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作为乐器之王的钢琴,其音色特点高贵华丽大气,被众多人多喜爱。很多人勤学苦练钢琴多年,虽然能够熟练地弹奏钢琴曲,但是却不能完美地演绎出钢琴独有的音色特征。由此可见,钢琴弹奏着能否将钢琴的音色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决定了钢琴演奏者的优秀与否。钢琴演奏则的触键技能对钢琴的音色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本文从触键力度、触键速度以及触键角度三个方面浅析触键技巧对于音色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音乐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审美体验,提升人们的审美趣味,陶冶人们的情操。钢琴中演奏触键方式不同,产生的音色效果也是不同的,针对这一情况,需要对触键方式进行有效的控制。钢琴演奏者加强触键方式的学习,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音色的表达效果,为人们提供良好的审美体验。本文主要是从钢琴音色方面的鉴别入手,对钢琴演奏中不同触键方式对音色的影响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和说明。  相似文献   

3.
音色是钢琴描绘意境、渲染情绪、揭示韵味、塑造形象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触键力度、速度、面积三个方面来论述钢琴演奏中触键与音色的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4.
每架钢琴的音色不同,不同的触键方式也会产生不同的音色,最主要的改变钢琴音色的触键方式为手指力度触键方式和手臂力度触键方式。在手指触键方式中,手指的灵活性、稳定性和支撑力是至关重要的因素。手臂触键中指掌、腕臂的不同发力集中点也会产生不同的钢琴音色。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门高雅艺术,钢琴给人以心灵的熏陶和情感的升华,音色是钢琴演奏中最为传神的表现方式之一,演奏者的手法和力道对于钢琴音色表现影响重大。很多演奏者通过变换多种触键方式来给听众以不同的音色韵律。本文中,笔者分别从钢琴触键弧度、触键高度、触键速度、用力形式等方面对钢琴演奏时所产生的音色的影响和作用,对于促进钢琴音色提升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电子管风琴的音色调配中,最难把握和最难做出逼真效果的应属对弦乐音色的处理,笔者结合自己的演奏实践,论述电子管风琴弦乐音色的调配以及数值参数的调整,以期引发更多关于电子管风琴演奏方面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在钢琴演奏中,触键方式不同,演奏的音色效果与表达的情感色彩也存在差异。为确保作品诠释的艺术性与完整性,应当不断加强自我训练,以灵活掌握触键技巧与方法,同时确保良好的心理素质与手指稳定性,以达到理想的音响效果。  相似文献   

8.
随着钢琴教育事业的发展,钢琴的演奏技巧技术也得到了提升.其中,钢琴演奏中的触键技巧对音色效果影响的重要性是众所周知的,他们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而笔者通过对钢琴演奏传统理念的观察发现,其认为钢琴演奏中的触键技巧与手部肌肉有关,直接导致了在演奏过程中对触键技巧使用的不合理,使得音色效果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9.
演奏者在进行钢琴表演的过程中,想要更好的展现出钢琴曲目的演奏特色与精髓,需要通过弹奏中良好的把音色效果,通过弹奏者良好的把握钢琴弹奏技巧,以此展现出良好的音乐演奏技能.在传统钢琴教学活动中,认为触键技巧是通过手指的肌肉力量来实现,导致演奏者在进行钢琴演奏过程中出现滥用手指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钢琴演奏中的触键是一种全身心的运动,需要包括手掌、手腕、手臂与身体各部位之间的协调配合.不同的触键方法会产生不同的音色、音响效果表现不同的音乐内容和形象.用最准确、简练的动作弹奏出最好的音响效果并发出丰富多彩的音色,是现代钢琴演奏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在音乐美学视角下,每一部音乐作品都是在音乐性内容和非音乐性内容两者存在下而创作,交响诗也不例外。著名交响诗《芬兰颂》,其音乐性内容基本情绪、风格体系、精神特征和非音乐性内容绘画性、文学性之间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民族声乐演唱集聚着中华民族传统音乐的精髓,而音乐剧作为中国的一种音乐形式越来越显示其巨大的优势。民族声乐演唱应用到中国音乐剧中既具有必要性,还存在可能性。民族声乐演唱对中国音乐剧的所起作用是巨大的,是其能在国内发展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13.
莫扎特的音乐风格优美、秀丽、典雅、热情,听后能使人产生心旷神怡的感觉;贝多芬的音乐集中体现了他那个时代人民的痛苦和欢乐、斗争和胜利,因此贝多芬的音乐作品总是激励着人们,鼓舞着人们的斗志,即使在现在也使人们感到亲切和鼓舞;华彦钧的音乐风格流露出一种刚毅、稳健的气质及不甘向命运屈服的性格,同时也表现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相似文献   

14.
民族音乐在音乐形式上各具特色,也是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载体。本文从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体现的重要性入手,对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传承现状进行分析,从聆听民乐感受内涵、模仿民乐体验传承、深入民乐弘扬文化等方面提出民族音乐传承理念在音乐教学中的措施,为民族音乐的传承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诸宫调是说唱故事的一种形式,兴起于北宋中期,相传为孔三传所创。靖康之变后,诸宫调分为南北两派共流传了二百多年,经北宋、南宋、金元、衰落于元代的中后期。诸宫调对我国古代音乐史和宋元时期文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目前发现的诸宫调只有三部,流行于金朝的《刘知远诸宫调》和《董西厢诸宫调》,流行于元初的《天宝遗事诸宫调》。由于流传下来的资料太少,故这三部诸宫调显得弥足珍贵,许多专家和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和整理,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6.
十四届的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的成功举办使得大量优秀的民族声乐新作品得到传唱,本论文将对青歌赛推出的作品《芦花》为例进行研究,分别从歌曲创作背景、蕴含的思想感情、获奖选手演唱的个案分析,以及笔者对作品的风格和技巧的把握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研究。从而解决作品的技术难点,准确的把握歌曲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现有的中国钢琴曲的分析,归纳总结出模拟中国民族乐曲的意境、奏法、音色、节奏四类模拟手法及其在中国钢琴音乐民族风格构建中的具体运用,为进一步探索中国钢琴音乐民族化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8.
鼓大约诞生于4500年前,一般用木杵敲击,也可直接用手掌敲击。在中古代之前,鼓的主要功能是驱除猛兽和传递信息,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鼓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从宫廷雅乐到民间歌舞,从祭祀集会到劳动竞赛,都离不开鼓类乐器。  相似文献   

19.
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以音乐艺术为手段,音乐教学要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这是由音乐课程的本质决定的。本文从高校开展传统音乐课程的意义以及一些教学教法的可行性研究等方面阐述高校的音乐教育。以音乐审美为导向,突出美育性能,尊重多元文化,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人人参与是高校音乐课程设置必须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20.
随着媒体的多样化以及技术的进步,文学作品得到了多样化的解读.后现代文学作品由于其内容的特殊性、手法的非传统性,影视等媒体进行改编时遇到了诸多的困难.必须坚持意蕴的探索式挖掘、碎片的精粹性整合、形象的凸显性提炼、氛围的烘托性布局等原则,才能较好地用影视等媒体形式诠释后现代派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