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飞飞 《教育》2010,(5):5-5
在“不打不成器”的传统教育观念之下,老师曾经是绝对的权威,伸手可打,张口可骂,而如今,随着教育理念的转变、维权意识的高涨以及社会对青少年权利的尊重等等,一些教师发现,现在对学生是打不得,骂不得。面对疑惑,有的教师想用经济制裁的方式来控制学生的违规行为。  相似文献   

2.
谈这个话题的目的,并不是替“以罚为教者”辩护,只是希望学校教育在杜绝体罚现象的过程中不要把教育引向另一个“左倾”的误区。在中国传统教育中,“打”是一种最常见的教育方式,所谓“不打不成才”。从时代的角度来看,古时候的“打”不仅仅是“无能者”的教育方式,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教学内容的脱离实际、单调无味导致学生不愿学习。而教学内容的选择不是教师所能决定的。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到今天,教学内容和方法都进行了和进行着不断的变革,如果还有  相似文献   

3.
中科院院士、著名学者杨叔子先生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科学精神,一打就垮;而没有人文传统,没有文化精神,则不打自垮。”111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我们必须重视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而人文精神的培育离不开民族传统文化这片土壤,因为从某种程度上说,民族传统文化是人文精神的“根”和“源”,根深才能叶茂,源深才能水洁。  相似文献   

4.
教师可不可以打学生?在当今中国的教育界提出这样的问题,无异于问汽车能不能开下水、轮船可不可驶上岸一般。然而近日报上却刊出了这样的一则消息:老牌“民主国家”英国进行的一项有关“教师该不该体罚学生”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认为“教师适量体罚学生(以不致残为宜)大有必要”者竟然不在少数。这倒为崇尚“棍棒下面出孝子”、“不打不成才”的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觅到了一位“洋知音”  相似文献   

5.
在当代语文教育发展中,传统文化教育越来越得到重视,“恢复传统,传承文化”的呼声越发高涨。与此同时,随着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地位的不断提高和国际间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加强,越来越多的国家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中国的传统文化,“汉语热”“国学热”遍布全球。然而,在全世界都在关注、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时候,我国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状况却不容乐观,热衷网络、漫画等娱乐,迷恋影视歌明星、追求名牌服饰、哈日哈韩等现象屡见不鲜,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他们知道得却寥寥可数。如何加强中国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全面培养其语文素养,已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基础教育课程》2009,(12):71-71
丁有宽——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他被誉为“中国传统教育的现代奇葩”;他被邓小平赞誉为“打不死的小学教师”,他是以个人名义主编语文教材获国家审定通过,并列为与世界各国交流教材的第一位小学老师。他正是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丁有宽。  相似文献   

7.
木子 《家教指南》2004,(1):14-15
背景:中国传统家教“不打不成器”的观念根深蒂固,今天当赏识教育、终身教育等新教育理念冲击传统教育的时候,总有不少家长抱怨:打,不行;但不打,教不好。近来,在城市热门话题“丁丁案”中,丁丁妈妈与“继父”在使丁丁身心严重受创之后,居然还直言不讳:“我们打她是因为爱她”!于是又引起了人们对家长管教时该不该打孩子的关注。现实:全国半数以上孩子在家挨打据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政策与发展研究所在北京、上海、山东、湖北等十省市所进行的“少年儿童人身伤害问题研究”随机抽样调查表明,父母在管教孩子时,采取打或骂方式的大有人在。在被调…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我们应该在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汲取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加强对学生的“三观”教育、传统美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本文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相融合的可能性,指出当前思想政治教学面临的困境,并指明应对这些困境的现实路径就是要在思想政治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最终激发学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热情。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强 《成都师专学报》2006,25(4):110-112
文章立足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从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两个方面,对搞好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律己修身”、“仁爱孝悌”、“尚群为公”、“崇尚节俭”等对于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大有裨益;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以身作则”、“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和“为仁由己”等则是我们搞好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对中小学生还要注意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优秀文化传统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内容,对学生的养成教育起着巨大作用,而养成教育是对学生行为指导与良好习惯培养的一种教育模式。纵观人的一生,凡有所作为,有所成就,无不是受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感染,  相似文献   

11.
传统文化与高校道德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该让学生了解民族传统文化,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本文认为对大学生应进行“仁爱意识”、“中和理念”、“民本思想”等三个方面的传统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12.
一、学生幸福的缺失 教育宽容的提出 笔者认为,幸福教育是一种源于生活而最终又回归于生活的教育,是一种教育者呵护学生成长的教育,是一种充满师生心灵沟通和对话的教育,是一种有动力性、意义性和终极价值的教育追求。所谓的动力性是指使学生个体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对真、善、美的不懈地追求;意义性是指学生个体在受教育过程中认识自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终极性指学生个体通过教育获得最高的善和智慧,得到心灵的极大的愉悦。我们现实的教育实际情况和幸福教育的目标相差很远,这和我们的教育传统和现存教育的问题有很大关系。在我们的教育教学演变的过程中,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求同”、“统一”、“标准”的心态,已成为人们一种难以割舍的文化情结和根深蒂固的传统,它盘踞在人们的心灵深处,浸染在人们的观念、思想、言语、行动等各个方面,成了一种挥之不去的集体“无意识”。我国现存教育体制和制度的僵化,加上中国人自古以来的“道尊”、“师尊”文化,使得一些缺乏宽容的教师在“师道尊严”的幌子下,使用专制、独断的方式来“教育”、“统制”学生。在教育现实中,有的老师甚至见孩子犯错误张口就骂,举手就打;有的声色俱厉、暴风骤雨、严加训斥、变相体罚、摧残心灵;有的失去信心撒手不管,任其发展,最后辍学,走向犯罪的道路。所有这些都是极端的不宽容做法,严重破坏了师生的和谐亲密关系,使学生失去了最好的教育时机。在这种情况下,宽容的“缺席”成了一种屡见不鲜的现象,成了教育实践中难以根除的痼疾。学生个体在受教育中,个性受到压抑,想象力受到抹杀,创造性不能很好地发挥,没有自己的民主自由的空间,甚至身心受到了严重的伤害,这种做法严重违背了教育的培养目标,学生很难感觉在教育中的自由、民主和幸福。用宽容精神真心呵护学生的成长是进行幸福教育的时代呼唤。  相似文献   

13.
传统犹如“无形的掌心”,对现代社会中人们的思想与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传统并非僵化保守、一成不变的信仰与范式,它本身处于发展之中。近代中国的教育现代化探索的教训在于割裂了传统与现代化的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和“两个结合”对于新时期重新思考教育传统与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关系具有重要指导价值。教育现代化与教育传统有着难以分割的关系,教育传统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基因和资源,发掘中华优秀教育传统是目前推进中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合理地把握中国教育现代化的传统之维,以传统为批判的视角、以传统为发展的根基、以传统为转化的力量,有助于推进中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狼爸”诞生:说服妻子支持棍棒教育我是被母亲打出来的.所以当我看到无数人狂热推崇西方散漫式教育而无情抨击中国传统教育方法时。我感到心痛.我想用自己的方式向大家证明点什么。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劳动”这个词最初并不具有人们今天所理解的“生产劳动”“生活劳动”等方面的含义,而“劳”“劳力”“劳心”“劳作”等词却已基本具有了人们今天所理解的“劳动”的基本内涵。中国传统劳动教育渗透于人们日常生活之中,主要通过礼仪制度渗透劳动教育,在学校教育中采取耕读结合的劳动教育模式,通过家训家风等途径实施劳动教育。中国传统的耕读结合的劳动教育模式、普及大众的劳动教育规范、身体力行的劳动教育典范、脍炙人口的劳动教育读本,可以为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凌莉 《文教资料》2014,(1):96-98
陶行知对中国传统教育既批判又继承,批判的是没落的封建旧教育,而继承的却是传统教育的方方面面.特别是传统教育奠基阶段的儒墨道的教育思想。儒家的“教学相长”、“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智仁勇”、“引发自得”,墨家的“三知”、“兼爱”,道家的“全生”、“返璞归真”等思想都在陶行知的文章中有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7.
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给21世纪中学生的成长环境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得到了很大提升,但是,当前部分初中生思想道德状况也存在不少问题。“传统文化回归教育”呼声日益高涨,社会、学校都希望通过对中华经典文化的学习来实现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和民族精神的弘扬,但大热的背后中学生仍对传统文化了解甚少,传统文化学习并未大兴。笔者从教育内容、教育手段、社会环境等因素,分析个中原因;并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给学生注入正能量和从现代教育技术中寻求妙计良方,为学生注入“内化”力两个方面,就如何让学生高效地习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进行探究和实践。  相似文献   

18.
“体罚”这两个字,在20世纪80年代,甚至90年代初都很少见诸文件或报端。在那个时候,教师只要对学生身体没有造成严重侵害,一般的体罚很少引起家长及社会的质疑,这可能源于中国几千年来传统教育中“严师出高徒”、“不打不成器”等思想的支持。在90年代中后期,随着我国教育的发展、国民的法制意识和维权意识的提高,学生身心健康及安全进一步受到法律的保护,一时间,教师体罚学生的行为受到相应的制约,体罚或变  相似文献   

19.
“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这是《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强调指出的。古诗以意境清新,含义深刻,语言生动,韵律优美而著称,是中华文化传统教育的一座宝库。古诗自然成为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作为蕴涵着丰富中华文化传统的古诗在教学中该从哪些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呢?下面浅谈四点:  相似文献   

20.
教育理念是教育思想家及整个民族的教育价值取向 ,中国教育发展历程一直受到中国传统教育理念的巨大影响。本文拟就此二者的关系作初步的探讨。一、中国的传统教育理念中国传统教育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大陆型封建农业文化 ,在本质上是一种“道德伦理型”文化 ,推崇德治 ,提倡教化 ,形成了“重教”的传统 ,并由此积淀成中国独特的传统教育理念。中国传统教育理念的第一个特点是轻神性重世俗。从孔子开始 ,中国教育就走上了世俗化的道路 ,强调教育的世俗功能。在教育观上 ,他强调“反求诸己”、“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