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期格言     
走自己的路,听别人的劝。——陈彤“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这是我很早就听说,并且一直坚信不疑的一句话。我一直认为这句话是马克思说的,因为很多人都曾经这么告诉我。但是后来,我终于知道这句话其实并不是马克思说的,马克思只是在《资本论》的序言中引用了它。直到最近,我忽然不再那么相信这句话了,因为我看到了另外一句话:“走自己的路,听别人的劝。”这句话是一个小人物说的,不那么豪壮,也没有显出多大的智慧,但却更实在,也更适合我们这些平凡的人。他讲的道理其实也很简单:做人是有成本的,要降低成本,还是应该多听听别人的话——但…  相似文献   

2.
相信自己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这是但丁的名言。相信自己,向来是成功的前提。苏格拉底的助手就是因为不相信自己,让苏格拉底抱着遗憾去世,自己也因此永远失去了机会。可是,一味地相信自己,就真的可以成功,自信才是真理吗?我的答案是:不!相信自己固然重要,可是一味地“走自己的路”,将别人的劝诫、提醒抛之脑后,就算误入歧途,也这么走下去,岂不是更加耽误了自己吗?古语云:“从谏如流”,“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波兰的谚语也说:“常问路的不会迷失方向”。可见,相信自己并不是惟一的真理,走自己的路,并不是要在错误的泥潭中越陷越深。所以,我…  相似文献   

3.
“老师,他拿走了我的玩具。”孩子向我哭诉。我想告诉她,你们应该友好,互相谦让,可这时,我不由想起自己儿时也有过这样的经历:不满和敌对的情绪。这些情感在当年都是不允许表达出来的。必须做出谦让别人的样子,愿意让别人玩自己的玩具。因为大人总说:“好孩子要懂得谦让。”现在,我作为大人,却差点儿用同样的方式教训孩子,这不能不让我再次提醒自己,要站在孩子的位置上。  相似文献   

4.
父母总是把孩子放在自己的掌心,孩子却渴望得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关怀”别人,一直被认为是好的行为,家长爱孩子,才会去关心孩子,无微不至地照顾孩子,这还有错吗?对孩子所有的关心与爱护,有一个根本的目的,就是希望孩子幸福。你要爱孩子,就要让他将来生活得好。你要让他将来生活得好,就要让他有生活的能力,有足够的经验。要让他有足够的经验,你现在就不能剥夺他获得经验的机会。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关心。有个17岁男孩的家长说:“我的孩子特别傻,什么都不懂,所以我必须替他干。”孩子要是出去,不仅回来后必须汇报干了什么,而且家长还会跟…  相似文献   

5.
“老师,他拿走了我的玩具。”孩子向我哭诉。我想告诉她,你们应该友好,互相谦让。可这时,我不由得想起自己儿时也有过的经历:必须做出谦让别人的样子,乐意让别人玩自己的东西。因为大人们总是说:“好孩子要懂得谦让。”为了当“好孩子”,不满和敌对的情绪在当年都是不允许表现出来的。现在我虽为大人,却差点用同样的方式训导孩子,这不能不让我再次提醒自己:要站在孩子的位置上。  相似文献   

6.
但丁曾经说过:“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当今社会,我们都有自己要走的路,都有要实现的梦想。可是,我们只顾着走路,却忘记了去思考这条路是否适合自己。只有选择了一条适合自己的路,我们才能够走到胜利的彼岸,否则即使累得筋疲力尽也都是徒劳的。  相似文献   

7.
7月2日 晴 但丁曾经说过:“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当今社会,我们都有自己要走的路,没有都有要实现的梦想。可是,我们只顾着走路,却忘记了去思考这条路是否符合自己。只有选择了一条适合自己的路,我们才能够走到胜利的彼岸,否则即使累得筋疲力尽也都是徒劳的。  相似文献   

8.
鲁迅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我不想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也不想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跟着走;更不想说,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我只想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走得更好。这是特级教师华应龙的一句名言。作为一名教研员,我一直想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突然发现"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走得更好"实在太贴切了。从1996年参加工作,  相似文献   

9.
Easy Know Star     
《音乐世界》2010,(7):26-27
钟铉 柔情主唱 有人说主唱的必备条件就是要“柔情似水”所以钟铉一直都在努力让感情变得不那么坚强。从练习生时期起,他就一直听悲伤的歌曲,甚至还故意哭过,现在只要是醒着的时候,钟铉想得最多的就是作词,他希望以后写出的词是自己的经历,这样有真情蜜感的话,别人也会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10.
那年他以“新概念”作文大奖赛一等奖的身份成为人们的焦点,经过时间的过滤又淡出人们的视线,而议论一直如影随形。韩寒饱受争议,却坚持走自己的路线,说自己想说的话,做自己想做的事。让我不由得想到了但丁的一句话:“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这才是他最真实的写照。我最喜欢的是那本《就这么漂来漂去》。这本书里继续了韩寒退学后从一个“80后”写手转行到赛车手的经历。路途像赛道一样坎坷,有着鲜为人知的故事。也许失败后还一个人躲在维修站哭过。(哭没哭不清楚,猜吧。)他用充满速度和激情的文字向我们描绘了那样一个风驰电掣的舞台,…  相似文献   

11.
得到与付出     
曾看到过这么一个动人的故事:一个瞎子在漆黑的夜晚行路,提着一盏灯笼。别人都笑话他,说: “你又看不见,点上灯干什么呢?多傻呀!”瞎子淡然一笑,说: “我不是给自己看的。”是呵,瞎子要想不让别人撞上他,最好的办法确实莫过于自己点上一盏灯了。  相似文献   

12.
“甚”家五个儿女已长大成人,要独立生活了,于是他们决定远离父母,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天地。大儿子“堪”忠厚老实,他听老人说“人离不开土地”,于是就靠土而居,又怕别人说他没有个性,就决定让自己叫“kan”。因为他脾气  相似文献   

13.
如果欣赏他,就选择他独特的方式行走,且一直走下去。可以肯定地说,苏格拉底的教育方式就是“对话”的方式,而华春勇老师执教“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的方式就是走苏格拉底的路,让别人去想,去说吧!这是需要智慧和勇气的。  相似文献   

14.
我的表弟很可爱,他小小的年纪,却很会出鬼点子,撒娇、欺骗和戏弄别人呢!譬如他吃了一根冰棍,还想吃第二根的时候,不管别人怎么讲,他都要想方设法再吃到第二根。又譬如他去逛街的时候,高兴起来就走几步,不高兴了,就一步也不走,赖着要别人抱,还会想出鬼点子来,戏弄别人,非达到目的不可呢![求美片断]看出,小作者所选的材料很吻合,是能表现“表弟”性格特点的。但就是小作者没有让“表弟”出场,以他自己的行为、动作“表演”性格特点,而是作者用自己的话把“表弟”的性格特点给简单、概括地介绍了,“表弟”没有给人留下可爱、撒娇、调皮的印象。…  相似文献   

15.
别人与自己     
“别人”与“自己”,说直白点都是“人”,然而很多时候,在同一件事情上用来评价别人和评价自己的语言却千差万别。有这么一个现象:贬义词推给他(即别人),褒义词靠我站.  相似文献   

16.
现在学校的班长及班委会时不时得到同学送的漂亮钢笔和高级水枪,小组长得到的则是橡皮或铅笔头,普通同学却啥都没有。一个叫小嘉的副班长说:“我这不是受贿,是人家主动给我的。”“别人为什么要给你而不给别人呢?”她骄傲地说:“因为我是副班长啊。他想让我不登记他迟到  相似文献   

17.
扛垃圾     
“超越伤痛的惟一办法,就是原谅伤害你的人。”大师说。“这样,未免太便宜他了!”大师反问:“你真的相信,自己气得愈久,对他的折磨就愈厉害?”“至少我不会让他好过。”“假如你想提一袋垃圾给对方,是谁一路上闻着垃圾的臭味?是你。不是吗?”大师说。“紧握着忿恨不放,就像是自己扛着臭垃圾,却期望熏死别人一样,这不是很可笑吗?”扛垃圾@何权峰  相似文献   

18.
以往在路线斗争中,被斗争的往往是错了的;去斗别人的,却往往是对了的。对了的人胸怀很宽阔,说要“允许别人犯错误”。现在,不少身居领导岗位的人也有宽阔的胸怀,也说要“允许别人犯错误”。有些人也做领导了,却一直说不出口,无论怎样也觉得“允许别人犯错误”这种话不是自己说的。  相似文献   

19.
小笛信箱     
我很任性,平时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只要我乐意;但如果别人管我,我就一万个受不了。我总是不愿意听他人指挥,如果别人让我往东,我就偏往西(尽管有时自己心里明白别人说的是对的)。我知道自己很讨厌,我也想做个让别人喜欢的人,但我就是这么叛逆,怎么办呢? (小炮仗)  相似文献   

20.
晓宁是个上高二的男生。一天他听老师说学校要进行英语演讲比赛,就想报名参加。可好友孙涛劝他说:“你看咱们班那么多英语好的同学都没参加,你却去报名,你不怕别人说你逞能和不自量力吗?”听孙涛这么一说,晓宁遂放弃了报名的想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