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学文科》2006,(10):5-9
【解析】答案B。A项中的“蜚”应为“斐”。“蜚”有二义,一指蝗虫一类的昆虫,二相当于“飞”,都不能用来修饰文章。而“斐”的意思正是“有文采的样子”。C项中“烦燥”的“燥”应为“躁”。“燥”指缺少水分。“躁”指性急、不冷静。D项中的“负”应为“副”。本词的意思是指人空有其名,实际能力与名声不相符合。“负”没有符合的意思,“副”才有。  相似文献   

2.
    
“夺”字是个会意字。《说文解字》把下半部分写作“又”字,就是现在的“寸”字。“又”字在古代指的是手,整个字形表示的是一只振翅欲飞、欲从人手中挣脱的鸟,表示挣脱的意思。  相似文献   

3.
甲骨文的“爽”字是个会意字,它像一个人双手拿着火把,表示明亮的意思。金文的“爽”寄是个“大”字——也就是“人”字形,腋下有两个火球状的图形。  相似文献   

4.
《中学文科》2004,(9):3-6
正确区分形声字。中国汉民族文字是表意文字,90%以上的字是用“形声”方法造出的。“形声字”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部分表示字的读音,叫声旁;一个部分表示字的意思,叫形旁。相同读音的字由于共用一个声旁,因此容易搞混,但是因为所表示的意思不同,形旁又有区别,因此我们要严格区别字的意思,识记汉字字形。如“书籍”与“狼藉”;“裁判”与“栽树”。  相似文献   

5.
“幽雅”与“优雅”这两个词真像一对双胞胎,它们俩长得非常相像,都有一个“雅”字,而且它们的读音又相同,意思又非常相近,难怪许多小朋友把它们认错、用错。例如:“园中的迎华亭、翠微阁古朴( ),别具风格。”在这里究竟用哪一个词语呢?是“幽雅”,还是“优雅”?似乎两个都可以用。那么这两个词语到底有什么不同呢?怎样分清它们呢?我们不仿仔细品味一下。  相似文献   

6.
“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是识字教学的基本要求,虽然不要求学习所有的字时音形义都同时一步到位,但是,对要求掌握的基本字最终必须要达到这样的要求。然而,当前的识字教学对汉字形义忽略和谈化的状况是令人担忧的。这主要表现在归类识字中,多为笔画和结构的分析,如“大”字,只要学生能回答有“三画”,“男”字能说出是“上下结构”,老师就“顶呱呱,表扬他”。  相似文献   

7.
纠错作业本     
“泥”与“呢”:二者字形相近,左面部首不同,意思也不同。  相似文献   

8.
谈“艺”     
“武艺超群”的“艺”字是个会意字。甲骨文“艺”,像面朝左跪着的一个人,手中拿着小禾苗正要向地里栽种。金文“艺”与甲骨文“艺”字形完全一致,人的形象很逼真。小篆“艺”字,左上部仍然是小禾苗,禾苗之下增加了一个“土”字,表示禾苗植根于土;其右边的人形则不太像了。这个字古代也写作“埶”。又因禾苗是草属,所以楷书“艺”的上部增加个草字头。后来因为这种形体不能显示读音,所以又在下面增加了一个声符“云”(“云”与“艺”读音相近)。这就由原来的会意字变成了会意兼形声的字了。  相似文献   

9.
《庄子·逍遥游》中的“摶”字有的版本认为应写作“摶”,但也有的版本认为应写作“搏”?疚拇影?本、字的形音义、刻版及书法中常见的构形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产生“摶”和“搏”分歧的原因是“摶”和“搏”形体相近,在书籍流传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讹误;同时又从文献的注疏和引用等方面进行论证,从而认为在《庄子·逍遥游》中应写作“摶”。  相似文献   

10.
辛弃疾《西江月》中“明月别枝惊鹊”一句 ,课文对“别枝”的注释是 :“这里作树枝解释。原意是另一枝。”为什么会认为“别枝”的原意是“另一枝”呢 ?原来古代没有“另”字 ,要用到“另”字的意思时都写作“别”。这样古代的“另”字就兼有了“别”和“另”两个字的意思。到底解释成哪一个字就得结合具体语境下判断了。“别枝”在此处解释成“另一枝”很不妥当。因为不通 ,所以又由“另一枝”再进一步解释成“树枝”。这同样很牵强 :为什么“别”字的意思完全消失了 ?词意变化的轨迹不清楚。我认为“别”字在这里就是“离别”的“别” ,“…  相似文献   

11.
惊蛰过后便是春分。春分的时间是每年3月20日或3月21日,它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在二十四节气中,有两个名字里带“分”的节气--一是春分,二是秋分。那么,这里的“分”是什么意思呢?“分”字很早就出现了,甲骨文字形中,“分”作■,由“八”(■)和“刀”(■)组成。  相似文献   

12.
初中语文课本第六册《曹刿论战》中有一段大家都非常熟悉的话:“既克,公问其故。对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其中的“再”字,是“第二次”的意思.和现代汉语中的“再”意思不一样。此外,古汉语中还有“二”、“贰”、“两”等.这几个词意义和用法有什么不同?下面我们就来谈一谈它们之间的差别。  相似文献   

13.
冒石宏 《小学生》2010,(8):38-39
有照为证 “严肃”“严格”“严明”这三个词语都是由“严”宇组成的,彼此的意思很相近。有许多同学都由于难以正确区分,而将它们混淆使用,闹出了不少笑话。不信,见图1、图2、图3。  相似文献   

14.
由于“年轻”与“年青”音同.意思也基本相同,又都是形容词。所以很容易混淆。请看以下两个例子:“年青力壮的小伙子,怎么就吃这点饭?”“大学生们正年轻,应该有很多的时间去追求自己的理想。”这两个句子中的“年轻”与“年青”都用错了.应该是“年轻力壮”和“大学生们正年青”才对。  相似文献   

15.
【写作题目】 在“六书”造字法中,有“会意”一说。即通过对字形分析,来了解该字的大概意思。其实,根据某种需要,很多汉字都可以通过联想进行“分析特征,阐释意义”的巧析别解,从而为我们的立言述志服务。请以“汉字的联想”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的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6.
“庾”字和“廋”字字形相近,意义用法不同,很容易混淆。国内多种《论语》读本都将这两个字用错,本文对其进行了辨析和纠正。  相似文献   

17.
词义辨析     
改变 转变 这两个词都是动词,都有“更动、变化”的意思。  相似文献   

18.
“兴”的本义是有所托、寄,“赋比兴”之“兴”和“兴观群怨”之“兴”用的都是引申义。前者的意思是“托事于物”,后者的意思是“托事于《诗》”。“兴观群怨”的具体意思是依托《诗经》发表意见,借此观察彼此的心志,互相交流思想情感,并对他人进行怨刺。春秋“称诗”分赋《诗》、引《诗》两种形式,“兴观群怨”对二者都是适用的。前人或认为“兴观群怨”乃指作诗或读《诗》而言,这种看法是颇需斟酌的。  相似文献   

19.
崇和祟     
崇和祟字形相近,而构字法、读音和字义却毫不相干。崇,读,形声字,从山宗声,义为山大且高。祟,读.会意字,从示从出,意思是鬼神作怪害人,先说崇字,崇和山密切相关,本义正是高山;“崇”和“嵩”或“拯”是异体字,山大且高日崇,日嵩,日崧。“嵩”本是高山的通称,后来特指中岳;由此类推,泰山本写作大山(古文中“太”和“大”是一个字),泰山原本是大山的通称,后来才特指东岳了。“崇”的引申义有五个:一是本义的抽象化“又高又大”。又高又大的山叫崇山,推而广之,凡又高又大的东西都可叫崇,如崇楼、崇阁,现代汉语中甚…  相似文献   

20.
“连”,从字源上看“即古辇字。”(段玉裁《说解字注》)辇,字形“从车,在车前引之也。”(《说解字》)即由两个人夫拉的车。所以本意是“车”。秦汉之后特指帝、后所乘之车。由于人与车连接在一起时,车才能行走,所以“连”一般用在含有“连着”的意思之处,如缝缝连连、心连心、山连山等,都属于此种情况。另外,“连”也用在有“连续不断”含义之时,如连锁、连篇、连年、连阴雨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