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当你步入1996年,在某一天,知道是几月几日,但不知道是星期几时,只要你记住下列“034025”、“036146”这12个数字,教你一个巧  相似文献   

2.
死算与巧算死算与巧算似乎是一对矛盾。所谓死算是指踏踏实实地计算,不求捷径。而巧算是指寻找规律,设法简化计算过程。如果告诉你:第一个数是439,然后把它各位的数字乘以13,得出第二个数;接着再把第二个数的数字和乘以13得出第三个数……如果一直算下去,请问,第2004个数是多少?你能算一算吗? 是用死算好呢还是用巧算好呢? (木辛)  相似文献   

3.
杨孝文 《百科知识》2009,(13):24-25
你知道吗?现今一些科技含量很高的发明,其实早在几十年甚至几百年以前就已经问世了。发明家们不过是“盗取”了前人的经验,他们的发明充其量只能算一种“伪发明”。  相似文献   

4.
罗红英 《科教文汇》2008,(33):163-163
虚拟语气是高考必考语法,涉及的知识面广杂。教师可以用“233345”几个数字巧串其知识点来讲解,让学生易记又不用错。  相似文献   

5.
创意趣生活     
《科学与文化》2010,(12):51-51
倒计时日历 这个像卷纸筒一样的年历,每一天不但有月份、日期、星期,还有一个超大号字体的数字,倒计时这一年的结束,让你每一天都知道这一年还剩下多少天。  相似文献   

6.
幽默     
干练的理财家甲:“你看见那人吗?他讲起话来,只听见几百万几千万的数目字。”乙:“看他那样子,就可知道他是一个干练的理财家。”甲:“哦?他还能理财?我只知道他是一个细菌学家。”生日礼物细菌学家对自己的妻子说:“亲爱的,我已经准备好了一件意外的礼物在你的生日那天送给你。”妻子:“好极了,是什么呢?”“以你的名字命名的病毒。”幽默  相似文献   

7.
一般人都认为发明是件很神秘的事情。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只要你随时留心身边的事物,稍微动动脑筋想办法,就能使许多看似复杂的难题迎刃而解。最近我在厂阅览室翻看了几期《发明与革新》后,得到启发,于是对照杂志中介绍的创造性思维方法进行家庭“小发明”,居然马到成功。不信,请看以下例子。1、 发明“长命灯”。一段时间,走廊的照明电灯泡成了短命鬼,往往不到一个星期即寿终正寝了。开始我认为是电灯泡的质量太差,但是接连换了几个牌子的灯泡仍然如此。而家里用同样牌子的白织灯,却至少能用几个月。这是什么原因呢?经过…  相似文献   

8.
潮流风     
《科技新时代》2007,(5):122-123
先锋在北京发布全球首台BD Combo;小“巧”靓机,KNC M-130随风而至;BenQ-Siemens A53让你好梦江南;惠普推出高性价比商务利器;T3数字 1999元;爱可视无线MP4创造产业新格局;奥林匹克之窗——更宽、更大、更靓。  相似文献   

9.
老树新花扑面香──访老年发明者邵全先燕翼1995年12月23日是夏历冬至的第二天,酉北风刮得正紧,我如约来到长寿保健品(北京)公司,采访拥有3项发明的发明者邵全先总工程师。迎接我的是一位身材魁梧、满面红光、神情憨厚的“壮年人”。“请坐,喝茶。”铜钟般...  相似文献   

10.
你知道吗?     
《百科知识》2007,(3S):7-7
一天为什么要分成24小时? 人们把一天分为24个小时,也就是12×2小时,对此至少有两种解释:第一个划分依据是手的食指至小指之间的指骨个数。古巴比伦人根据这个数字把一天分成了12个相等的时段。第二种解释涉及到天文学,它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古埃及:古埃及人的日历上标注着一年有36个“星期”,每个星期都有10天。每一个星期的开始都以黎明时分某颗特定的星星升起为标志。这36颗星星将夜晚自然地分成12等分,类似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埃及人把白天也分成12等分,由此产生一天24小时的划分方法。  相似文献   

11.
童言趣语     
正百分之一爸爸买了一个哈密瓜,儿子叫来了两个小伙伴分瓜吃,一个小伙伴说:“我要二分之一。”另一个小伙伴说:“我要三分之一。”儿子最后说:“这瓜是我爸爸买的,我就多吃一点,我要百分之一!”再出一道妈妈:“你算算这道题得数是几?”儿子:“5。”妈妈夸赞道:“真聪明,这么快就算出来了。给你五分钱去买冰棍。”儿子:“妈妈,你再出一道得数是  相似文献   

12.
中科 《金秋科苑》2012,(18):62-65
克拉克马上与安德雷生取得了联系。两人畅谈了几个星期。开始,安德雷生主要听克拉克的,因为克拉克不仅是个老练的电脑专家,在斯坦福大学当过教授,而且创办过一家富于创新的电脑大公司。但渐渐地,克拉克决定在技术方向上听安德雷生的。他告诉安德雷生:“你决定干什么,我来找钱。”  相似文献   

13.
周古月 《世界发明》2011,(12):65-65
随着iPhone4s“出人意料”地发布(本以为是iPhone5),苹果手机并没有带来我们期望的革新。值得一提的重大改变,要算苹果也顺应潮流地推出了“双核”手机。如果在几年之前,你一定不敢相信“双核”会出现在手机中,因为那时候“双核”还是个人电脑刚推出的新概念,  相似文献   

14.
表一是最近几年的年基数,表二是各月的月的基数。将相对应的年基数、月基数和日期相加后被七除余几就是星期几,无余就是星期天。例如想知道1998年10月15日是星期几?按表一,1998年的年基数是4,又按表二,10月份的月基数是6,这样:  相似文献   

15.
如果随意问几个人:“你知道哪些薯片品牌?”那么,得到的回答可能是“品客”、“乐事”、“可比克”。而能说出“洽洽”的人可能会很少。毕竟,坚果炒货行业龙头公司洽洽食品布局休闲食品领域的时间并不长。  相似文献   

16.
<正>“Hi,‘数字人’,欢迎你来参加我们的大会,你可以先介绍一下你自己吗?”2019年,在百度A I开发者大会现场,百度创始人李彦宏以一句热情的招呼为现场7000多名参会者介绍了一位新朋友——金融“数字人”。这个由百度智能云和浦发银行共同打造的国内首个银行“虚拟员工”很快引起热议。什么是“数字人”?在互联网上,类似的搜素短时间内出现暴涨。在百度AI开发者大会上,  相似文献   

17.
每天你都苦思冥想,力求创造。你对创造的技法已越来越熟悉。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你发现自己一无所获,你发现你的创造热情日益减退。你遇到了最难对付的对手,这是一个你在努力中看不见却时刻存在的对手。你的对手潜藏于你的头脑中。如果你想有所创造,你就必须充分认识你的这些对手,然后打败他们。创造的第一个天敌是“耐心不够”。几个星期的努力后,你会成为“耐心不够”这一天敌的牺牲品。初学创造者总是在马不停蹄地思考和实验。他们凭一时的热情而没日没夜地思考和实验。终于有一天,他们的身心受到了挫折,他们停止了这些努…  相似文献   

18.
在’95浙江省科普宣传周上,杭州街头的“电脑算命——破除迷信演示会”吸引了男女老少观众。听到一些人对迷信的议论,演示者说:“我可以比他们算得更准。”只见他拿出几张填有姓氏、年龄和职业的纸片让观众回答“有”或“无”以后,仅几秒钟就“算”准该人的姓氏、年龄和职业了。演示者解释说:“这是利用计算机二进制编码的方法,把表上的姓氏、职业等编成一个号数,然后把有你的姓氏、职业的表的编号相加,就会很快得出某个姓氏或职业的号数,我就可以猜中了。如果这个数字游戏让电脑来做比人算要快多了。”  相似文献   

19.
1634年,来自欧洲的殖民者在美洲大陆田纳西地区经历了一场恐怖:大量的蝉仿佛一夜之间从地底冒出,虽然没造成什么大损失,但每公顷数百万只的蝉“大军”实在让人害怕。几个星期过后,蝉儿销声匿迹。但时隔17 年,这一现象再次出现,直到1991年,蝉儿冒出地面的景象已一共出现  相似文献   

20.
2001年2月8日,刚刚上任没几个月的美国朗讯科技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亨利·沙赫特,不得不为削减12亿美元的新年度公司财政支出,宣布在今年内裁员1.6万人。这一切应归因公司的前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理查德·麦金的盲目冒进。冒进路由器市场1995年,理查德·麦金以“敢为天下先”的过人胆识和无畏斗志,果敢干练地把隶属于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研究和开发实验室剥离出来,有的放矢地创建起以贝尔实验室为强大后盾的美国朗讯科技公司,大踏步地向高科技信息产业领域昂首挺进。经过4年如一日的大胆开拓和顽强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