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他用深沉的目光凝视着窗外,她以漠然的表情回应不知所措的尴尬……当“听课走神”成为课堂上一种无法回避的痛,我们能做什么?其实有时候,只需要那么一点点“注意”的眼光……  相似文献   

2.
对一些学习有困难或品行有问题的孩子,许多家长、教师常常不是斥责、怒骂,就是讽刺、挖苦,这挫伤了多少孩子的自信心,泯灭了多少孩子的好奇心和创造性。其实,孩子的错误和问题中总隐含着一些美丽的亮色,关键就看你有没有一双善于捕捉美的眼  相似文献   

3.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实施和"丝绸之路"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七年级历史《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一课内涵更加丰富多元,这可以让初中生全面了解"一带一路"倡议的历史渊源和现实意义,深刻感受历史与现实的交织和中西文明的碰撞。有一次,我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总结道:这条连接中西方之间经济、文化和思想交流的大动脉,后来被德国地理、地质学家李希霍芬命名为"丝绸之路"。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中学历史课堂日渐活跃起来.大量的活动课已走进了课堂,走进了学生.它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发展性教育观念,给予了学生感受和认识历史的有趣活动环境,让历史课堂充满了活力.  相似文献   

5.
学生在刚刚升入七年级时会有许多的"不适应",需要翻越很多道"坎儿"。其中,最令数学教师头疼的就是学生的数学口语表达能力了。我们应当把培养七年级新生的数学口语表达能力放到与学习数学知识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来,将它看成是培养中学生表达能力和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来说,教师应提高素养,带头去"说";教师应立足课堂,触动学生"说"的欲望;教师应在组织活动中多给学生"说"的机会;教师应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引导学生"会说"。  相似文献   

6.
<正>教学的实践证明,对于复习课,从分散的新课教学到单元的整体复习的回路教学法比较有效。下文笔者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第四单元的第二课"与山为邻"为例看如何进行复习。一、回路教学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汪峰 《教育文汇》2010,(5):36-37
一天,我刚走近七年级班教室门口,又听到里面乱哄哄的。我估计还是张小荣同学“导演”的。张小荣虽然进初一时间不长,却多次违反校规校纪,上周一在学校升旗仪式上刚刚被政教处予以警告处分。  相似文献   

8.
【人教走廊脚·开栏词】我们生活的世界,纵看是历史,横看是社会。故历史教育,实即服务于我们生活与人生的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与本刊编辑部合办的专栏“人教走廊”,亦即“借助历史进行人生教育的走廊”。旨在围绕人教版历史教科书,用全新的理念、开阔的视野、鲜活的思想、有效的办巷,来解析内容、设计教学、实施课程、反思教学、评估...  相似文献   

9.
分类讨论贯穿于整个初中数学体系,是一种用来解决数学问题的逻辑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七年级学生刚从小学迈入初中,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正处于发展中,用分类讨论思想解决问题很困难。本文针对七年级学生使用分类讨论思想解决数学问题的难点,并结合绝对值的相关内容给出的具体实例进行分析,从而给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0.
陈桐贤 《考试周刊》2009,(19):206-206
历史知识本身是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学习历史可以开拓视野,增长知识,可以使人变得成熟、渊博而有智慧。具有丰富历史修养的人善于用历史眼光观察事物、观察现实、预见未来。作为中学教师,我认为,每门学科都应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品质,历史学科当然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1.
由于《西游记》的缘故,玄奘西游的故事可以说是老少皆知。因此,学生学习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对外友好往来”一课时,仔细观察“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的过程中产生了疑问,并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玄奘为何不南游而一定要西游呢?因为,由“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可以看出,从唐王朝的京城长安到天竺有南路和北路两条路线可以通往...  相似文献   

12.
历史阅读能力是中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提高历史的阅读能力和观察能力”,逐步掌握“阅读教科书及有关历史读物的方法”。《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也说:“在把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因此,历史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历史阅读能力。中学历史阅读是指学生通过看历史文章、书籍等各种材料,  相似文献   

13.
毋庸讳言。瞄准高考是高三历史课堂教学的核心目标,因此,如何建构高效难忘课堂应该是高三教师每年都在思考和试图解决的问题。经过基础年级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高三学生已经具有相对独立的价值判断能力和思考意识。抽象思维能力和思维的全面性、批判性也显著增强。鉴于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14.
15.
每到中考复习时,我们都会无数遍强调要改变课堂就事论事、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流水式的复习过程,要注重专题复习,实施"整体认知"教学法以提高复习效率。可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每年中考范围的变换和教材本身主题式的单元编写模式,使许多老师懒于思考怎样实施"整体认知"教学法,也就极大降低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本文就如何实施专题式复习、整体认知历史谈几点实践性认识。  相似文献   

16.
如果说教师将要教学的知识与学生的当前生活相结合,可以让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和诱人,那么将学生感兴趣的历史问题和教学内容自然适切地结合,无疑可以提升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使学生参与到有趣的、有的放矢的学习中,促使学生思考、推理、分析和提问.直至明白历史学习的意义。着眼于教学研究,就耍在实践总结、理论学习、实际操作上下工夫...  相似文献   

17.
聂幼犁教授曾以2003年高考上海卷“京师同文馆”题为例,讨论了如何考查学生历史观的问题,并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最要紧的是在“过程”中培育学生正确的史观(见《历史教学(中学版)》2009年第2期)。培育科学的历史观,不仅是中学历史课程的目标之一,而且还集中体现了中学历史课程的性质。下面也以“京师同文馆”题为例,探讨如何利用试题考查和培育学生的价值观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充分肯定世界上各种文明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重视文明之间的交流、融合是近几年历史高考的显著特色。如2004年全国卷Ⅳ文科综合“历史上各民族不断交流融合,对中华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主题选择题(16—19题),上海历史高考卷37“文明新旧能相益,心理东西本自同”题;2005年全国卷Ⅲ文科综合“在中国历史上,可以经常见到各种思想文化之间的相互借鉴和吸收”主题选择题(12—15题),北京文科综合卷“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往来极大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主题选择题(12—14题);2006年全国卷Ⅰ文科综合37“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以华夏文化为基础,融汇各民族文化,不断丰富发展,生生不息”题(详见后面相关例题)都体现了这一点。这样的命题思路跟胡锦涛主席在耶鲁大学演讲的精神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9.
李冰 《考试》2009,(7):77-78
“学历史就是‘贝多芬’(背多分)”!“历史是副科,随便学一下就行了!”这是很多人在学习历史时的观点。这种观点在初一学生中也是很普遍的。因此,怎样在这种大环境下怎样改变学生的这种学习态度,就成了摆在我们历史教师面前最棘手也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将活力注入历史课堂,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或许能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20.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精妙得当的新课导入好比一把钥匙,开启着学生的心扉,让学生迅速地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做到心动、脑思、口说、手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