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整体 (综合 )电影史观是一种更全面、更系统的电影史学观。它的兴起既是电影史学家理论探索的自觉 ,也是电影史编写实践的必然趋势。整体 (综合 )电影史观也是一种需要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2.
四方田犬彦的《日本电影100年》在众多的国别电影史写作中是极具特色的一本,其特色不仅在于回避了现有的电影史写作中存在的或侧重从科技或经济的角度观察电影史运行的轨迹、或不加选择地将所有能够找到的文本均纳入其研究框架等若干缺失,而且在于其以现实主义立场审视电影实践,力图揭示出电影史运行的内在的美学规律,从而为电影史的建构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电影史是电影学科高等教育开设最早的课程。目前我国电影专业理论部分"四大四小"的课程体系中,"中国电影史"作为基础课和必修课在具体教学中地位十分重要,但尚存在角度单一、视野狭窄等问题。基于此,一方面要在宏观层面进行适应时代与文化的教学观念改革,另一方面要在微观层面进行以历史观照当下的教学内容改革。以中国电影史为代表的史类课程改革,旨在让学生领悟历史发展伟力的同时,通过对现实着力的思考,构建大学阶段应具有的史学视野与人文思维。  相似文献   

4.
在文化地理学的话语浪潮与重写中国电影史的学术倡导中,电影地理研究的议题逐渐被提上学术议程。电影地理研究不仅从电影空间的视域重新构建一种时空并置交融的新型电影史研究范式,而且有助于重新发现长期以来被忽视的电影空间。目前国内电影地理研究以最具优势的区域性研究为重心,逐步形成区域性研究、专题性研究、整体性研究、个案性研究四个重点研究领域同时并进的新格局。电影活动地理、电影表现地理、导演籍贯地理、电影接受地理四个层序,是中国电影地理研究的主要范围与预期趋向,而在主流的历史表述中被边缘化的杭州电影史为这一理论范式的逻辑演绎提供了典型例证。  相似文献   

5.
中国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电影,积极张扬爱国正气、反映抗战现实。电影工作者面对政治高压,以饱满的爱国情怀揭露黑暗腐败的社会现实,坚持电影为抗战服务,鼓动抗日救亡的开展,虽在中国电影的草创期,却制作出上百部反映抗战爱国的进步电影,在中国电影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相似文献   

6.
中国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电影,积极张扬爱国正气、反映抗战现实.电影工作者面对政治高压,以饱满的爱国情怀揭露黑暗腐败的社会现实,坚持电影为抗战服务,鼓动抗日救亡的开展,虽在中国电影的草创期,却制作出上百部反映抗战爱国的进步电影,在中国电影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相似文献   

7.
“主旋律”口号提出的初衷,是基于对异质性价值的疑虑或者排斥,是主流意识形态对其领地日渐收缩的一种“应激反应”.主旋律电影与中国电影史链条上各相关时期的电影既有承继关系,也有明显差异.它们的共同之处是作为主流意识形态重要载体的功能始终未变.主旋律电影在坚守自身价值范畴的同时,也兼容、挪用了一些其他非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范畴,其内涵在扩展、丰富,疆界在拓宽.如果主旋律电影走向一种融合了传统价值和现代价值,本土价值和外来价值的文化,它就有可能创造出一种具有广泛文化辐射力的“共同文化”,主旋律电影也因此会走上一条前景更广阔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中国电影研究领域既有的理论框架有二,一是"去中国性"的唯理论范式,把中国电影纳入以西方为中心的全球视野加以理论化考量;一是"国族电影"范式,其理论的有效使用旨在为民族文化和国家政体提供正当性。基于电影史的发展实际和全球空间政治的既有格局,本文提出"跨地性"的理论框架,主张沿着人文地理学的路径从空间和跨地域的维度,而不是从民族和国家的维度,重构中国电影研究的理论框架,旨在为中国电影研究提供新的视域。  相似文献   

9.
《现实主义电影美学研究》这部著作以清晰的脉络、规范的体系以及准确的概念为我们呈现了观照电影史的全新视角。这部作品分为上下篇,上篇主要介绍在作者的视域下世界各国电影的现实主义道路;下篇着重分析了现实主义电影美学构建中的几个问题,并系统阐述了现实主义美学、现实主义电影的方方面面。这部作品最大的魅力在于探析出走现实主义电影创作的道路是中国电影的唯一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0.
“大后方电影”是中国电影史“战时中国电影”时段的主导性维面。作为相对复杂的电影历史现象,“大后方电影”研究应该确立动态通连的观照态度,侧重针对官营电影体系的建立、电影创作和电影化建设几个重点维面,注目于内在联系性,灵活采用多种方法,真正理清复杂交错的内在纹理。  相似文献   

11.
艺术性与商业性的“两结合”,只是对中国电影的较高要求,而奥斯卡奖评委秉持的“潜规则”是——技术诚可贵,人文价更高。技术性与人文性的生克消长始终贯穿了世界电影的发展史。在20世纪世界电影的早期发轫阶段,科学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电影艺术的魅力有赖于技术进步才得以发扬;中期发展阶段,经历了电影史上的“三次运动”,世界电影的人文性几度成功地压倒了技术性;后期发达阶段,科学又在扮演压倒性的角色,然而美国电影界的学院派始终不渝地捍卫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人文精神。好莱坞编剧大罢工的胜利,凸显了电影文学和它所代表的人文性的存在意义。  相似文献   

12.
吴其南先生的《中国童话史》是一本具有开拓意义的童话理论著作。该书既有史的描述,又有论的阐释,是一本有着相当理论分量的著作。儿童文学理论包括童话理论的研究具有心理学、教育学、历史学(童年史)人类文化学、生物学、语言学、民间文学、美学艺术等跨学科的内容。因此,在对童话的研究中多层次、多学科的研究方法相互交融,成为研究童话理论和童话创造的重要方面。该书除了采用了历史的美学的研究方法之外,还开始有意识的采用了诸如中西美学比较、人类文化学、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从而使该书具有强烈的理论色彩和思辨特点。  相似文献   

13.
吴其南先生的《中国童话史》是一本具有开拓意义的童话理论著作。该书既有史的描述,又有论的阐释,是一本有着相当理论分量的著作。儿童文学理论包括童话理论的研究具有心理学、教育学、历史学(童年史)人类文化学、生物学、语言学、民间文学、美学艺术等跨学科的内容。因此,在对童话的研究中多层次、多学科的研究方法相互交融,成为研究童话理论和童话创造的重要方面。该书除了采用了历史的美学的研究方法之外,还开始有意识的采用了诸如中西美学比较、人类文化学、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从而使该书具有强烈的理论色彩和思辨特点。  相似文献   

14.
巴赞的摄影影像本体论是世界电影史上不能忽略的关于电影本性的理论,开启了电影理论史对于电影本体的研究,同时在改革开放之后对新时期中国电影的发展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本文试从这两个方面对巴赞的摄影影像本体论及其对新时期中国电影的影响略做阐述。  相似文献   

15.
古装电影在中国电影史上地位重要,是较早形成的电影类型之一.其发展呈现出断、续的历史轨迹,<西厢记>、<木兰从军>是电影史上两次商业浪潮中具有代表性的古装电影,通过时它们的比较有助于认识古装电影的特征和梳理古装类型发展脉络,对当下盛行的古装影视作品的制作也有一定的参照作用.  相似文献   

16.
好莱坞电影文化冲击下的大学影视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84年开始,中大中文系先后有三位教师开了影视课,如电影理论初探、电影编剧探讨、电影美学和电影史,供中文系学生选修。由于受到学生欢迎,后在全校开出影视剧作研究,供高年级学生选修。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主旋转电影的迅速崛起与兴盛,构成了中国影坛特殊的化景观,透过90年代的主旋律电影,可以看到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化发展变化的轨迹以及中国电影的未来走向和艺术品格。通过对这些电影的叙事策略与艺术风格的分析与探讨,可以揭示其在中国电影史上的化价值和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8.
《苏联影响与中国“十七年”电影》从中外比较电影史视域,对中国“十七年”电影做了一次全新解读,为深入理解“十七年”电影生成的历史文化语境与艺术审美机制开辟了新途。该书历史意识与现代意识相交融,宏观阐述和微观剖析相结合,既深具学术理性,也颇富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19.
《教育与国家形成》是英国当代著名学者安迪·格林(AndyGreen)撰写的一部重要的比较教育学著作。全书的宗旨是综合运用历史比较方法和理论 ,阐述英国、法国、美国和德国教育制度诞生和发展的过程与原因。正因为如此 ,分析该书的历史比较方法和理论 ,可以把握当代西方比较教育研究领域的形态与趋势 ,对我国比较教育研究理论和方法的进步也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通过考察包括中国内地和港澳台地区在内地理区域的电影制作者和艺术家重新塑造、想象现代民族国家形象的诸种方式,分析“跨民族电影”“华语电影”及“华语语系电影”等术语在跨国电影史、华语电影理论和世界电影研究的框架中如何重新创造当代中国现代民族国家形象,可以看出华语电影的疆域并不是一条单一的直线,而是由复数的历史、多种的发展线索以及多地域建构来组成的。中国内地和港澳台地区以及海外离散之地,在电影的主体性建构中均占据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