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的出发点是人,终点也是人。教育的指向是为了使人学会生存,为了人的和谐发展,为了人充满尊严地生活在社会中。所以,教育的终极关怀应是人的解放、人的发展和人的生成。基于此,在课堂教学中我把受教育者  相似文献   

2.
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是人学领域中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问题。人是社会性的,人生活在社会关系之中,在现实生活中任何"个人"都是在既成的社会生产方式中,使用一定水准的、发展起来的文化,去从事各种活动以满足自己的需要。因此,"人"不仅在整体上是社会的人,在个体上也是社会的人,社会不仅是意识中的"他者"、他物,也是个人的存在方式、生存方式、发展方式,是人的"社会的生命"。一个脱离社会关系的人,其作为人的本质是不完整的,实际上是在向生物状态靠拢。  相似文献   

3.
人的发展和教育问题是教育研究的基本问题。人的发展包括人的基本发展、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人的基本发展是人的现实发展,人的个性发展是人的发展的核心,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发展的高级阶段。在现阶段,应该在人的基本发展基础上,肯定个性、坚持个性、彰显个性、保护个性,促进人的个性及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北京人眼中,外地人都是基层的;在上海人眼中;外地人都是乡下的;在广州人眼中,外地人都是打工的;在武汉人眼中,外地人都是老实的;在成都人眼中,外地人都是忙碌的;在重庆人眼中,外地人都是怕辣的;在沈阳人眼中,外地人都是软弱的;在台湾人眼中,外地人都是没钱的。在外地人眼中,北京人都是优越的;在外地人眼中,上海人都是精明的;在外地人眼中,广州人都是精瘦的;在外地人眼中,武汉人都是会骂的;在外地人眼中,成都人都是搓麻的;在外地人眼中,重庆妹都是漂亮的;在外地人眼中,沈阳人都是剥悍的;在外地人眼中,西安人都是“打裁判”的。外地人 本地…  相似文献   

5.
段玉林 《云南教育》2008,(17):30-32
和谐,是人的发展和谐,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其实质问题就是人本身、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在和谐社会建设中,人是主观能动的,人的素质是决定性的因素。党中央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是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客观需要和必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基础在教育,核心在人才的培养。教育优先发展重在教育和谐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和谐社会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和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6.
<正>如果,将世界缩小成为100个人的村庄,它会变成什么样子呢?在这100个人之中,有52人是女性,48人是男性;有30个小孩,70个大人,在大人之中,有7个老人;有90人是异性恋者,10人是同性恋者;而70人是有色人种,30人是白种人;有61个亚洲人,13个非洲人,13个南北美洲人,12个欧洲人,剩下的人则来自南太平洋地区。  相似文献   

7.
费尔巴哈的感性人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费尔巴哈的感性人学 ,把以自然为基础的人作为哲学的中心和对象。在自然界中 ,人区别于动物 ,是感性存在 ,具有感性本质和感性欲望 ;人的存在就是为了认识 ,为了欲望 ,为了爱 ,理想、意志和爱是人本身所固有的本质。在社会领域 ,人不能孤立存在 ,要和他人相联系而生活 ,人的本质只能包含在团体之中 ,包含在人与人的统一之中。人的本质是社会生活和环境的产物 ,是人们活动的产物 ,是社会历史和文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人学认为:人的生成性表征着人占有自身的类本质和社会本质。人的各种活动都是在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并都在不同程度上表现人的本质。这些活动都是从人的需要引发,在实践中实现人的生存、发展和完善。作为人的存在方式并促进人的生存、发展和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在人的需要中生成,在人的实践中存在,在人的发展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王洁 《现代教学》2014,(1):24-24
教育是人类认识、改造社会的高级活动,它的实施者是人,它的对象是人,它的评价者也是人,学校教育都是建立在人与人的关系之上的。社会在不断发展,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不断提高,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日益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大学是人的大学,其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人。大学存在的意义,在于使人能够领悟到人的尊严,让人在有限性上建树伟大的人。一旦大学将人当成工具,它必然降低人的价值中最宝贵的创造价值。在中国,人不被当作目的而被看成工具,这也许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的惟一答案。  相似文献   

11.
杨明 《高中生》2012,(3):53
1.要学会微笑。人在充满信心时往往春风满面、面带笑容,而人在丧失信心时往往愁眉苦脸、无精打采。笑是人充满信心的表现,是人内心快乐的外部表现,笑和人的信心体验是一致的,和人的自信心相互促进。自信心使人充满微笑,微笑使人更加充满信心,两者相互产生促进的作用。因此,高中生要学会微笑,经常微笑。  相似文献   

12.
杨明 《高中生》2012,(1):53-53
1.要学会微笑。人在充满信心时往往春风满面、面带笑容,而人在丧失信心时往往愁眉苦脸、无精打采。笑是人充满信心的表现,是人内心快乐的外部表现,笑和人的信心体验是一致的,和人的自信心相互促进。自信心使人充满微笑,微笑使人更加充满信心,两者相互产生促进的作用。因此,高中生要学会微笑,经常微笑。  相似文献   

13.
价值哲学的研究,不能离开人的价值,人的价值的问题是马克思价值哲学中一个重要问题,实践思维方式理解的人的价值的本质是实践的,实践是人的价值的本性。在此基础上的人的价值表现在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但主要是人对他人和社会的奉献。因此,我们要正确理解人的价值的本质,培养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文学欣赏所要欣赏的其实是人,是我们自己,所以说文学是人学。什么样的人呢?和经济学家眼里的经济人不同,和社会学家眼里的社会人也不同——文学是人学——文学的人是个体的人,是情感的人,是复杂的人,是包含了情感世界的绚丽与微妙、丰富与乏味、壮丽与萎缩、复杂与沉重的所有的一切的人,而社会人、经济人只是这样的个体人、个性人在某个方面的延伸和抽象。  相似文献   

15.
现实的人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出发点(起点),是马克思主义人学视阈中的一个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认为,现实的人在本质上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的人,它是自然存在物,也是实践存在物,更是社会存在物。马克思通过研究现实的人,以关注现实人的生存境遇和发展命运。人的现实的时代遭遇主要表现在人与自然,人与科技,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等方面。在当下,以人为本理念的提出为破解人的时代遭遇指明了现实归途:构建生态文明、倡导人文关怀、实现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6.
一、转型的实质是人的解放 社会转型的实质,是人类生活(存)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化,而首先是人的转型。转型实际上有两大动力,其一是社会,其二是人对自己的自我反思,后者在人的发展变化中起的作用更大,这种作用主要是思想和精神的。人们习惯于用社会来解释人,但现时代人的变化,有些确实很难在社会中找出原因,这些变化实际上是源于人自身的,所以,首先是人的革命,由人的革命开始的社会革命。那么,当代思维需要由人来解释社会,人,是当代最  相似文献   

17.
人文体育观的理论建构是以体育与人生存的三种主体的关系为划分内在结构的依据,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理论建构。从人学的观点看,人及其本质属性就是人的类本质、社会本质和单个人的本质的统一。在人作为自然存在物的自然本性方面,体育反映了人与自然的联系,是人的自然化的过程;在人作为社会存在物的社会本性方面,体育是人的社会化过程;在作为完整的个体的人的存在方面,体育是促进人的个性与人的身体、心智一起和谐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原华 《大学生》2014,(3):17-17
曾经看过一幅漫画,两个人各推着一个大铁块在上坡路上走,不同的是,走在前面的人推的是圆球,走在后面的人推的是方块。漫画的注解是:在社会上,没有棱角的人往往走得最快,但一旦走下坡路,也是这类人摔得最惨。我对这幅漫画印象深刻,也自认为是个有棱角有原则的人,不肯为现实而变得圆滑世故,因此这幅漫画深得我心。  相似文献   

19.
人文体育观的理论建构是以体育与人生存的三种主体的关系为划分内在结构的依据,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理论建构。从人学的观点看,人及其本质属性就是人的类本质、社会本质和单个人的本质的统一。在人作为自然存在物的自然本性方面,体育反映了人与自然的联系,是人的自然化的过程;在人作为社会存在物的社会本性方面,体育是人的社会化过程;在作为完整的个体的人的存在方面,体育是促进人的个性与人的身体、心智一起和谐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海德格尔在本体论上提出和坚持的“时间分析范式”是他整个哲学体系的基础 ,其价值方面的论述也是由此而展开的。海氏认为人的“曾在”和“将在”都是一种“虚无”,而人的“此在”作为人的“在”的现实样式 ,其存在也是有限的 ,必然最后转化为“将在”而归于“无”。因此人在根本上是一种虚无 ,人的存在是无价值的。人的价值产生于人在自为的生成过程中对“虚无”的逃避而显现的自主性 ,即价值是一种人的自我设计 ,是一种主观性的人为规定 ,是相对的。海氏的价值论是以个体人为基点的 ,忽视了人的社会性 ,是狭隘、片面的 ,这便是其价值论的最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