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专列《知音》一篇,论述了文学鉴赏的规律,提出了文学批评的原则,指出了文学鉴赏、文学批评在文学审美实践中的重要作用。作为我国第一部自成体系的文艺理论和文学批评巨著,<文心雕龙>不仅注意到作品的多义性、读者的作用,而且《知音》篇实际上已从接受实际和理论层面上论述了自己的接受美学思想,较早期西方接受美学更具思辨眼光。  相似文献   

2.
《文心雕龙》全书五十篇,皆与文学批评相关,其中《知音》篇无论在探及批评家与艺术家之间的关系方面,还是在文学批评规律、审美鉴赏方法等方面都进行了深刻的探究。刘勰从主客体的角度阐述其文学鉴赏理论,对“知音难觅”、“音实难知”这一文学现象进行探析。以《知音》篇中所反映的思想来探析刘勰文心体系中知音的审美鉴赏理论。  相似文献   

3.
《文心雕龙》首开文学鉴赏理论研究之先河 ,从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文学鉴赏与文学创作的关系上 ,提出了“知音难”的现象 ,讨论了知音难的主客体原因 ,揭示了文学鉴赏的一般规律 ,对我们今天文学鉴赏文学批评理论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心雕龙·知音》篇是我国古代文论中对文学批评方法的早期探索与尝试。刘勰认为文学批评中的误区大都是由于主观偏见造成的,所以力求提出一套客观全面的评定文学作品的方法和标准;然而,对文学鉴赏批评的非理性、非对象化特点的认识,又使其批评方法走向直观感悟与理性分析的融合。《知音》篇揭示了刘勰对文学批评方法进行探索的轨迹。  相似文献   

5.
《文心雕龙·知音》(以下简称《知音》)篇着力探讨了文学作品的接受问题,一针见血地指出文学作品评价与接受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从创作论的角度对文学批评与鉴赏提出了一系列的原则与方法,《知音》篇可谓是我国文学接受理论的滥觞与典范。《知音》篇中诸多文艺批评观点继承了魏晋时期嵇康《声无哀乐论》中的理念,并对嵇康的文艺观念进行了修正与完善,将嵇康玄学与儒学的文艺理论有机融合,发展成为一套完整的文学接受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6.
《文心雕龙·知音》是刘勰关于文学接受的一篇专论。本文主要围绕刘勰文学接受理论中对接受主体的重视和对文学批评鉴赏方法的论述,进一步探讨了“知音”理论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披文入情,沿波讨源”,对文本意义的复杂性与读者创造性阅读的可能性有所忽视,还有篇中对作品与读者关系的阐述也不够全面。  相似文献   

7.
徐辉  庞震 《培训与研究》2006,23(10):17-18,21
《知音》篇是刘勰《文心雕龙》中的一篇关于文学批评与鉴赏方面的重要篇目。其从知音主体与知音客体两方面来说明知音难求的原因,同时提出解决这些蔽障的方法。其中表现出的知音理论对后世文学评论有重要影响。但因为其自身的历史、思想、阶级局限,其中的一些观点我们应当关注并力求扬弃。  相似文献   

8.
刘勰《文心雕龙》一书中的"味"这一理念具有丰富的美学内涵,它是我国古典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衔接点。在《知音》篇中,刘勰不仅将"情"引入"味"中,以"情味"论文学,而且提出了"六观"论这一客观的批评方法。在他的知音批评模式中,既包括重视"情"与"味"的整体体验与品评的主观鉴赏理念,也包括"六观"论这样具有客观性文本分析的批评内涵,这种批评鉴赏的方法贯彻《文心雕龙》全书。  相似文献   

9.
论"知音"--从《文心雕龙·知音》看刘勰文学鉴赏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心雕龙·知音>首开我国文学鉴赏理论研究之先河.刘勰从审美主客体、文学鉴赏与文学创作的关系上,指出了"知音难"的原因,提出了读者在文学鉴赏中作为接受主体的必备条件,对我们今天文学鉴赏、文学批评理论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刘勰在《知音》篇中提出了"六观"论,"六观"论是其文学批评鉴赏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学人对于《文心雕龙》具体篇章的归类、"六观"论性质、理论建构及其内涵莫衷一是。在综述近些年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得出研究"六观"论应注重从文学形式上来阐释"六观"论而且要落实到具体篇章中。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知音”一词的词源来历,及全文的篇章结构论述了《文心雕龙》中的《知音》篇是我国文学理论史上第一篇文学鉴赏方面的专论。在列举了四种容易出现的审美心理误区后,刘勰提出了鉴赏的基础、素养、原则、方法、途径等问题,并一一进行了理论阐述。刘勰的贡献表现在他对鉴赏中审美情感的强调和对鉴赏过程认识阶段的分析,他的不足是对鉴赏能够反作用于创作认识不够。  相似文献   

12.
《文心雕龙·知音》篇是明确讲阅读鉴赏的篇章。在《知音》中刘勰提出了三种存在已久的不能积极阅读的现象,即"知音其难"的三种现象:"贱同思古","贵古贱今";"文人相轻","崇己抑人";"学不逮文,信伪迷真"。接着提出了"文情难鉴"的原因,客观原因是"篇章杂杳,质文交加";主观原因是"知多偏好,人莫圆该"。对于如何积极阅读而成为作者知音的问题,刘勰提出要"博观"和"无私于轻重,不偏于憎爱"。对于阅读的方法步骤,刘勰提出了"六观"。在《知音》篇的最后,刘勰提出了阅读的最高境界:"觇文辄见其心"。《知音》篇从刘勰的时代一直到今天,对阅读鉴赏和理论建设,都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知音》是《文心雕龙》研究文学鉴赏的专篇,作者在总结文学鉴赏规律,阐述文学批评原则,介绍文学审美方法的同时,特别强调见"异",即深识鉴奥,把握作家的独创精神,发掘作品独特的审美意义。这对于进入读图时代的我们开展文学审美活动,克服现代社会的弊端,抵制贫乏与平庸,远离轻浮与虚无,完善自我,美化人生,重建人类文明,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随着接受美学的影响和主体性理论的提出,研究鉴赏主体的文章越来越多,甚至有人提出要建立一门鉴赏学,这是非常可喜的。我们认为批判继承古今中外的鉴赏理论,对于当今建设具有中国现代特色的文学鉴赏学,是不无裨益的。本着这样的想法,笔者不揣浅陋,谈谈学习刘勰《文心雕龙·知音篇》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5.
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篇中首次把"知音"引进到文章阅读理论中来,以最高层次的"知音阅读"为范式,建立了一种最高层次的文章接受理论。刘勰阐述了知音难的七种原因,对知音读者的素质和知音阅读效果分别提出了相对应的六个方面的要求,还强调了感性鉴赏与理性批评相融合的"玩绎"阅读方式的重要性。这样,《知音》篇就形成了一套既包含了鉴赏与批评,又超越了一般性鉴赏与批评的知音阅读理论思想体系,从而赋予知音阅读理论以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刘勰在《知音》篇提出了"六观说",这是《文心雕龙》中一套比较系统的文学批评理论,研究其真正的内涵对当今文学的批评与鉴赏具有不一般的意义。"六观说"指的是"一观位体,二观置辞,三观通变,四观奇正,五观事义,六观宫商。",根据《文心雕龙》"体大而虑周"的宗旨,从全局出发,"六观说"的内涵呼之欲出。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文人崇奉“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盛事,而现实使许多人只有以立言去实现立德立功的生命价值,著书立言成为一种普遍的期待。这种崇高的期待使文人希望所立之言得到批评家的激赏,因而形成“知音之叹”的千古感伤。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篇中分析了知音难遇的原因,并提出了正确的文学批评方法,对于人们正确鉴赏批评文学作品,有积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关于文学鉴赏问题,在我国古代文学理论中很少有专门的论述。在先秦两汉时期,虽然已经有了文学鉴赏和批评的萌芽,但还是十分粗浅的,更谈不上系统化。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文学鉴赏和批评理论高度发展和繁荣的时期,曹丕、曹植、应场、陆机、挚虞、李充、葛洪、沈约等人,都曾对这一问题进行过探讨,但都有着明显的局限性。只有刘勰,在他的不朽名著《文心雕龙》中写下了《知音》篇,全面地阐发了文学鉴赏的理论、方法、途径等一系列根本性问题,对我国的文学鉴赏和批评理论,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无疑,(知音)将正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鉴赏和…  相似文献   

19.
《知音》篇是刘勰论述文学的鉴赏和批评的专篇,是《文心雕龙》的重要篇章之一.“知音”本来是对音乐有正确理解和评价的意思,这里借用来指文学的鉴赏和批评.《吕氏春秋·本味》篇记载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相似文献   

20.
刘勰的《文心雕龙.知音》是一篇研究读者批评的专论,提出了文学批评的"知音"读者批评观。"知音其难",强调读者与作者的心音相知相通;"深识鉴奥",强调读者要对作品的深层审美意蕴有所把握才能成为"知音";读者要成为真正的知音,需要"博观",学会"六观",不断提高审美鉴赏能力,才能成为读懂作者心声的知音,与作者达到情感的共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