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经济法研究应当坚持主体性原则,具有"主体意识",有必要在经济法主体性的研究上进一步探讨经济法主体塑造的目标框架、工具与策略,将经济法的主体塑造纳入经济法的理论研究之中。经济法主体的制度形塑应当做到回应社会经济治理的主体需求,确认与彰显经济法主体的公共品质,使之成为既具独立性又有能动性的经济治理主体。经济法的主体塑造必须讲究策略,妥善运用权利与义务等制度工具。  相似文献   

2.
行政强制措施程序是指行政主体实施行政强制措施时所应遵守的方式、步骤、时限和顺序等要素所构成的一个行为连续过程。行政强制措施程序是行政程序中的具体行政程序,是实现行政强制措施制度的保障和基本条件。从我国行政强制措施程序现状看,还存在立法不规范、程序遵守不严、理论研究薄弱等问题。笔者正是从我国行政强制措施程序的现状出发,通过对行政强制措施程序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提出完善行政强制措施程序的思考,以推动行政强制措施程序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经济法理念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法理念是对经济法的各种内在规定性的抽象概括和归纳。经济法理念与经济法的价值、原则、宗旨、功能等概念存在诸多不同。经济法的理念是社会本位主义。经济法理念具有预测、引导、中介、外化、评价以及促进社会文明和经济法律制度进化的功能。经济法理念的功能通过经济法律规范的有效遵守和执行等途径得以实现。加大对经济法理念研究的力度,具有重大的理论、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体系学的任务是总结过去,演进新知,因此,经济法体系的研究不仅在于总结过去,还在于能够演进新知.经济法体系的理论具有批判和反思现有规范性法律文件及其适用的能力.经济法体系理论在四个方面逐层展开:自形式逻辑而言,对实质上违背客观规范的支配力进行规制,是经济法体系的元规范;自规范论而言,公法与私法的不同类型组合,形成了经济私法和经济公法的二元结构;自价值论而言,以各类经济法主体的利益关系为关联,形成了经济法的六部构造:企业法、竞争法、消费者法、财税法、产业法、金融法;自法哲学而言,在权力不平等者之间落实正义是经济法的精神气质.  相似文献   

5.
经济程序法是规范国家机关管理经济活动的程式和步骤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作为实体法的经济法体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按照经济法的分类,经济程序法可分为市场主体管理程序法、市场运行管理程序法和宏观调控程序法。执行经济程序法应当坚持公开性、规范性、效率性、公正性、合理性等原则。我国的经济程序法在立法和执法上都还存在不少缺陷,亟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法的研究中心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际问题,极有探讨价值。对此问题有财政金融法说、竞争法说、反垄断与计划法说、国家投资经营法说等观点。从经济法的产生、经济法的调节方式、国外经验和我国实情看宏观经济调控法乃我国经济法的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7.
我国高校章程制定程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章程首先是一个法律问题。章程的制定相当于立法。从法理学的视角,借鉴立法的知识,章程制定程序包括制定步骤和主体两个方面。首先,探讨了高校章程制定程序的理论。其次,指出我国目前高校章程制定程序实践中存在制定主体不统一、步骤不全面的问题以及建议通过立法予以规范。  相似文献   

8.
论经济法的本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法的本质是经济法学研究的重要理论问题。当前经济学界关于经济法的本质主要有两种观点:干预主义和协调主义。本文在对其分析的基础之上,认为我国的经济法的本质不仅是“协调经济之法”、“适当干预经济之法”,而且更重要的是“适当干预政府之法”。  相似文献   

9.
培养具有扎实国际经济法理论功底和良好法律职业道德的国际性法律人才是我国国际经济法教学改革的出发点,通过引入开放式、案例式教学方法,丰富国际经济法课堂教授方法,是提高学生运用国际经济法理论、规范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市场失灵的中国经济法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市场失灵假设是经济法研究的理论前提。中国的市场失灵不同于西方,如果完全把西方经济学意义上的市场失灵假设作为中国经济法的理论前提,则会使中国经济法暗合着和西方经济法一样的应然逻辑,掩盖中西经济法的差异,误导对中国经济法的研究。而目前中国经济法学研究中某种程度上正好存在这一倾向。中国经济法对市场失灵问题的认识和思考只有立足于中国的现实国情,从中西经济发展差异的比较中去探寻,才能走出一条务实之路。  相似文献   

11.
法应具有其内在的精神内核以确证它的价值追求,应具有强制力以保证其实施,应具有一定的约束范围和对象以实现它的意志力,应具有丰富的内容和严密的程序使其能发挥实际功效,然而,中国传统的法律却由于种种原因而被肢解和挤压,这主要表现为中国的"德"抽去了法的合理内核使法的自我发展失去了内在精神动力,君权和行政权对司法权的侵吞使法失去了独立发展的空间,民事调解和家族法也在进一步挤压国家法调整的范围,礼取代了法的程序成为维护封建社会等级秩序的有效手段,"忌讼心态"和"以刑去刑"法制理念却在消融着法的存在。要想拯救中国传统的法,使它恢复曾经具有的生命活力,就要恢复法的应有内核,为它的发展提供一个独立的环境和空间。  相似文献   

12.
面对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刑法保护不足、司法实务中权力难获有效制约等一系列现实问题,刑法学界和刑事诉讼法学界分别从起刑点降低与立案程序改革等角度提出了各自的制度改良方案。然而,刑事司法是一个整体,两种制度努力彼此间并非孤立,将降低起刑点的思考与立案程序改革的思路联系起来进行检讨,从实体与程序双向切入,可以获得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银行业发展中具有战略意义的国有商业银行由于特殊的历史发展轨迹与政府渊源颇深,与政府的关系亦错综复杂。因此,完善调整与国有商业银行有关的经济法就必须重点关注银政关系问题。公共选择学派认为合约具有解决跨越公共生活和市民生活的"跨界问题"的魔力,这为研究银政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从合约的视野观察,我国银政合约由强制合约向自由化合约演进。银政合约自由化进程还需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然而调整银政合约的经济法尚存诸多不和谐之处,这是由于合约主体功利目标冲突、合约安排不当等造成,为改变此种不和谐现状,调整银政合约的经济法应从银政交往方式、交往机制、具体规范等方面进行重塑。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国际经济法学伴随我国三十年经济体制改革进程而发展起来,可以划分为创立阶段、发展阶段和迷惘阶段。由于早期引进和移植国外先进法律制度的需求,我国国际经济法学形成了"输入型"的研究范式。由于我国国际经济地位的变化,这种"输入性"研究范式不适应现实要求,并导致了国际经济法学研究近期的迷惘。中国特色的国际经济法学研究究应摆脱传统的"单纯批判"范式,建构性地提出中国关于国际经济秩序的主张。"建构"范式要求我国的国际经济法学者协调中国利益与国际共同利益的关系,以国际视角研究国际经济法问题,并在国际社会发出中国声音。  相似文献   

15.
明朝是极为中央集权的朝代.明初的法制建设服务于强化皇权,巩固统治的目的,其制度设计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潜藏着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的危机.分别从行政法、刑法、民商法方面的具体制度设计等方面,并结合法的实行来探讨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重要升华,是党执政理念、执政方略、执政举措的一个飞跃,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民事再审程序有监督程序与当事人申请再审程序 ,前者凸现强职权主义 ,后者则存在申请难等实践问题 ,这与我国长期以来重实体公正、轻程序公正与效益的司法观念以及职权主义的诉讼模式有必然联系。淡化国家职权在再审中的介入 ,强化当事人申请再审的程序保障则是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民族区域自治是调整中华民族关系的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法是宪法类法律,自治权是保护少数民族群体利益的地方性权力。保护少数民族权利要根据客观经济社会的变化而变化。自治法是一种非体系化状态。  相似文献   

19.
我国经济法律体系已经基本建成 ,但在WTO体制下 ,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 ,我国经济法律体系的建设不断受到新的挑战 ,同时也存在不断发展与完善的机遇。我国经济法律体系建设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WTO体制相适应 ,还必须坚持从现代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建设的一般规律出发 ,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出发 ,从我国经济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赢得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出发 ,构建经济法律体系 ,加强对微观经济行为的调整与规范 ,注意处理好立法中的几类关系 ,重视设计应对WTO挑战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20.
情事变更原则是现代民商法的重要原则之一,我国立法至今未予明确规定是一大缺憾.现代社会,国际、国内经济、政治形势不断变化,导致合同当事人之间的利益严重失衡,需要运用情事变更这一法律原则维护合同正义和交易秩序稳定.本文分析了情事变更原则与不可抗力的联系与区别,阐明了情事变更原则的构成要件和适用效力,并进一步提出我国立法应尽快完善情事变更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