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主义在世界的历史进程可以分为从空想到科学等四个阶段,而在中国的历史进程可以分为早期传播等五个阶段。作为具有伟大历史转折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具有伟大的历史功绩,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起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虽然还在继续发展和完善之中,但是它的基本内涵已经大致清楚。30年的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及其取得的巨大成功,不但造福于中国人民,而且有利于世界人民。  相似文献   

2.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全党全国人民的奋斗目标,是今后近百年历史时期生活的主旋律。本文在学习毛著和邓选的基础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式理论的基本含义、主要内容,理论的特色所在,贯彻中应注意的问题,以及理论的重大历史意义等作了探讨和阐述。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评述中国伦理思想史上先秦时期传统义利观,在分析借鉴历史上丰富的优秀伦理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社会主义新时期的现实,提出以“三个有利于”建构社会主义新时期义利观的基本观点,阐述了这一建构的科学性及其含义的规定性、处理原则、行为方针、价值评价和理想人格等.  相似文献   

4.
五四时期是社会主义开始得到广泛传播和社会主义运动兴起的历史时期。本文阐明了先进知识分子在学习和传播社会主义思想运动中形成的对社会主义的基本认识 ,指出了他们关于社会主义问题的正确见解及其缺陷。试图说明 ,中国共产党执政后长时期没有真正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 ,与五四时期先进知识分子的社会主义观有直接的历史联系  相似文献   

5.
历史虚无主义主要强调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否认、歪曲,在微时代,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传播方式日益多样化,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将会使部分大学生形成错误的历史观、价值观,并且对党失去信任,面对历史虚无主义的不良传播,应该采取相应对策,国家监管部门应加强监管,社会应积极引导广大社会群体,更多地呼吁正能量,还应从高校、教师以及学生几个群体多管齐下,提高这些群体的社会修养,进而使我们在微时代,正确地看待历史,更好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是关于社会主义基本性质、历史内涵及其实践走向的理论范畴。把握历史方位是社会制度架构的保证条件,社会制度建设是探索历史方位与发展规律的重要手段,两者统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之中。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仅在社会理想、实践运动与社会制度的逻辑链条上对社会主义本质及其属性予以确证,而且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上集中体现了把握历史方位的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7.
日本社会主义者幸德秋水的《社会主义神髓》,在中国早期社会主义传播史上具有较大影响。自1903年问世到1912年,出现了4个早期中译本,现已皆被收入《马藏》。对比日文原著及其4个中译本发现,不仅翻译层面呈现规范化趋势,译者的思想取向也发生了变化:从纯粹的激昂革命情怀,到有意识地将社会主义和中国革命主题相结合,再到关注革命后的社会政策,将社会主义视为民生主义。20世纪初的中国知识分子根据社会形势和现实需要的变化,从不同立意出发一再重新译介同一文本,凸显了早期社会主义传播的历史逻辑。  相似文献   

8.
我国建国60年,改革开放30年,社会主义经济、社会的巨大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空前繁荣,社会主义大学教育的跨跃式进步,为大学教师成就自己的学术梦想,奠定自己的学术地位和树立自己的学术声誉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历史条件。而大学教师学术梦想的实现,学术地位的提升和学术声誉的传播又会极大促进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促成哲学社会科学中国学派的形成和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9.
人们总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从事各种活动的。而天天讲“历史条件”的历史教师 ,却往往漠视自己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开展教学活动。教学工作的历史条件包括在什么样的社会里 ,用什么样的教学内容和手段 ,由什么样的教师和学生去从事教学活动。我们是处在 2 1世纪世界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实行改革开放 ,建立市场经济的历史条件下 ,从事中学历史教学的。这样的历史背景 ,造成了当代历史教学的内容、手段和教学参与者都有新的特点。试撷取其中的三点谈谈个人看法 ,向大家请教。课外历史教育与课内历史教育1.两者的含义…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思想从提出到成为党的指导思想和社会主义社会意识形态核心,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上第一座伟大的历史丰碑。回顾和反思20世纪毛泽东思想传播的基本历程和历史路径,对于新世纪新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实形态中的新阶段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提出及其含义。进入新的世纪,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进一步深化了对小康社会的认识。江泽民指出:“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将来条件具备时,我国社会主义建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民主革命“非资本主义前途”的问题,是共产国际在中国大革命时期提出的。它对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和处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鉴于史学界对此问题研究不多,本文拟作些探析。“非资本主义前途”问题的理论来源及其含义经济落后的前资本主义国家,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而实现社会主义的前途,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和革命发展学说的重要观点之一。 19世纪下半叶,马克思在回答关于人类和俄国社会发展道路问题时指出: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但对不同地区社会历史发展的考察。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理论的价值意义是如何实现的,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说,唯有传播才能实现。邓小平理论传播的形式多种多样,用传播学理论中的传播类型来划分,可以分为组织传播、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三种类型。邓小平理论传播所产生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从人们社会主义观的改变,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胜利的取得,再到当代中国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方式的变迁,无不有所体现。总结邓小平理论传播实践的历史经验,从中可以得出我们党在理论创新和传播中所坚持的基本原则和采取的策略,这对当前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传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对历史回溯方法的说明,对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有着重要的意义.近代以来人类对社会主义的美好憧憬和不懈探索,科学社会主义思潮、运动和制度及其主题的演进,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逻辑.“三位一体”和“三总”的内在统一,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命题展开的基本路线、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和基本要求,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结为一体.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刻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内在统一的核心和主线.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的研究,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研究及方法运用上的深化.  相似文献   

15.
分析学界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同视角,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含义、体系和历史地位,认为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简要地概括为“两大任务、两次结合、两条道路、两次飞跃、两大成果”。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历史意识?历史意识的培养对我们有什么价值?绝大多数历史教师对此并不清楚,试想一下.历史教师连历史意识概念的含义都不清楚.怎么可能在历史课堂上有意识地进行历史意识培养教育呢?历史意识是历史教学法的核心,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首先必须了解历史意识的概念及其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7.
培育“四有”新人的思想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方面。认真学习邓小平关于培育“四有”新人的思想,对于深刻领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按“四有”标准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文根据邓小平关于培育“四有”新人的精辟论述,着重阐明了培育“四有”新人的意义、“四有”的含义及其关系,初步探讨了培育“四有”新人的正确途径和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8.
加强高职学生人文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礼章  许建平 《文教资料》2010,(25):235-236
本文分析了人文教育的含义及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现状,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注重对学生阅读的培养、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开展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利用现代传播工具、提高教师自身人文素质等七个方面,对如何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下加强高职人文教育进行了探讨,并概述了人文教育的成效。  相似文献   

19.
第三课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学法指导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及基本特征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含两层含义:就社会性质而言,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就发展程度而言,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即不发达阶段。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历史阶段;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阶段。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发展战略和基本国策的关系。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发…  相似文献   

20.
《滨州学院学报》2021,(3):55-59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坚定不移地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恰逢百年,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等不同历史阶段,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全方位的传播,取得了重大成就。在百年的传播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坚持大众化和分层化相结合的传播模式,坚持理论性和通俗化相结合的传播内容,坚持包容差异和正视挑战相结合的传播方向,坚持研究和回答重大现实问题的传播路径,有效传播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使其成为推动党和国家发展的有力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