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潘军作为先锋派小说家代表人物之一,近几年通过调整很好地完成了创作上的转折,即由过去的先锋叙事自然而然地过渡到了现在的写实主义的城市叙事。其刚刚获奖的中篇小说《合同婚姻》,正是一篇城市小说的经典。小说机智地利用从城市到城市,从内心到内心的城市叙事策略,将一群具有叛逆精神的城市离婚族所凸现出来的万般尴尬与窘迫置于读者视野,十分有趣地揭示了现代城市人无所皈依的情感世界,颇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2.
有关戏剧的早年经验,一直存在于小说家潘军的知识和审美结构之中。这种审美情结,在潘军过去的小说叙述中,就曾起到过很大的作用,而在新近创作的《断桥》《知白者说》《十一点零八分的火车》等三篇小说中,戏剧意象的叙述功能和审美作用再次得到集中的呈现。戏剧中的人物动作造型、人物形象和故事等,以原型意象的形式化入小说叙述中,使其不但在小说的情节铺展、人物塑造和意义抽象等方面发挥结构性的叙述作用;同时,作为被充分意象化的原型和虚设的线索,也使得小说呈现出兼具现代主义和古典主义美感的诗性文本。  相似文献   

3.
<正>2017年,先锋作家潘军自北京回到故乡安庆定居。但他并没有闲着,这几年陆续发表了《电梯里的风景》《泊心堂之约》《知白者说》《断桥》等中短篇小说6部,出版有《潘军小说典藏》(七卷)、《泊心堂记——潘军文墨自选集》《一意孤行——潘军创作随想录》(上下卷)以及《泊心堂墨意——潘军画集》(三卷)等作品集多部,迎来了一个创作上丰收期。若以1982年《青年文学》创刊号发表的小说处女作《拉大提琴的人》算起,潘军的创作活动至今(2022年)已40年,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名篇:长篇小说如《风》《独白与手势》《死刑报告》等,  相似文献   

4.
本文拟从诗歌的角度来看《呼啸山庄》 ,分析象征主义在小说的框架中构造的超验世界 ,讨论了人与自然 ,人与人 ,人与自己这个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5.
以Verschueren的顺应论为依据,从心理世界、社交世界、物理世界对小说《追风筝的人》中的人物会话进行语境顺应性分析,证实了以顺应论分析小说人物话语的可行性,同时也为赏析小说人物会话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导读:《拯救天使》依然走着深受读者喜爱的青春魔幻路线,小说想象丰富,文字华美,瑰丽程度绝不输于《幻城》;结构极其庞大,人物关系复杂,情节惊险奇异,比《爱你爱到女娲纪》更为魔幻悬疑。相信随着这本书的推出,市场上必将刮起狂热的"天使"旋风!本小说就将带你进入"群魔乱舞"的世界。故事里有一群20岁左右的人,他们本是天使与魔鬼的混血儿,从现代进入了一个异次元空间,复杂的人物关系、玄妙的冥魔世界、神奇的咒语法器、辩证的正邪理念,还有在猜疑中进展的爱情故事,环环相扣,让人不忍释手。相对于其他青春小说,这本书中加入更多思考,关于善恶…  相似文献   

7.
白先勇作从《台北人》起,其小说创作可谓已步入成熟阶段。从《台北人》和《孽子》中小说人物的构建可见,对人物的把握上,白先勇摆脱了意识形态偏见,以更为客观的立场,在时间化和人本化的人物构建模式中,赋予人物历史深度和精神深度,构筑起两个独具魅力的艺术形象体系。这为中国作家如何继承本土经验,又能化用西方现代文学精神提供了重要参照。  相似文献   

8.
柯云路的小说创作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新星》为代表,探索了人的理性世界。第二阶段以《夜与昼》、《衰与荣》为代表,剖析人性,探索了人的深层心理世界。第三阶段以《大气功师》、《新世纪》为代表,探索了人的潜意识世界及“另一世界”的奥秘。柯云路初步完整地研究了人性世界,其小说表明,只有在对现代理性与广义潜意识熟谙的基础上悟“道”,才能达到完美的人生境界与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文明。与三个阶段相适应,其小说的矛盾冲突也经历了单一、复杂、单一的变化。其小说的主人公为政界人物和学者知识分子两类。  相似文献   

9.
潘军的先锋小说在文坛影响甚大,从《日晕》到《风》显示了他小说创作风格的转变轨迹,标志着他的长篇先锋小说创作的成熟。  相似文献   

10.
作为同名小说集的代表作,短篇小说《大教堂》在小说集中的地位非同凡响。小说《大教堂》,对于作者卡佛本人是一种写作上的突破。这一突破最重要的体现在小说的主题意义。短篇小说《大教堂》之前的作品基调几乎都是凄凉悲观,人物大多处于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绝的状态;而《大教堂》中的人物则开始与他人交流,探寻自己封闭空间外的世界。本文将重心放在小说《大教堂》的主题方面,从小说的主题意义角度进行解读,以呈现卡佛小说世界中难得一现的曙光。  相似文献   

11.
波普尔的世界3和虚拟世界——兼与张之沧先生商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波普尔提出的三个世界理论是哲学本体论在上世纪的一个重要进展,但自从计算机网络技术所产生的虚拟世界出现以后,人们对虚拟世界能否用世界3来说明产生了意见分岐,张之沧先生认为虚拟世界是继世界3之后的世界4。本对此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并认为可以从人对生存体验的角度,把世界分为现实世界、虚拟世界和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2.
从“真实的人生感觉”与“三位一体的生活圈”两个断面对“金瓶梅艺术世界”的生成和构成进行解析,并讨论了“金瓶梅艺术世界”之创造性开拓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虚拟世界以数字化虚拟和网络技术为前提,其"内容"是现实世界的虚拟表现。虚拟世界之所以是一个"世界",最主要的是人能活动于其中,其价值的实现有赖于人的现实经验。虚拟世界的虚拟性、工具性、开放性本质特征给人的现实生存带来了巨大影响。对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关系以及虚拟世界本质特征的人文思考将成为人的发展与学科发展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4.
池田大作根据他的阅历以及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惨痛历史的反思,提出教育应当教出"21世纪人",即"世界市民",并认真思考了培养"世界市民"的手段和模式。"世界市民"教育理念强调要突破民族国家或者地域的界限,是对全人类整体发展的关注,具有强烈的"世界性"特征;它的出现反映了人类社会已经从民族国家性认同向全球性认同的转变,具有强烈的"时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15.
高校学生生活的空间有主流与非主流之分,主流世界受到人们重视,而非主流世界却受人忽视.这种非主流世界主要包括一人世界、两人世界、虚拟世界、梦幻世界和老乡世界.高校要加强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必须关注这些非主流世界.  相似文献   

16.
人所置身的物质世界由三个不同的世界所构成。一是权力的世界,它所遵循的原则是权力,并由此建构起自己的价值观念;二是经济世界,它所通行的是金钱原则,并由此形成自己的价值准则;三是两性世界,爱情原则是它的价值准则。精神价值并不否定权力价值、金钱价值、爱情价值,但精神世界的存在和坚守,为避免物质世界里权力原则、金钱原则和爱情原则的互换所必须,从而承载起社会发展和灵魂拯救的历史重任。精神的力量则通常经由话语的力量而进入现实的世界。  相似文献   

17.
论教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基本差异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认识教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差异对于人们研究和从事教学活动有重要意义。生活世界是处于一种自在状态的世界,是以传统、习俗、经验、常识、朴实感情与自然资源等因素构成的人的生存的场域,直观性、自在性、重复性、经验性、朴实性与实用性是其六大特征。教学世界是以理解为中心建构的借助外显的行为表现的从感情、认知与行为方面筹划并实现师生生命可能性的内在场域,其基本特征有内在性、理解性、工具性、建构性与学术性。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本土宗教孕育于几千年的农业文明之中,重经验而轻理性的农业生产赋予了儒释道三教共同的特点,即以神秘主义的直观能力破除迷障而直指世界的本源,这一特点深受近代美国文学大师的推崇和吸收.以各自不同的领悟而形成了超验主义,表现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各个流派。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产生于19世纪,它在当时并未引起人们的关注。然而。20世纪的历史运动以及传统社会发展理论的困境,使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的价值凸现出来了,东西方的人们不约而同地把目光转向了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其中,引人注目的当属沃勒斯坦在西方提出的“世界体系”理论。以及邓小平在中国提出的“世界公民”思想。两者在当代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体现了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在当代的意义。后者则完全体现了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教学世界是一个人为构建起来的为人的世界,它有目的性、工具性、精致性三个特点。生活世界是处于自在状态下的,以传统、习俗、常识、自然资源等自在因素自然而然地展开的一切活动,具有感性、体验性、经验性三个特点。教学世界与生活世界既是紧密联系的,又是相对独立的。站在历史的基础上,反思教学与生活的关系,充分发挥两个"世界"的合理性,形成互相促进、相互发展的动态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