世界运动发展的过程,它可以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两个方面。狭义地说,我们通常所讲的历史是指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过程,即人类社会史。当然,人类史和自然史是有密切关系的,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它始终是与自然界互相联系的。  相似文献   

4.
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最一般规律的学问 ,它为史学提供了世界观 (历史观 )和方法论 ,西方古典史学的萌芽和优良传统以及中世纪史学的发展充分说明 :有什么样的哲学 ,就有什么样的史学  相似文献   

5.
学问与人生     
这个话题,前辈学人多有议论,原因恐怕就在于真正的学问家一定是眷注内心的,一定要对自家的人生作一番考量,去问一个究竟。在我看来,学问与人生两者之间的关系不外乎以下两种情形:第一种情形是,在“学问人”那里,“学问”只是敲门砖,“著书皆为稻粱谋”(龚自珍当年有此慨叹,他肯定不是倡导为生计而学问,只是对于生存窘境的一种无奈的惆怅;除此以外,恐怕还有一层用意,那就是在“文字狱”盛行的专制社会,干脆说自己是为生计所迫才著书,也可表白自己没有政治上的图谋,省得权势者担心自己有犯上作乱的嫌疑)。学问人也只是“雇佣的知识生产者”,与…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门具体的社会科学,历史学具有综合性的特点。这种综合性,决定了它在内外关系上的复杂性。史学有三种关系:第一,史学内部各个专门学科之间的关系;第二,史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第三,史学作为社会方面的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这三种关系都是客观历史过程的广泛联系在科学上的反映,它们既有主从关系,又有并列关系,既有直接关系,又有间接关系,构成了三个有机的系统,在每一种系统又有特定的层次结构。由于历史学在研究范围上不可避免地与许多学科交叉,因此,认识和掌握史学的各种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加自觉地从事史学研究,推动史学的发展。一、史学和哲学哲学和史学的关系,不是并列的,而是指导和被指导的关系。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化、系统化,是意识形态中的最高层次,它研究的是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最一般的规律。由于哲学的这种性质,决定了它为一般的科学研究提供最基本的理论、观点和  相似文献   

7.
《资本论》所谓有用劳动的“有用”是高于使用价值的“有用”。高于使用价值的“有用”指的是人生价值的实现。对人生价值实现有用的劳动也就是对和谐人生有用的劳动。实行和谐人生劳动的关键是引导、节制人的欲望,提升人的能力并使之有效发挥。资本主义生产目的决定了雇佣工人的劳动很多是有使用价值的无用劳动。《资本论》的有用劳动观实际上揭示了经济学归根到底是一门人生之学。同时启示人们:在经济发展中,必须注意无用劳动对自然的破坏;解决好劳资关系不和谐问题,不应以损害劳动者的身心健康为代价进行劳动;要通过节制和引导人的欲望,发展人的能力,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组合来发展和谐人生经济。  相似文献   

8.
“二重证据法”的提出,可以说是我国史学研究领域的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王国维总结多年的古史研究经验,从理论角度提出了这一科学严密的论证思路,为我国史学理论的日臻成熟做出了巨大贡献。“二重证据法”即用地下之新材料考证地上之史料,充分利用甲骨文、金文、简帛、石刻等出土的新材料来考证补充传世文献的记载,这一理论为我国古史考据、史学甚至文学等研究都提供了一种科学有效的方法与态度。  相似文献   

9.
学会发问     
笔者曾写过一篇文章:《学问与“学问”》①,讨论的是知识的习得与学习发问之间的关系,不“学问”就难以有学问,不“学问”就不会有很深的学问。哲学是一门给人以智慧的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追问的科学,哲学本身就说明了智慧与“学问”的关系。学习哲学就要以哲学的这种精神来学习。学习文学、史学、数学、物理学……又何尝不是如此,又何尝不应以哲学的精神(追问的精神)去学习。这篇短文里,我们讨论一个技术性问题:怎样发问?怎样才问得好、问得多、问得深?亦即,怎样学习发问?这个问题也算是元学习的基本问题之一。一从一个例子说起我们都听说一…  相似文献   

10.
当前的中学历史课程改革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课程目标方面提出了更为全面和科学的要求,这需要中学历史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有相应的转变。在这种探索中可以发现,口述史研究是一种有助于中学历史教育目标实现的有效途径。口述史学(Oral History),简单地说,就是搜集、传播口述史料。并以此进行历史研究和历史写作的方法。它因为符合现代史学的发展方向和拥有广泛  相似文献   

11.
西方史学界倡导“问题史学”多年,影响深远。王加丰教授在《试论年鉴派的“问题史学”》中是这样介绍的:“‘问题史学’是一种以‘问题’为研究的出发点,把科学性与有用性相结合的历史学。‘有用性’主要指的是从现实问题出发研究历史,通过历史研究解答现实问题或提供借鉴和思考材料,满足现代人多方面的需要。‘科学性’主要指的是历史著作应该完全基于历史事实而写成;历史观要具有科学性,  相似文献   

12.
冯月勤 《考试周刊》2010,(43):91-91
创新是创造,创新是发展,创新是进化。创新是一种态度,一种精神,创新成就未来。创新当然少不了创造力.创造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知识、能力的有机融合和促进.是外在知识内化过程中的多种智力因素相遇、碰撞后灵感火花的闪现.有时显得十分“随意”自然。创造力是人的一种潜能,等待着唤醒和激发。创造力的培养是一门很深的学问,需要营造有利于创造力培养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3.
学问有几种     
有一种影响不小的关于学问分类的观点,将世界上的知识分为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这种观念的最大问题是目中无人,人文科学在知识领域里起着更重要的作用。哲学、史学、文学、(思辨)心理学、逻辑学或思维科学、道德学或伦理学、美学(它或许就在哲学里)、未来学,这些学科更确切地说属于人学或人文科学。特别地,就辩证法而言,自然是辩证存在着的,人的思维是辩证地运行着的,我们把这种事实揭示出来,就有了辩证法。  相似文献   

14.
科学教育侧重于知识传授和智力开发,人文教育指向于理想人格的塑造及人生境界的提升.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唯有精心设计、精当取舍,才能实现学生学问与人品的同步卓越.  相似文献   

15.
科学探究是指学生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体会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科学教育的核心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方面的教育。 一、激发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 科学是一门生气勃勃的学问,美国著名诗人奥特·海特曼称它为一种“充满乐趣的无边界探险历程”。在探  相似文献   

16.
生活中,我们常常把学习知识称为"做学问",或者把有知识说成"有学问"。那么,什么是"学问"?
  学问有"知识,学识"的意思。如作家老舍《茶馆》第二幕:"您这么有学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学问也有"道理,水平"的意思。比如"王教授这话说得太有学问了!"学问还可以指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系统知识。如胡适《清代学者的治学方法》七:"凡成一种科学的学问,必有一个系统,决不是一些零碎堆砌的知识。"  相似文献   

17.
有人说:科学是一种思考,一种获取新知识的方法,一种正确对待周围事物的态度。如果有一种东西既能承载这种思考,又能孕育这种知识,还能考量这种态度,那就是科学探索。科学的特性决定了科学探索在幼儿科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价值,可以说,科学探索是幼儿科学活动的灵魂。  相似文献   

18.
<正>近日研读了邹兆辰教授《对话当代历史学家》系列中的《变革时代的学问人生》和《为了史学的繁荣》两部书。这两部著作对中国当代史学以口述访谈和社会调查的形式作了全面、深入的发掘。其中,既有一批学有所成的史学家对自身成果的反思及对当代中国史学走向发表的评论,也有采访者本人所作的宏观思考。综观两书,我们看到通过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家的采访和研究,我们不难看出新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的发展进程及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9.
哲学就是世界观,是人们对于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类认识的总的看法。关于对自然界的看法叫宇宙观;对人类社会生活的研究、包括历史观和人生观,人生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伦理学说。关于对人类的认识,就是认识论,也即方法论。因此,哲学是研究人生根本问题的学问,对于人生的现象,有时科学的说明难以满足时,就求之于哲学解决,是故一切学科最后都是归纳到哲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语文作为基础学科,有其学科的教学规律,进行教学的策略研究,必须遵循甚至是发现其特有的教学规律,形成理念和方法,这就需要以科学的态度进行这项科学研究;同时, 语文作为祖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其丰富的内涵,包罗万象,奥妙无穷,又是一门浩瀚的学问,要研究这门学问当然还要做好心理与意志品质等各方面的准备,要具备严谨的治学态度。因此,参与课题的研究,就要树立这样的思想:与学生同步学习, 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