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论社会转型时期的价值冲突和主导价值观的确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转型时期多元价值观的存在造成了激烈的价值冲突。消解价值冲突,要确立反映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的主导价值观。主导价值观是在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支配地位的价值目标和价值导向。主导价值观的确立要体现时代性、前瞻性和人民本位。  相似文献   

2.
虚拟条件下价值认同在当今转型社会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从人作为个体和群体的存在方式来看,价值认同可以分为自我价值认同和民族价值认同。在自我认同价值方面,真实自我的价值认同不断遭到虚拟自我的侵蚀和消解,表现为以自觉性和主体性为一极与认同目标为另一极的主客两极的坍塌。在民族价值认同方面,由于认同的权力基础受挑战、语言优势丧失、外来价值强权有意渗透等,客观上弱化了国民的民族价值认同感。  相似文献   

3.
在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中,高校必须确立成才导向、贡献导向、学术导向、素质导向、质量导向、和谐导向等价值导向,以使培养机制改革始终处于正确的发展轨道上。同时,要配合科学规范的制度约束,以保证价值导向在改革中得到制度性的落实。  相似文献   

4.
当代大学生价值认同的形成和确立受到社会诸多因素的影响。对大学生价值认同的确立给予正确恰当的引导是高校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教学管理工作中也应给予高度重视。结合教学管理工作经验和理论,本文试图寻找教学管理与培养大学生价值认同的结合点,为更好地减少当代大学生价值认同危机,形成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提高高校的教学管理能力做出一点贡献。  相似文献   

5.
第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价值导向,而不能放任自流。第二,在经济利益分明的多元体存在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价值体系是多层面的综合体,而其核心和精华则是我们所提倡的体现时代精神、积极向上、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起推动作用的价值导向——集体主义。第三,集体主义价值导向的确立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自上而下的表率作用,也需要自下而上的理性自觉;既需要循循善诱的教育,也需要法律的维护和制约  相似文献   

6.
价值多元化时代的中国道德教育,面临一元与多元指导思想的冲突、教师权威角色消解和传统道德教育方法无效等方面的挑战。提出价值多元化与价值导向的统一、教师角色由“道德执法官”向道德促进者转变、价值澄清方法等对策。  相似文献   

7.
论雷锋精神的现实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雷锋精神依然保持着永久的生命力就在于它具有坚实的现实基础。它是人们对社会生活规律的科学的自觉意识,是社会主义时代的价值导向,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是青年现实的价值导向。它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体现着社会主义的道德风尚和共产主义的人生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商事公示制度的适用效率在商法实践层面显示出极大的生命力。运用法律条款分析与价值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来审视,我国商事公示法律制度在立法、司法、执法、守法等各个操作层面上都表现出一定的问题和缺陷,严重影响了商事公示制度的适用效率。只有对法的价值给予应有的关注,不断修正法律规范本身的逻辑自足,才能引导商法不断更新,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我国商事公示制度适用效率的关键途径,在于确立正确的法律价值导向和适当利用内生性法律理论。  相似文献   

9.
本文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确立科学的价值导向问题,从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高度,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作品鼓舞人”的原则,阐述了确立科学价值导向的必然性、原则性、层次性。  相似文献   

10.
历史虚无主义作为一种错误的社会思潮,严重威胁着我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主要体现在文化虚无、价值虚无、民族虚无以及政治虚无之中,其特点主要表现在调侃英雄、丑化伟人,割裂历史。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不仅弱化了高校大学生的历史认知、解构了高校大学生的价值认同,而且淡化了高校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消解了高校大学生的政治认同,对高校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为此,高校要通过不断增进大学生历史认知,加强历史教育;提高大学生价值认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大学生民族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升大学生政治认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来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对高校大学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网络影响力日益增大的今天,为了推动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就一定要保证虚拟空间中文化产品正确的价值取向。这不仅是在全球化背景下适应经济快速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必要前提,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为了网络文化正确的价值取向,必须做好思想建设、技术保障、管理创新、优秀创作、制度建设、道德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2.
二战后,美国联邦政府的国际学生教育政策在美国例外论、多元文化主义和实用主义价值观影响下,呈现出注重文化输出与国防安全、倡导技术移民、坚持国家利益至上的价值取向。后“9·11”时代,美国又确立了将国际学生教育作为保护国家安全和知识产权的重要屏障、吸纳海外科技创新人才的主要手段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途径的政策理念。美国经验表明,国际学生教育政策可以与国家安全、经济贸易、文化外交、全球竞争力等多方面利益相融合,有效支撑国家发展战略。在全球学生流动受阻与大国博弈的背景下,美国的国际学生教育政策也暴露出深受外部环境牵制、吸引高科技人才政策缺乏稳定性、难以抵御高等教育财政风险的弊端。  相似文献   

13.
杨家将故事产生于北宋中期,经历了发轫期、完善期、高潮期、新时期四个阶段,其文化内涵集中体现了以宗法制度为载体的家国文化、以祖先崇拜为核心的忠孝文化、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亲情文化和以思想解放为背景的妇女文化以及以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的价值取向。加强对杨家将文化精神、价值取向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世界华文文学作品进入初中语文教材,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华文文学课文的教学要取得较好的效果,对其审美价值取向必须加以把握。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把握作家的身份和个性,拓宽相关的知识面,将教学研究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5.
教育实习微型课程为教育实习从课程方面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视野。目前我国教育实习微型课程是以“效率取向”进行课程建构的,但由于“效率取向”的课程存在着重技术理性、重目标实现以及问题解决等缺陷,因此,有必要从关注课程的文化内涵、重视学生意义的生成与价值以及积累学生的教学实践智慧等方面构建“意义取向”的教育实习微型课程。  相似文献   

16.
外语课程价值取向的正确与否不仅关系到国家的政治、经济、科技发展,而且关系到国家的安全、文化传统的传承以及下一代整体素质的提高。外语课程价值取向的历史演变是国人开放意识与开放智慧的具体表征。通过回溯近代以来外语课程民族性与世界性价值取向的历史演变,可得到几点启示:外语课程应体现开放的民族主义文化认同价值取向;课程目标应体现跨文化人才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双重标准;课程内容要兼顾中外文化;课程地位的确定要适切本国国情与国际发展的形势。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中小学体育课程价值取向的嬗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历次的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价值取向经历了几次转变。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或强调体质教育,或强调技能教育,或力图在两者之间寻求平衡。90年代中期以来,素质教育价值取向得以确立,健康第一、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体育文化素养、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等观念,在体育课程中逐渐受到重现。  相似文献   

18.
合理调整我国教师政策价值取向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分析新世纪新阶段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深刻变革,适时地调整我国教师政策价值取向十分必要.当前我国教师政策价值取向应进行三个方面的调整:教师社会价值定位从阶级定位向职业定位转变、教师政策价值标准从干部标准向人才标准转变、教师政策价值追求从加强管理向促进发展转变.合理调整我国教师政策价值取向操作层面的四个途径方法:确立"四个尊重"的社会主流价值导向、实行教师政策职能机构的相对专门化和人员的专业化、建立开放互动的教师政策制定系统、建立和完善教师政策评价制度.  相似文献   

19.
都市影像作为都市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载体,直接反映出都市纷繁复杂的文化景观。从当下都市影视文化的景观消费、存在关怀、审美导向出发,将社会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一种审美维度融于都市影视传播之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审美课题。同时,将人性呼唤、伦理关怀作为灵气来填补都市符号消费的空间,将都市影视剧构成一种对抗流俗生存状态的精神存在,也是当下都市影视剧审美获得深度模式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20.
文学经典具有重要的精神价值,能为大众和社会中的个体重构精神家园,缓解人们信仰焦虑和思想荒芜的危机,找回存在的本真意义,使人诗意地栖居;宅是一个民族的文学与文化传统的载体与结晶,蕴含了一个民族长期发展过程中的兴衰与荣辱、理想与激情、追求与挫折、崇高与尊严,体现了一个民族衍变的踪迹和心路历程,成为民族精神的象征;具有丰富而重要的文化价值和建构民族国家文化认同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