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三学生对洋务运动有基本认识:这是一次地主阶级在危机下的学习西方技术的失败自救,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近代中国走向半殖民地深渊的命运。基于这样的情况,本课设计试图以“挑战和应战”为重点,围绕材料主题整合教材,将理论认识贯穿其中。通过“时代的挑战…‘中国的应战”“历史反思”“继续应战”四个环节引领学生认识洋务运动:通过材料,分析洋务运动的背景和影响;借助材料呈现的不同观点,多维度评价洋务运动;通过联系与对比,认识中国近代在挑战和应战中器物之变到制度之变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洋务运动是指 19世纪 60年代到 90年代洋务派大规模创办洋务事业的活动,它是地主阶级为维护和巩固清王朝的统治而掀起的自救运动。过去对它的评价颇有微词。但历史评价必须充分关注历史运动的总趋向。洋务运动涉及的范围相当广,主要包括:创办近代军事工业、编练新式陆海军、创办民用工业、创办报刊学堂、派遣留学生等。虽然洋务运动没有实现“自强”、“求富”的目的,但它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留下了一定的历史功绩,应该说洋务运动大体上完成了历史赋予它的使命。   一、洋务运动促进了近代中国思想文化的演变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造就了一…  相似文献   

3.
文本解读,是语文素养、鉴赏水准、知识能力、人文精神、逻辑思辨等等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什么是解读?新版《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解释为“通过分析来理解”。实际上。对文本的阅读。都是一个分析、理解的过程。但分析、理解肯定有一个背景、方式、角度、时空的问题;而且,读者的阅历、特质、能力、眼光等等,也都会对分析、理解产生相当大的影响。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即使是对同一篇课文也会作出不同的解读。但是我们过去的语文教学恰恰忽视了这一点。强调的是认知趋同、答案统一。甚至唯一。既定的一个“标准答案”的文本解读教学.  相似文献   

4.
我国史学界和历史教学界普遍认为,中国近代工业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其标志是洋务运动中近代工业企业的创办。那么,我国近代农业产生于何时?其标志或主要表现是什么呢?现依据史料和相关史学研究成果,简述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5.
[定位 ]本文培养质疑思辨的能力 ,主要是三个方面 :一是形象性思辨 ,文学的外壳 ,哲学的内涵 ,用文学的眼光去解读人生 ;二是逆向性思辨 ,什么样的人“是一个不成其为人的人” ;三是纵向性思辨 ,文章基本上是一个纵式的顺叙架构 ,从人生几个阶段的分割和联系上体现对“人是什么”的整体性的思考和回答。[切入 ]1 .文章从什么角度走入“人是什么”的命题 ?要回答“人是什么” ,可以从生物学的角度 ,也可以从社会学的角度。即使是从社会学的角度 ,也可以分为伦理学、哲学和美学等多个方面。通过对比 ,学生可以初步了解用文学解读哲学命题的特…  相似文献   

6.
对于洋务运动的性质,学术界过于强调了它的主观动机,即“维护封建专制制度”因而判定它的性质是反动的,面对洋务运动的历史进步性认识不足。对于洋务运动的具体评价,则多以甲午之战的失败证明洋务运动的破产,而对洋务运动的具体实践以及这一实践产生的实际效果对近代中国的发展所起的促进作用估计不足。本文从历史发展规律的角度和洋务运动的具体实践及实际效果这两个方面对洋务运动的历史进步性给予了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对洋务运动持全面肯定评价的观点颇为流行。其论点概括言之有三点:一,向资本主义迈进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必然;二,中国近代的历史任务是发展资本主义;三、洋务运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运动。这在实质涉及到近代中国是走什么道路的问题。本文则把洋务运动放到中国人民反帝反封斗争的历史长河中,从中国近代的国情与任务,性质等,剖析其发生的历史背景。至于洋务运动在中国半殖民地化过程中实际起的作用等方面,因篇幅所限,另文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洋务运动也称“同光新政”,因为经历了同治,光绪两朝。洋务派提出的“新政”口号,实质上是为了维持其封建统治,但洋务运动作为一个历史时期,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国近代历史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总计有80年,洋务运动却占了将近一半的时间。在洋务运动中中国社会各方面的变化都是明显的。“如果说第一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由封建社会开始走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那么洋务运动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相似文献   

9.
一、课堂设计指导思想: 1.人教版新编教材《中国历史》第三册的“洋务运动”一课和统编教材“洋务运动”一课,在教材编排上,有很大变化。统编教材的章目是《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把洋务运动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相联系。新编教材的课题是《清朝政局的变动和洋务运动》,把政局变动与洋务运动相联系。怎样的编排更好,可以进一步研究,。但新教材是从一个新角度去分析这一段历史。把握好这一点,是讲好这节课的关键之一。 2.中国近代史,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中国各阶级各阶层寻求富强道路的探索史。洋务运动是这一  相似文献   

10.
袁凤英 《新高考》2010,(4):40-40
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在“自强”、“求富”口号下推行的以举办近代军用及民用企业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涉及外交、军事、经济、文教等领域。甲午中日战争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这基本上是史学界和教学界的共识。那么,此定论的依据何在呢?我们判断洋务运动失败,从根本上来说,是由于它不能使中国真正富强,  相似文献   

11.
历史教学:情感培养“显性化”的危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历史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情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正是因为学生从“历史”里可以“体验”历史上人们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什么?如何体验?体验到了多少?关键就要看师生采用什么样的办法来“参与”历史学习了。  相似文献   

12.
“思辨的历史哲学”是当代西方历史哲学家惯用的一个名称,意指对客观历史进程本身的哲学反思,其本质就是历史本体论或历史观。当代西方历史哲学家很少对“思辨的历史哲学”的发展过程做深刻的省思,大都把它当作一种过时的东西加以抛弃,而把“批判的历史哲学”奉为显学。于是,“思辨的历史哲学”目前在西方大有衰落之势。本文旨在阐述近代西方“思辨的历史哲学”的发展概况,分析当代西方“思辨的历史哲学”式微的原因,同时也对“思辨的历史哲学”本身做些思辨,指出科学的历史本体论即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一如所周知,近代西方资产阶级历史哲学由于面临着反对基督教神学史观的任务而把  相似文献   

13.
诊断者:广州市第九十七中学欧阳国亮课题:《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诊断主题:“清军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惨败就宣告洋务运动失败了吗?”问题呈现:在学习人教版必修Ⅱ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时,当我讲到“洋务运动的结局和影响”这一教学内容时.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断:  相似文献   

14.
从制度文明的角度解读中国近代历史,更能看清现代政治潮流中的中国近代历史脉络,呈现中国近代逐渐走向现代政治文明的历史主题。郭富斌老师原研究课程标准“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专题学习重点的基础上,在保持岳麓版必修Ⅰ第四单元“内忧外惠与中华民族的奋起”框架的基础上,将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社会如何在面方冲击下一步步走出中世纪、走向近代社会的艰难转型。  相似文献   

15.
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设计往往决定了学生将要学什么和怎么学。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设计主要立足于“学什么”“是什么”,即关注对学习结果的认识,而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历史课堂教学设计强调的则是“怎么学”“为什么”,即注重对学习过程的探究。对此,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我们必须对历史课堂教学进行全面优化设计,即不仅重视对历史知识传授的设计,更关注学生对历史知识习得的过程与方法,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与变化的设计。面对新课程,如何设计历史课堂教学,有效培养中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是摆在我们每一个中学历史教师面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下课后,许多教师总爱这样问自己:“这节课中,学生学会了什么?掌握了什么?这节课我上得成功吗?”却鲜有教师这样自省:“这节课上,我的学生快乐吗?他们在课中享受到了什么?我自己得到了享受吗?”两种不同的反思角度.折射出的是两种不同的教学观、学生观。赞可夫说过:“我们的时代不仅要求一个人具备广泛而深刻的知识,而且要求发展他的智慧、情感、意志、才能和禀赋。”然而,当我们走进小学音乐课堂,却分明看到了以下令人深思的镜头。  相似文献   

17.
史妍 《求学》2023,(7):40-41
<正>历史是普罗大众都喜欢谈论的内容,从小学生到耄耋老人,从环卫工人到大学教授,不同年龄、各行各业的人似乎都能谈上几句。历史,是指过去发生的事情。历史学,顾名思义,是研究历史的学科。我们初高中学的历史知识直观地告诉我们,历史有中国史和世界史,古代史和近代史等,那么,大学的中国史专业是学习什么呢?它和初高中学的历史有什么不同吗?它与师范类的历史学专业又有何不同?中国史的研究又是如何开展的?请听我一一道来。  相似文献   

18.
《基础教育课程》2011,(1):83-85
成果名称:中学历史学科主体探究教学实验 申报单位: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团队成员:张静、姚岚、孙楠、苏万青等 课堂上,学生们聚精会神地看完呈现中国近代铁路发展历程的资料片后纷纷提出,"外国人为什么要投资修建铁路?""修建铁路对中国社会有什么冲击?""慈禧太后拒绝修铁路的原因是什么?"等十几个问题,教师汇总学生生成的问题,得出需要大家进一步探究的主题:近代前期中国的铁路修建告诉了我们什么?  相似文献   

19.
李瑞 《文教资料》2013,(23):54-56,65
近代,面对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闭关锁国的中国被强行打开了国门.西方的科学技术、生活方式、价值观大量输入并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的知识分子开始了深刻的反思.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洋务运动,从新文化运动到21世纪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科学发展观,无不反映出中国对科技落后根源的探索.中国落后的根源是什么?中国何时开始衰落?本文尝试从文化的角度对中国落后的原因进行探讨.提出中国近代衰落及科技发展落后是传统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国科技发展仅在制度上完善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在文化上进行改良,与制度建设并举才能扭转科技落后的现状,加快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20.
<正> 洋务运动是世界近代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顺应了世界潮流;洋务运动期间进行的各项改革也都是围绕近代化而展开的。因此我认为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点。列宁说过:“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我们在评价洋务运动时,也应把它放到一定的历史范围内去考察。洋务运动发生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决非偶然,是和当时世界近代化运动的蓬勃发展密切相关的。其时,欧美各国都在进行近代化运动。所谓近代化,在欧美各国就是资产阶级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