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望洋兴叹”这句成语对大多数人来说并不陌生。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多比喻要做一件事,成功条件不具备,感到无可奈何。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在遣词上略加发挥:山高不可攀时,说是“望山兴叹”;河宽不能渡时,就说是“望河兴叹”等等。这种对成语适当加以创造性的运用,当然无可非议。但如要把成语“望洋兴叹”理解为“望着海洋而发出感叹”,就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望洋兴叹”一语出自《庄子·秋水》。说的是秋水暴涨时,百川汇河,河神因此洋洋得意,“以为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后来见到宽广无垠的北海,才知道自己妄…  相似文献   

2.
王冠 《课外生活》2009,(12):22-24
小学生都读过《坐井观天》这篇课文。《坐井观天》是坐在井底看天,比喻眼界小,见识少的意思。这成语出自于唐代文学家韩愈的《原道》:“坐井而观天,日天小者,非天小也。”意思是说:坐在井底看天,说天很小,其实天并不小,而是自己的见识少。  相似文献   

3.
望洋兴叹     
1.在很久以前,黄河里有一位河神,人们称他为河伯。2.有一天,河伯来到黄河岸上,望着滚滚的河水兴奋地说:“黄河太大了,世上没  相似文献   

4.
《课外阅读》2008,(11):63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近来接到不少读者来信,对本刊2008年第8期随刊寄赠的书签上印出的唐诗名句提出了疑问——不都是传颂"人面不知何处去"吗?怎么成"人面只今何处去"了呢?  相似文献   

5.
秉笔直书,实录无隐,是中华民族一贯崇尚的史学美德。实录的最早典型,是春秋时晋国的史官董狐。据《左传·宣公二年(前607)》载:晋灵公残暴不仁,大夫赵盾多次进谏,灵公不但不听,反而想方设法要置赵盾于死地,赵盾只好逃亡。逃亡期间,赵盾的弟弟赵穿在桃园把灵公杀死了,迎接赵盾回朝。对这一事件,大史董狐在史书上写下了五个字:“赵盾弑  相似文献   

6.
李大钊名作《"今"》(一九一八年四月十五日)一文,阐发了他对"今"的观点。他指明了"今"最可宝贵的道理,"现在"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必要环节。李大钊对于厌"今"是持批评态度的,对于乐"今"也不赞成。李大钊要大家努力的方向不是返回过去,而是走向将来,而走向将来必须要以今日的努力创造为根本。他的"今"论有进化论的影响,就其实践性来说显示了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昂扬的奋进精神;是辩证的"今"论,具有高度的哲学思辨性,复古倒退,沉迷将来,都不能说是真正把握了"今"之真谛;"今"论还实现了时间观与人生观的相合。这对于今天我们青年珍惜时光、重视今日进行创造有着直接现实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今”探     
《廉颇蔺相如列传》在写到廉蔺交欢一段时,其中有“今两虎共斗,其势不倶生”一句.对于该句中的“今”字,有人误解为“现在”之义,其实不然.清人王引之的《经传释词》说:今,犹“若”也.杨树达先生也在《词诠》“今”字条下云:“假设连词王念孙曰:今犹‘若’也。树达按此乃说一搴竟,改说他端时用之.”“今”字作为假设连词,往往用于偏句开头,可译为“假使”“如果”之娄,“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作  相似文献   

8.
郭凯 《考试周刊》2011,(37):24-25
"达人"不是新词,古代汉语中的词义为通达事理之人。现代汉语中的"达人"一词来源于日语,是借形词,指对某行业比较精通、对某领域比较专业的人。"达人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9.
文言文教学中存在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对文言中特殊的词类活用现象如何处理。能否让学生准确把握这些大量存在于文言篇章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对理解课文内容关系重大。例如下面的句子:其一犬坐于前(蒲松龄《狼》)。这句话是读成其一犬/坐于前,还是读成其一/犬坐于前?是理解成其中一条狗坐在(屠户)面前,还是理解成其中一头(狼)像狗一样坐在(屠户)面前?看来这句话的理解关键在于对活用词犬的理解上。  相似文献   

10.
果爸 《小学生作文》2020,(2):102-103
“望洋兴叹”是什么意思?那还不容易!“洋”不就是海洋吗?望洋兴叹应该就是面对大海没有办法渡过去,只能叹气,说明自己彻底没有了办法,感到十分无奈,对不对?对不起,还真不对。望洋兴叹里的“洋”并不是海洋的意思。望洋兴叹源自《庄子·秋水》中的一个故事:从前,镇守河流的河伯非常骄傲,自以为非常了不起。后来,他来到北海,遇到了海神北海若。只见北海汪洋一片,无边无涯,河伯这才明白自己太自不量力了。原文中有一句:“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这句话的意思是,河伯这才改变了自己原先的态度,茫然地对着海神北海若发出感叹。  相似文献   

11.
《小学生作文》2020,(Z2):102-103
<正>"望洋兴叹"是什么意思?那还不容易!"洋"不就是海洋吗?望洋兴叹应该就是面对大海没有办法渡过去,只能叹气,说明自己彻底没有了办法,感到十分无奈,对不对?对不起,还真不对。望洋兴叹里的"洋"并不是海洋的意思。望洋兴叹源自《庄子·秋水》中的一个故事:从前,镇守河流的河伯非常骄  相似文献   

12.
相传很久以前,黄河里有一位河神,人们叫他河伯。秋天到了,连日的大雨使大大小小的河流都流进黄河里,黄河的河水暴涨,波涛汹涌,淹没了河里的沙丘和岸边的洼地,河面陡然变宽。隔水远望,连河对岸牛马这样大的牲畜也分辨不清了。河伯站在黄河岸上,望着滚滚的浪涛由西而来,又奔腾跳跃向东流去,非常兴奋:"黄河真大呀,这世界上肯定没有哪条河能和它相比了。啊!我是全世界最大的水神!"这时另一个小河神打断了他的话:"你说的不对,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有关平仄理解的争议问题入手,发现了汉语“四声”和“平仄”历史演变的种种内在联系,初步界定了诸如古平仄与今平仄、古调名与今调名及仰扬对立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可望对进一步研究现代汉语声调修辞提供新的思路,并希望学界同仁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梅山的地域、风俗民情、与统治者汉人的战争等方面,对梅山及其族属的活动来考证梅山。  相似文献   

15.
《鸿门宴》中的范增可谓老谋深算,当他得知刘邦“脱身独去,已至军矣”后,愤然骂项羽等人道:“竖子不足与谋!”并慨叹:“吾属今为之虏矣!”“吾属今为之虏矣”之“今”,课本无注,人教社二室编写的《教学参考书》230页译此句为“我们这些人都要成为他的俘虏了”,将“今”对译为“都要”,似欠准确。笔者以为,此处“今”应作“即”解。关于“今”的这种用法,杨树达先生在《词诠適》146页析之甚详:“时间副词,  相似文献   

16.
“自今”解     
李廷战 《学语文》2007,(2):47-47
《齐晋鞌之战》(《左传·成公二年》)中逢丑父在将要被杀时喊道“自今无有代其君任患者,有一于此,将为戮乎!”王力《古代汉语》将“自今”注释为:“从现在追溯到以前。”郭锡良《古代汉语》将其释为“‘自今以往’的省略,即从今以后的意思”。二者都是以“今”为起点,前者向前追溯,后者向后延续。孰是孰非,本文试就此作一讨论。  相似文献   

17.
“一败涂地”成语的本意是一旦破败,肝脑涂地.故事出在汉代司马迁的《史记.高祖本纪》.秦朝末年,民不聊生,纷纷揭竿而起,反抗秦朝的残酷统治.刘邦,字季,当时是沛县泗水亭长.有  相似文献   

18.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教参译作;“现在那颛臾,城廓完固,而又离费很近”,其中“今”被译为“现在”,“夫”被译为“那”,这是完全错误的。尹君《文言虚词通释》释“今”时说:“语气助词。用在句首或篇首,和‘夫’的作用差不多,表示下面要提出问题或设想一种情况来予以议论。‘今夫’连用,作用相同。”《汉语大字典》(第一卷)释“今夫”时说:“发语词。《礼记·中庸》:‘今夫天,斯昭昭之多,及其无穷也……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广厚。’俞樾《古书疑义举例·古书发端之词例》:《礼记·中庸篇》‘今夫  相似文献   

19.
有一定文化底蕴的作者,笔下时不时“流”出一些典雅词语。然而如果过于相信记忆,疏于查核,偶尔也会出问题。请看下面一例:现在,他则心安了,但把办公室搬到了病房……还会见故交新雨,谈工作、谈写作、谈人生……(《陈芳煤的精神》,《光明日报》1998年8月27日)据语境猜测,这段话中的“故交新雨”大概相当于故交新朋。然而,“新雨”是新朋友吗?查《辞源》,“新”宇条下收有“新知”(新结交的知己),并无“新雨”。“新雨”一词古人倒是用过的,不过指的就是刚下的雨,如韩愈的诗歌代表作《山石》云:“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  相似文献   

20.
在《鸿门宴》末尾有“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日:‘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一句,对其中的“吾属今为之虏矣”中的“今”字教材中没有任何注释,教参上将全句译为“我们都要被他俘虏了”,则“今”字即“要”的意思。虽然基本正确,只是未免失之于笼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