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陈岩 《新闻前哨》2008,(8):33-33
今年4月在汉召开的第三屑“中博会”是我省政治生活、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中博会”报道自然也成了各家媒体比拼实力的一场重大战役。作为始终参与这场战役性报道的一名一线记者.我有一个突出的感受,那就是新闻现场的魅力,那里不仅有新闻“富矿”.而且还可以成为文字记者大显身手的舞台。  相似文献   

2.
高明的记者,不是给读者叙述新闻,而是向读者再现新闻。再现的“诀窍”之一,就是把读者带到新闻发生的现场,让读者看到画面、听到声音、嗅到气味、感受到气氛……从而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高明的记者,不是给读者叙述新闻,而是向读者再现新闻。再现的“诀窍”之一,就是把读者带到新闻发生的现场,让读者看到画面、听到声音、嗅到气味、感受到气氛……从而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效果。(一) 现场描述,是维系新闻真实性的一大要素。没有现场感的新闻,就象没有香气的花朵、没有奏响的乐曲、没有动感的电影镜头一样,难以很快赢得读者的信任及征服读者。当然记者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现场”所发生的一切细枝末节都“转播”给读者。但是,记者应当  相似文献   

4.
刘元东 《新闻传播》2006,(9):20-20,22
现场感,是衡量一篇新闻作品好坏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如果没有现场感,一篇新闻作品即使客观地传达了一定信息,但也很难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因而在某种程度上失去了本应拥有的可读性和感染力。增强新闻写作的现场感,把读者带到第一现场,是报纸记者无法回避的问题。笔者不揣浅陋,愿结合具体作品来谈谈对新闻写作现场感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在电视日益成为强势媒体的情况下,经常听到一些平面媒体的文字记者感叹日子不好过,对于与电视竞争受众的关注、抢报热点新闻也颇感悲观。尤其对于事件性新闻的现场报道,更觉得是“镜头一扫,不用写稿。”  相似文献   

6.
在新闻报道中的一个重要技巧就是要掌握和运用好细节性、现场感强的描写。我们所讲的“把读者带到现场去”就是通过精心采写,把人物或事件中最富有特征的片断、镜头、瞬间展现给大家,使读者犹如身临其境。这就要求记者不仅要在采访过程中善于采撷丰富、生动、有现场感的新闻素材,而且要用心写作现场见闻,真实地把新闻现场“再现”给读者,使色、香、声、味呼之欲出.做到逼真显形,进而深刻传神。  相似文献   

7.
8.
如何让电视新闻将现场的真实情况反映给观众.并且使现场短新闻短得了、短而精、短而活,除了记者充分挖掘外,现场摄像也至关重要。抓住现场准确、生动的细节,可以产生如临其境、先声夺人的功效。  相似文献   

9.
这次全国首届“现场短新闻”被评为一等奖的共有5篇,《美军入侵一周后的巴拿马城街景》(以下简称“街景”)又是唯一一篇反映国际事件为主题的“现场短新闻”,这是很可贵的。通篇新闻不过900余字,但写得饱满、生动。读来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笔者读之再三,感到“街景”一文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记者能以景吸引人,画出横遭侵略战争涂炭的现场景色。这方面记者用心良苦、精选画面:“首都重要地段,美军岗哨林立。坦克成群……办公楼四周广场、街道……里外几层都是身穿迷彩服、打着花脸、手拿自动冲锋枪的美国兵……”还描  相似文献   

10.
《新闻界》1995,(5)
把读者带进现场现场新闻与一般新闻报道的最明显区别在于:重心不仅是陈述“发生了何事”,而是着重展现“发生时的情景”,强调以鲜活的现场感、画面感来打动人心。如上面这篇报道,其结构主线就是几个相连贯的现场特写镜头的剪辑。从一开始,读者就被带进现场,“看到”...  相似文献   

11.
2006年1月1日1时许,没有关手机习惯的我在睡梦中被清脆的手机铃声惊醒:河南省许昌市公安局交巡警特勤支队一民警打电话说,由于天气寒冷,市区北环立交桥的路面结冰,导致接连发生多起撞车事故,其中还有被卡在车内等待救助的司机和乘客。放下手机后,我想到元旦期间报纸也停刊了,外  相似文献   

12.
历时月余的海湾战争,以其现代化的式器装备、现代化的战略战术和现代化的速度震撼了界,成为各国新闻嫌介争相报道的焦点。在这支讲英语的讲语的、讲德语的庞大的记者行伍中一位身材矮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的标题似乎是"正确的废话"——职业记者本来就要到新闻现场去.但是在网络、手机便捷的今天,许多职业记者和编辑不再积极去现场捕捉新闻了,有的去了新闻现场写出来的仍是公文.  相似文献   

15.
正月初一晚在家看电视,一国内主要媒体的新闻节目中,正在播放一些民工大年三十不能回家过年,单位领导组织大家会餐吃饺子镜头。场面比较大,看起来也比较热闹。  相似文献   

16.
把现场短新闻写出份量,更重要的是要有高的新闻价值。因此,首先要打题材仗,把那些适宜写作现场短新闻的题材,纳入到这个新闻品种中来。这里,应克服一种模糊认识。目前,有些作者,还没有充分认识到现场短新闻这一品种的重要性,误以为它是“小东西”,因而舍不得把生活中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突发新闻事件、重大典型人物等题材写成现场短新闻,一味追求“头条消息”、“长篇通讯”。这样,就使得现场短新闻栏目里,很难得到表现重大新闻题材的稿件。其实,现场短新闻这一品种,已得到了读者的  相似文献   

17.
晚上7点30分,演出开场——这似乎已成为了所有剧场的起始时间,但殊不知,国家大剧院的展览却以另一种艺术展示形态,让大剧院的艺术时段延长了许多. 著名画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靳之林先生来大剧院看“华夏遣韵——中原古代音乐文物特展”,从下午3时开始到展厅,一直到晚上演出开始,老先生在展厅里整整呆了四个多小时.参观之后,他激动地说:“如此珍贵的出土文物集中在一起,让我们了解了中国音乐文化发展的历史,它是如此的古远,又如此的丰富,如此广泛和民族社会生活融为一体.由此可见我们民族对人类文化的发展、音乐的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 国家大剧院的主要展区包括北水下廊道东展厅、西展厅、艺术沙龙、现代艺术馆和公共空间五个部分.这5000余平方米的广阔空间,几乎相当于一个中型博物馆.但国家大剧院负责策展的日常工作人员,只是一个十人的小团队.其中年纪最大的也不过42岁.然而就是这样一群对艺术充满执著和热情的人,在短短几年的时间策划组织了百余场展览,让非盈利性的展览创造出了最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一篇理想的新闻报道应该把读者带到现场”, 这是一位新闻名家的写作经验谈。记者是作为读者的耳目而存在的。他的使命,便是让读者跟随自己的视野,见到他们个人视野以外的事物,使他们看到、感觉到、甚至闻到当时所发生的一切。在这里,记者不仅要在采访中亲至现场,而且要将自己的切身感受,即在现场动用一切感觉器官记录下来的第一  相似文献   

19.
有人说,这是个信息发布的时代,时效、线索、题材等要素的第一手获得成为各家媒体夺取受众目光的焦点,"快餐"式新闻的流行也成为必然,但是这种"快餐"也让记者队伍中普遍滋生出浮躁情绪,多年的从业疲劳,以及采访任务过大、追求高发稿量等因素,使一些新闻单位存在浮皮潦草抓新闻,到部门拿材料照葫芦画瓢写新闻,道听途说做新闻等现象.这些现象的存在,使新闻稿件思想浅了,没深度了,语言干巴了,百姓也不爱看了,所以说,到新闻现场去,到生活中去,到群众中去,并不是老生常谈,而是目前一个急需大力提倡的话题.  相似文献   

20.
一本本证书见证了他的荣誉,一篇篇刊发的稿件诠释了他新闻路上的印迹。自参加工作后,工作岗位在变,但他对新闻的热爱没有改变,工作之余,笔耕不辍,用自己对新闻事业的执著辛勤耕耘在方格间。他,就是河南省洛宁县广播电视局办公室副主任樊鹏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