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俭(jian)人奢(she)易,由奢入俭难[出处]司马光《训俭示康》[大意]从节俭变得奢侈(chi)容易,从奢侈转到节俭则很困难。[提示]这是司马光引述他人的话,用来训  相似文献   

2.
中国品牌战略协会数据表明:中国内地目前的奢侈消费人群已经达到1.6亿人,而且还有上升的趋势.中国人均GDP才刚过1000美元,且又是人均资源占有量严重不足的国家,在这种国情下无法支撑奢侈消费对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同时,奢侈消费还助长了不好的社会风气.因此,当前我们要努力构建节约型社会,做到适度消费、绿色消费,坚决制止奢侈之风的漫延.  相似文献   

3.
罗马由共和制向帝制过渡有着多方面原因。作为社会风气,在这个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一系列征服战争的胜利,世界霸权的建立,东方希腊文化的输入,引起了杜会风气的剧烈嬗变,即恐怖与独裁的出现,惊人的奢侈和浪费,以及社会道德的沦丧。这种社会风气的演变,不仅是罗马共和制向帝制转变的一种历史必然,也是罗马走向衰落的先兆和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4.
说习惯     
习惯是人的一种天性 ,一种好的习惯可以对一个人的学习和生活有很大益处 ,一种坏的习惯则可能使一个人无所作为。像有礼貌、俭朴、诚实、勤勉等这类好习惯是为社会和人们所倡导和褒奖的 ,而虚伪、粗鲁、奢侈等恶习则为人们所唾弃。我们不能小看习惯的力量 ,好的习惯可以成为成才的“催化剂” ,是造就伟人的“妙诀”之一。以俭仆而言 ,宋代大文学家司马光告诫儿子 :要以俭朴为美 ,不以奢侈为荣。司马光本人也是平生食取充饥 ,衣取蔽寒 ,但对研究学问却有着无尽的热情 ,“下帷绝编 ,不知昏晓” ,终于成为一代宗师。而那些整天提笼架鸟、吃喝玩…  相似文献   

5.
康里阿沙不花家族是元代著名的色目人官僚家族。该家族的社会网络主要以官僚为主,兼有士人、乡里及宗教人士等。其通婚对象集中于蒙古和色目人贵族官僚。在丧祭、信仰、礼俗等文化表现上,在保留某些原有信仰习俗的同时,又兼具汉化和蒙古化的倾向。这显然与其怯薛背景、原有文化状况、生活环境变迁及其较高的政治地位皆有关联。  相似文献   

6.
司马光是宋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曾任宰相之职。他一生著述颇丰,特别是他主编的《资治通鉴》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历史巨著。司马光不仅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学者,而且还是一位家教专家。本文仅以司马光教育孩子戒奢侈行节俭、拒虚夸尚淳朴、去浮躁重踏实的事实,来说明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人们对《盐铁论》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西汉政府盐铁官营专卖的经济思想和经济政策、桑弘羊与贤良文学们的“义利之辩”、汉武帝的内外政策之争、王道与霸道之论、以及对历史人物的品评等方面。实际上,《盐铁论》可以称得上是西汉中期的一部有关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反映出西汉中期人们日常社会生活的全景。我们从《盐铁论》一书中既可以看到西汉中期人们衣、食、住、行、用、玩等各种日常生活物品,也可以看到西汉中期人们的日常社会生活状况和社会风气: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社会生活的奢侈腐化;社会风气的江河日下;贫富两极的严重分化。  相似文献   

8.
受政治环境和社会风气的影响,西晋文人在生活中谄媚权贵、豪奢侈靡,但在诗歌中又表现出高洁的人格和对隐逸的希企。西晋诗歌的隐逸倾向在诗史上有重要的意义,它确立了我国古典诗歌"以隐为贵"的审美标准,使得诗歌中对隐逸生活的描写趋向审美化和精美化,并在诗史上初次实现了诗歌中公共性与私人性的共存。  相似文献   

9.
崇安刘氏家族是官宦世家和儒学世家,家族中的许多成员凭藉科举、荫补进入官场。刘氏家族以《春秋》学为家学,世代教授乡里。优渥的经济基础、良好的家训家法以及由世家背景而来的行政经验和儒学、文学素养使刘氏家族在有宋一代贤才辈出。正是这个源远流长、学殖丰厚的世家大族诞生了刘子翚这样的一代师儒。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好转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同志头脑中艰苦奋斗的观念淡薄了,讲排场、摆阔气、铺张浪费的风气渐渐滋长起来;还有些同志甚至把艰苦奋斗看成是已经过时了的“旧观念”,认为80年代应该“吃穿讲高档”、“生活讲排场”,谁要再讲艰苦奋斗就是不合时宜。这种错误观念,助长了社会上奢侈腐化的风气,给我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造成了极坏的影响。邓小平最近指出:“近几年我们强调艰苦奋斗不够,这也是一个失误,我们一定要吸取经验教训,把提倡艰苦奋斗作为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使全民族都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从而把我们国家的现代化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1.
读王晓玉的长篇新作《紫藤花园》,我们看到的不再是她以往作品常常涉及的“泥泞的小路”、“偏远的角落”、“狭窄的斗室”和“等而下之的底层”,而是洋房花园、豪华的汽车,以及活动在其中的资产阶级家族。但作者并不一般化地描写家族生活的奢侈和家人之间的勾心斗角,而是通过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丰富的内心生活,展现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来寄寓对人性善恶的思索和对人生黑洞的穿透。  相似文献   

12.
司马光和王安石同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先哲、所处时代的政治家,他们二人曾经是志趣相投互相敬重的朋友、同僚。但他们在如何解决北宋政治经济危机的方法上,由于政见不同,成为水火不相容的政敌。他们在世时与去世后至今的900多年间,人们从未终止过评论,但他们两人的道德文章却长期以来被后世人们奉为楷模。司马光和王安石生活的时代是北宋的中期,此时国势由盛转衰,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日甚一日。两人死后的第40个年头,北宋就灭亡了。司马光的祖籍是今山西夏县,王安石的祖籍是今江西抚州。两人在世时,人们将其分别称为“北方人”、“南方人”,这种…  相似文献   

13.
孙翔 《大学时代》2006,(6):32-33,11
此文章基于民俗学理论与历史学知识,从分析晋商兴衰与民俗环境间的关系入手,反映晋商商贸经营习俗,晋商家庭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内容。同时,选择晋商商帮诸多家族中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家族——曹家为研究对象,以整个明清晋商为大背景,从曹氏家族、曹家的经营、曹家日常生活习俗、各阶段曹家子弟生活情态几个方面入手,将笔触延伸到衣、食、住、行、商等各个层面,围绕曹家的兴衰展开论文,深入细致剖析其家族构成、家族经营,家族教育,家族与乡里社会活动等方面的内容与关系,展示晋商商贸习俗的全景画卷,以此探求民俗与社会文化生活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4.
唐诗中吟咏李杨题材的作品约120首,而张祜关于这一题材的作品有近三十首,主要内容和思想倾向约有三端:一是反映李、杨之间真挚的爱情,并对他们的不幸遭遇给予了深切的同情;二是描写开元、天宝时期宫中的节日和戏剧表演,突出当时繁华热闹的场面,表现自己的盛唐情结,同时也透露出对统治者奢侈享乐、注重享受,忘记国家隐患的忧虑;三是叙写宫廷中的奢侈生活,批判了玄宗皇帝得意忘形之态,描写了杨妃及其家族得志猖狂之形,对宫廷生活的暧昧之处也有所揭露。  相似文献   

15.
《红领巾》2010,(5):52-52
时光荏苒,曾经漫游奇境的爱丽丝19岁了.生活在一个华丽富庶的大庄园里,衣食无忧.生活奢靡.在社会风气的带动下.渐渐地成长为家族冀望的那种贵族女子,早已忘却自己9岁时那些奇妙无比的经历。  相似文献   

16.
司马光"涑学"的学术思想在北宋熙宁、元丰年间的洛阳影响颇深,也正是在这一时期,涑学奠定了其在中国学术史上的重要地位。以涑学主要思想内容为背景,将司马光散文创作作为研究基础,探究涑学思想对司马光散文创作风格和创作理论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的认识价值具有学术与文学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17.
《辽宁教育》2009,(1):126-126
那天我讲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然后提问。我的意图是要学生说出司马光聪明或者机智、勇敢之类的.然后因势利导学生们学习这种精神。学生们纷纷举手,积极发言的热情很让我高兴。  相似文献   

18.
社会风气是国家政治、经济、化等的综合反映,它与政治、经济、化等互相影响,相互作用。明朝初期,士风唯谨,民俗敦朴,反映了明初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而明朝中后期,逐利与奢侈之风的盛行,反映出当时政治的腐败和经济的衰落。同时,日下的世风又加剧了政治的腐败,影响了经济的发展。研究明朝中后期社会风气变化的原因及影响,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共和末年帝国初期 ,罗马奴隶主生活消费中的奢侈性倾向是十分突出的 ,究其社会根源有三 :第一、特权政治和非劳动所得 ;第二、东方文化的传播 ;第三、约束机制的不健全。罗马奴隶主的这种奢侈性消费给罗马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一方面 ,扩大社会矛盾 ,使阶级矛盾和阶级冲突更加激烈 ;另一方面 ,导致古代道德的衰落 ,严重腐蚀了社会各阶层  相似文献   

20.
为奢侈正名     
周末去南京出差,朋友为我预定了四星级的宾馆,过惯简单生活的我冒出的第一个念头便是,这是否有些奢侈?可是,当我劳累奔波了一天,在瑟瑟寒风中回到我下榻的房间,温暖与舒适顿时扑面而来时,却由衷地发出了感慨:奢侈生活真好!是的,对于常人来说,奢侈往往是挡不住的诱惑,因为追求奢侈乃人之本性.不同于动物,人除了有基本的生理需要之外,他还有超出于这种基本需要之上的欲望,这就表现为对奢侈的追求.生理需要是一种本能,对此的满足很容易就达到极限,但欲望却超出了这一界限,奢侈从而成为文明的发酵剂.有一种观点认为,当人在工具上刻下第一道花纹时,这就是文明的起步,无用的花纹不正是奢侈的最初象征?古希腊圣哲亚里士多德曾说过,知识出于闲暇,对于那些终日为生计而奔波的奴隶来说,闲暇不也正是奢侈?庄子云,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无益之事不正是奢侈的另一种说法?可见奢侈与文明相伴而来,奢侈正是对人才有的生存状态的一种刻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