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搞好法律基础课教学改革,必须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充分明确法律基础课的性质和功能;二是全面把握法律基础课的与重点;三是大力改革和完善教学方法,特别要改革考试方法。  相似文献   

2.
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探索贺宏斌西安公路交通大学高校法律基础课教学套用智育的模式问题,从形式上看貌似规范教学活动,实则蕴藉着某些非德育化倾向。本文针对上述问题,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目的、教学环节、教学技巧诸方面分析入手,结合我校法律基础课教改实践,就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3.
法律基础课作为高校“两课”中的组成部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对目前高校的法律基础课建设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分析并归纳了当前高校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从理论层面和教学实践的可操作性层面提出了改进法律基础课教学的方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张英 《教书育人》2005,(5):44-45
法律基础课是高校两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所包括的八门课之一,是大学生的一门公共必修课。而现行的法律基础课既涉及《法学基础理论》,又涉及《宪法》、《行政法》、《民法》、《刑法》、《经济法》、《劳动法》、《婚姻法》、《诉讼法》等几乎我国法律体系中所有的部门法。可见,法律基础课所涉及的教学内容是十分广泛的,因此它要求法律基础课教师必须具有较为宽广的法律知识面。从目前高校法律基础课教师队伍的来源看,  相似文献   

5.
“四五”普法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法律基础课作为高校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主渠道之一,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现在的法律基础课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为此,应当改进法律基础课的教学,着力培养大学生对法律的感情,使大学生树立对法律的信仰,以切实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  相似文献   

6.
法律基础课是一门重要的思想品德课,明确了目标,才能确立授课的重点,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使作为大专院校公共课的法律基础课与法律院系的专业的法律课程区别开来,做为公共课的“法律基础”课,其教学重点应定位于培养学生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而不应局限于单纯地传播一些具体的法律知识。  相似文献   

7.
法律基础课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革初探安徽建工学院王国存一、法律基础课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一)过分注重法律基础教育,忽视法律教学的专业针对性.不论是文科(法律类专业除外)、理科,还是医、农、工科,本专业所需的法律、法规,以及这些法律、法规是怎么规定的...  相似文献   

8.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一部分,但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实践教学却在整个思想教育理论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的获取能力,促进学生的成长和成才。所以重点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实践教学,可以有效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质量。文章重点针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路径的构建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在教学实践中,法律基础课教学和法律知识的学习常常被混淆,把两者区别开来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它们要实现的教学目的不同,法律基础课的教学目的在于增强大学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在对两者的教学目的进行区分的基础上,探讨应如何实现法律基础课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0.
高职法律基础课教改浅思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法律基础课是高校实施法制教育的主渠道,是提高学生法律素质,增强学生法制观念的重要保证,本仅应法律基础课教学方法的实际运用作以探讨。  相似文献   

11.
在农村学校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教学,能够为课堂注入活力,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增强法治观念,提高道德品质.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利用生活元素导入课程;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生活化情境;开展生活化课堂活动,实现课堂与生活的连接;开展生活化案例教学,强化道德法治知识的运用;开...  相似文献   

12.
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能够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不断强化学生的法律意识。所以,《道德与法治》是初中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基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做好相关教学活动和课程的开展,坚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给学生的人生发展提供正确的引导。笔者从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与建议,给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是法理学史上至今没有定论的难题。自然法学认为二者存在必然联系,因此主张"恶法非法";分析实证主义法学认为二者无必然联系,因此主张"恶法亦法"。两家各有其片面性。道德与法律属于社会规范的范畴,共性在于它们都是关于社会行为应该如何的道德价值,道德是道德价值的道德表现形式,法律是道德价值的法律表现形式;区别主要在于法律有国家权力保障而道德则没有。道德与法律在社会中是一种交叉关系,既有相同的规则也有不同的规则,因此就会出现合法不合理或合理不合法的两难情形。在传统人治时代,由于二者都没有权威,对该问题的处理最终取决于统治者的意志;而在现代法治国家,法律具有至高地位,则应当在法律体制内解决该问题。  相似文献   

14.
劳动法的道德观,主要涉及劳动法所蕴含的道德理念、道德在劳动法中的正确定位以及法律与道德正态关系的构建等一系列问题。劳动法应当以劳动尊严、劳资共赢理念作为其追求的最高伦理目标。为了合理把握劳动法的道德定位,劳动法的道德取向应以保障和实现公民的基本人权(劳动权)为伦理基础,劳动法的道德规范应以劳动者为基本主体和主要视角,劳动法的道德标准应以略高于最低限度道德要求的标准作为其确立尺度。为了建立起劳动法与道德良性互动、相辅相成的正态关系,当前应当着重把握和处理好法律与道德之间互相区隔、转化和融合等几对关系。  相似文献   

15.
由于道德评价"义务"本位与法律评价"权利"本位差异,道德评价的主动性与法律评价的被动性差异,道德评价的多变性与法律评价的相对稳定性差异,在现实生活中出现了法律保护和道德提倡相悖的现象,这些现象在社会上引起了许多争论和困惑,它"颠覆"着人们对道德的信念和法制的信心。因此应在立法中吸收道德内容、寻求道德与法律的平衡点,以道德评价监督法律评价,不断提升全社会的道德评价和法律评价的水平,减少道德评价与法律评价相悖现象的产生。  相似文献   

16.
刘鹏 《天津教育》2021,(2):30-31
道德是法治的基础,法治是道德的保证,二者相辅相成,小学生的成长离不开道德与法治的培育。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义务教育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必须做到"德"与"法"相结合,否则很容易变成照本宣科的理论教育。目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一些明显存在的弊端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因此,一线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加强对课程和教材理念的把握,及时促进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变革。  相似文献   

17.
法律与道德在立法、司法与守法中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问题,指的就是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规范之间的关系问题。道德之所长,往往是法律之所短;而道德之所短,往往恰是法律之所长。国家法律的严明与松弛直接制约着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与下降。而道德是法律制定的价值导引,是立法的来源之一。两者在立法、司法、守法方面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是法律与道德关系在具体应用过程中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8.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问题是法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分析二者的辩证关系出发,试图把道德与法律、德治与法治真正统一起来,认为道德与法律各自的缺陷要求二者相互补充、相互渗透,法治国家所依赖的法律是有道德意蕴的良法,所依赖的人是有德、有羞耻的公民。  相似文献   

19.
法律与道德的冲突在社会治理模式构建中以法治或德治的治理方式出现,本文从法律与道德的矛盾运动分析了社会治理模式的选择,并提出社会治理过程中法律公正与道德公正的冲突及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存在着各种问题,使得一些学生不喜欢也不重视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教师要将生活化教学模式引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通过理论联系实践、开展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点、重视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兴趣,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观念和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