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卢梭的女性观和女子教育现在欧洲社会引起了极大的震撼,导致了一场反对卢梭妇女观的由自由主义女性掀起的妇女解放运动,同时也出现了一种捍卫卢梭女子观的思潮。虽然对卢梭的女子观褒贬不一。但不可否认的是它把一直被忽略的女性教育给提出来了,肯定了女子有受教育的权利,这是教育思想史上的伟大进步,在争取寻求妇女获得解放的今天,对看待女性和教育女子有突出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康德的自由思想源于卢梭,却又不同于卢梭。康德认为卢梭在内在自由领域内放弃了自由的自主性质,将自由归结为自然,视情感性的良心为自由的原则。康德将自由视为理性为自身设定的理想,自由的原则乃是理性所颁布的先天道德律。从二人自由观的差异可见,康德在批判卢梭自由观的基础上,不仅挽救了自由的自主性质,而且还从多个方面阐发了自由的这一根本性质,从而完成了对卢梭自由观的批判。  相似文献   

3.
洛克和卢梭都是追求自由的思想家,但洛克主张现实的、消极的、个人的自由,卢梭主张理想的、积极的、全体的自由,基于各自的自由观,洛克持顺应社会的教育价值取向,要求教育积极的去塑造人,教育和国家的关系是平行的,而卢梭持反社会的教育价值取向,认为教育对人的作用方式是消极的,教育和国家呈现出离合的关系。这两种自由观有助于在新课程改革中树立尊重保护学生学习自由和教师教学自由的理念。  相似文献   

4.
谢亮 《培训与研究》2007,24(10):45-46
卢梭基于人人平等的前提预设来论证其自由观,阐释了"自然的自由"与"社会的自由"两种不同层面的自由思想。诚然道德视域的自由是他自由观点的核心,卢梭旨在通过平等的契约模式社会来描绘一个自由的道德理想王国。  相似文献   

5.
卢梭通过对自然自由、契约自由的论证,表明了政治合法性的根源和基础在于个人自由权利的维护;通过对道德自由、道德风尚、广场集会等一系列环节的强调,明确了社会认同是个人权利得以实现的前提。这种对政治合法性与可行性,亦即个人权利与社会认同两大领域的全面把握,使得卢梭政治哲学呈现出激进与保守、理智与情感、自由与专娄等迷离多变的色彩。  相似文献   

6.
卢梭的平等与自由涉及到两个层面:前社会状态和契约社会状态,两者之间还有一个不平等的社会状态。在卢梭这里,平等与自由两个概念的关系是,平等是自由的必要前提,没有平等,也就没有自由。在契约社会状态下,平等是通过全体成员转让其权利尤其是财产权的契约行为而形成的共同体来实现,卢梭心目中的自由也就是通过主权在民的共同体实现的自由。然而,这一自由仅仅是充满疑虑的政治自由。  相似文献   

7.
论卢梭的平等与自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梭的平等与自由涉及到两个层面:前社会状态和契约社会状态,两者之间还有一个不平等的社会状态。在卢梭这里,平等与自由两个概念的关系是,平等是自由的必要前提,没有平等,也就没有自由。在契约社会状态下,平等是通过全体成员转让其权利尤其是财产权的契约行为而形成的共同体来实现,卢梭心目中的自由也就是通过主权在民的共同体实现的自由。然而,这一自由仅仅是充满疑虑的政治自由。  相似文献   

8.
国内学者对孟德斯鸠与卢梭在思想观点上不尽相同的地方均进行过深入系统的研究,但研究重点多从“法”的角度出发,忽略了更为重要的“自由”思想。文章主要从两种“自由”思想的内容入手,以两位思想家的代表著作为载体,旨在分析他们对于自由思想认识的异同及其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与卢梭是人类政治思想史发展过程中两位重要的人物,虽然两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有不同,立论角度有很大的差异,但不容置疑的是,马克思和卢梭的政治理论在很多方面具有共同之处,从马克思与卢梭关于政治自由理论的观点出发,比较二人政治思想。马克思与卢梭政治思想的可比性;马克思与卢梭关于政治自由本质的认识和政治自由丧失的原因;再次,如何夺取政治自由和维护政治自由的方法和方式的理论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启蒙运动的精髓就在于思想的独立与自由,卢梭一生宁愿孤独也不放弃自由的生活,是启蒙运动精神的最佳范例。卢梭在思想上崇尚个人自由,同时在社会生活上又十分注重人的社会性,提出“公意”概念,主张积极参与公共事务,以形成真正的公意,并最终有效地保障个人自由。  相似文献   

11.
自由主义作为西方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贯穿于整个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中,可以说整个西方的思想史就是一部自由主义的发展史。自由主义先后经历了古典自由主义、功利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保守自由主义的历史流变。在自由主义发展的不同时期,对自由观的诠释亦存在着重大差异,有些甚至相互抵牾。随着时代的发展,自由主义自由观的发展趋向日益显明,主要表现为:侧重于以个人主义为基础的积极自由观、自由观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2.
13.
在20世纪30年代特殊的社会、政治、化语境中,海派作家一度呈现出趋附左翼的政治热情,但这种趋附,并非出自他们内心对无产阶级政治和学的认同,而是源于他们的趋时心态及政治认识上的幼稚。一旦国民党右翼采取政治上的高压政策,海派作家出于对政治的恐惧便有意迴避了政治,转向表面上远离政治的自由主义。而自由主义的不合时宜性,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他们的精神危机。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与卢梭的国家观具有二重关系:继承渊源关系和创新超越关系。从前者可以看出,卢梭的政治哲学,尤其是国家思想,是马克思新型政治哲学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理论来源之一。从后者可以看出,马克思根本性地改造和超越了卢梭的政治哲学,并进行了重大的理论创新:一方面,马克思创造性地提出了政治学说的哲学基础——新唯物论、唯物史观;另一方面,马克思对政治哲学的核心理念——国家观,赋予了新的理论内容。  相似文献   

15.
汪杨 《黄山学院学报》2004,6(1):102-105
鲁迅自认是历史的中间物。但是我们不能借鲁迅希望被遗忘的名义来背叛鲁迅,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知识分子仍要借助先生的思想来救赎自己。首先,鲁迅一直强调知识分子不能放弃继续战斗和自我启蒙的双重任务。这种对世界和自我的双重绝望的挑战态度,正是90年代知识分子缺乏的。90年代精神危机的出现,使鲁迅研究再掀起热潮,知识分子应通过自己理智地体认,走出鲁迅研究的误区,不再把鲁迅镶嵌在政治分析的框架中。个体精神自由一直是鲁迅的终极价值标准。中国要走向现代化,必须唤醒民众的独立意识和进取精神。  相似文献   

16.
全纳教育理念下的教学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志成 《现代教学》2006,(10):58-60
全纳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是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一种最新的国际教育思潮。目前,全纳教育已在世界许多国家广泛实践并颇有成效。为此,我们特别邀请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比较教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黄志成为我们就全纳教育的基本理念、全纳教育的教学观等问题作详细的介绍。[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卢梭通过“公意”理论发展出了一套从“自然自由”到“道德自由”的理论,最终得出了当人们不服从社会规则所代表的“公意”时,就可以强迫他们服从的结论.以赛亚·伯林对卢梭的“强迫他人自由”进行了激烈的批判,认为这是由于卢梭将自由绝对性和社会规则的绝对性相等同而得出的结果.本文认为,卢梭使用的自由概念和伯林的自由概念是不同的,卢梭的自由理论不会导致奴役制度,在卢梭的理论中,“强迫他人自由”并不构成悖论.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认为,在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期,把握机遇,抓住机遇,是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加速发展的重要方面,千万不可错过机遇。20世纪70年代末邓小平抓住国内外有利时机使改革开放得以实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适时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世纪90年代末江泽民提出抓住机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9.
卢梭是法国18世纪最伟大的启蒙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之一。1762年他出版了著名的教育小说《爱弥儿》,这部小说影响了至今为止全世界众多的教育者。小说中卢梭以理想中的儿童即爱弥儿为原型阐述了他打破传统和非常规的教师理念,他提倡一种“放任无为才能一切有为”的新型教师观。  相似文献   

20.
王爱莲 《天中学刊》2005,20(6):16-18
对于以社会契约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国家,卢梭主张以法律的手段进行统治和管理,实行法治.在卢梭看来,法律是人民公意的表现,它反映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意志.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即使身为政府行政官员或者君主,也要遵守而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其职责是维护法律而绝对不是滥用法律和侵犯法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