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各种版本的教材中,大多数认为《拿来主义》“这篇文章是鲁迅先生写的关于继承文化遗产的一篇文章”。这一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也有根据。由唐弢先生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认为:“在《拿来主义》里鲁迅又从批判与继承的关系作了进一步发挥。他把遗产比作一所祖传的大宅子,认为重要的首先是把它‘拿来’!”结合当时社会历史现状,纵观全文内容和结构,《拿来主义》中的“拿来”,当指“融合新机”,以“使将来的作品别开生面”,即正确对待外来文化,而不是“继承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2.
《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后期的一篇著名杂文,文章举重若轻,嬉笑怒骂,亦庄亦谐,充分展示了鲁迅先生高超的幽默艺术。下面结合《拿来主义》一文略谈鲁迅先生的幽默技巧。  相似文献   

3.
师:《拿来主义》体现了鲁迅先生思想的光辉。改革开放的今天,中国加入了WTO,再读《拿来主义》,更有特殊的现实意义。面对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我们应该如何去“拿来”呢? 生(1):鲁迅先生说,“首先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他认为,“拿来主义”首先要是“拿来”“占有”,再“挑选”,我觉得应该先“挑选”再“拿来”,这样我们就不会拿来无用之物、腐败之物。  相似文献   

4.
《中文自修》2009,(9):52-52
鲁迅先生曾经以一篇《拿来主义》疾呼“拿来”,要运用脑髓,放开眼光,自己来拿!  相似文献   

5.
是“文化遗产”还是“外来文化”──关于《拿来主义》中“大宅子”比喻的本体文小燕关于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拿来主义》一文中的“大宅于”,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学参考书认为是比喻“文化遗产”,课本的预习提示也认为《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写的关于继承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6.
<正>《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后期的一篇著名杂文,文章举重若轻,嬉笑怒骂,亦庄亦谐,充分展示了鲁迅先生高超的幽默艺术。下面结合《拿来主义》一文略谈鲁迅先生的幽默技巧。  相似文献   

7.
<正>“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独创的一个词汇,源于他1934年写的一篇杂文——《拿来主义》。文中所提出的“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拿来”的态度和原则,无  相似文献   

8.
谢森 《文教资料》2010,(15):8-10
“拿来主义”一词出自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一文。七十多年来,我们一直在运用它对待古今中外文化遗产,它成为我们处理问题的科学理论;它的内涵充满着深刻的哲理性,使用者要正确把握拿来主义的原则和方法,掌控拿来主义的精魂,与时俱进,不断刷新,使之具有永久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9.
《拿来主义》的教学设想庞晓丽《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一篇具有强烈战斗性和高度艺术性的杂文。鲁迅先生针对国民党反动派奉行的卖国主义政策,针对封建复古主义和卖国来荣的“全盘西化”的主张,针对左翼文艺队伍中存在的是否继承和怎样继承文化遗产的混乱思想,运用辩证...  相似文献   

10.
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一文,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只是送出去”的卖国主义行径和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批判了在对待外国文化问题上的全盘否定和全盘肯定的态度,指出只有采取“拿来主义”,吸取精华,剔除糟粕,才能使无产阶级新文化不断发展。鲁迅先生自己在吸收外国文化、介绍和翻译外国作品方面,就做了大量的工作,是实践“拿来主义”的典范。今天,认真学习《拿来主义》这篇作品,对于我们如何吸收外国文化,向外国学习先进技术和经验,更好地为实现“四化”服务,也有现实的指导意义。今天,我们对  相似文献   

11.
文艺创作,贵在创新。刘勰说,“情必极貌以写物,词必穷力而追新”“独照之匠,窥意象而断”但新颖独创离不开借鉴,真正伟大的作家总是善于借鉴而又富于独创的。中国新文化的旗手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善于借鉴、勇于创新的文学家,他以“文学天才”所独具的“自己的声音”丰富了人类艺术宝库。鲁迅先生有一句名言,叫做“拿来主义”。所谓”拿来主义”,照他意思,一要“拿来”,二要“消化”,三要“创新”。首先是要敢于“拿来”!要“不管三七二十一地“拿来”!因为“没有拿来,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这个“拿来”,就是借鉴,就是继承。鲁迅先生所提倡的“拿来主义”,是他“文学革命”长期艺术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实际上,他早年弃医从文  相似文献   

12.
鲁迅先生写于1934年6月的《拿来主义》,是一篇时代色彩极浓的政论杂文,文章针对当时国民党政府对外国的事物既惧怕又软弱的心理及有关行为,给奴颜婢膝的卖国主义和盲目排外的闭关主义以辛辣的讽刺、猛烈的抨击。但正如鲁迅先生一向所认为的,“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拿来主义》进行批判和立论的语言,都不是刚肠直肆的骂詈之语和固板严肃的政治文字,而是极其生动形象的比喻词汇,用日常生活的行为和事件,来表达深刻的道理,不仅论辨有力、说理透彻,而且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性。这里简单说说鲁迅先生对“拿来主义”这一态度和方法的形象说明。  相似文献   

13.
熟悉《拿来主义》一文的读者都知道,鲁迅先生为了把“拿来主义”的道理说得更形象些,在文中用了两段非常精彩的文字打了一个比方。在这个比方当中出现了一个“大宅子”,“大宅子”里头有“孱头”、“昏蛋”、“废物”、“鸦  相似文献   

14.
目前各种教参几乎认为:鲁迅在《拿来主义》中所说的那“一所大宅子”,是用来比喻“文化遗产”的,而且比喻得“非常贴切”.新编高语一册关于此文的“预习提示”,更进一步认为:“这是鲁迅先生写的关于继承文化遗产的一篇杂文.”所谓“继承文化遗产”,是从时间的纵向关系而言,当是指后人继承自己的前人在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文化财富.而鲁迅的《拿来主义》,却立论于中外地域的横向关系,是针对当时中国的对外问题而发的.  相似文献   

15.
杨大忠 《教学月刊》2015,(Z1):86-88
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写于1934年6月,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入选高中语文教材。鉴于其深刻的思想性与高度的艺术性,《拿来主义》在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地位从没有改变,一直沿用至今。然而,在思想意识多元化的今天,由于写作背景复杂,内容艰深难懂,加上近代与当代文化的差异,鲁迅先生的文章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冲击,有些已经被清除出了中学语文教材,如《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友邦惊诧”论》等,其中,《拿来主义》也不可避免地受到  相似文献   

16.
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中回答了如何对待外国文化遗产和民族文化遗产的立场、态度和方法问题,并富有创新意义地命名为“拿来主义”。本文对《拿来主义》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读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怎么也绕不开“邵洵美”这个人物。就是因为有了这么一句夹在正里看似顺手写下的讥诮语……“做了女婿换来的”,最新出版的高一册语教科书态度鲜明地在“做了女婿换来的”的词条下注释:“这里是讽刺做了富家翁的女婿而炫耀于人的邵洵美之流”。至于邵洵美究竟是个怎样的人,他与鲁迅之间的“过结”之是非曲直,则不甚了了。而今距离鲁迅写作《拿来主义》的时间差不多快七十年了,斯人已去,恩怨不在,为了帮助后学更多地、全面地观察了解历史,很有必要点击一下“邵洵美”。  相似文献   

18.
贵刊1997年第7期发表了陈贤书先生《〈拿来主义〉主旨辨》一文(下称《辨》文),读后获益匪浅。笔者基本赞同陈先生的如下观点:其一,鲁迅《拿来主义》一文旨在反对“送去”、主张“拿来”,“送”与“拿”的内容不仅仅是“学艺”等文化方面的,还有“别的”;其二,与“其  相似文献   

19.
鱼翅、鸦片,烟具以及姨太太,是鲁迅先生《拿来主义》一文中的几个著名的比喻。闲来再读经典,不禁惴惴然而不安,只觉得先生“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一句分外刺目。  相似文献   

20.
鲁迅在《拿来主义》一文中讲“拿来主义”之前先谈“送去主义”。关于“送去主义”牵涉到的一些内容,教科书作了几条注释,教参以及别的一些材料则解释“送去主义”为卖国媚外的行径。对“送去主义”的问题究竟应作何认识?很值得探讨。一、鲁迅先生在写《拿来主义》一文时提到所谓“送去主义”,无疑是应用了作者在几天以前所写的《谁在没落?》一文中的材料。所以《谁在没落?》一文作为《拿来主义》的背景材料,我们有必要作比较全面的了解。这篇文章引了1934年5月28日《大晚报》的一条新闻,作者辛辣地讽刺了《大晚报》这条新闻的撰写者所表现出来的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