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尼采的美学思想李醒尘尼采(FriedlrichUilhehoNjetzselle,1844一1900)是继叔本华之后的另一位德国唯意志主义的哲学家和美学家.尼采在哲学上深受叔本华的影响,但又与叔本华有明显的分歧.一般来说,尼采同叔本华一样,也认为世界...  相似文献   

2.
叔本华将康德的“自在之场”原创性地置换为他自己的“意志”,这在西方哲学史上不啻又一次哥白尼革命,德国哲学由此而走上了一条非理性主义的道路。不过,这一革命的完成并非轻而易举:叔本华必须证明不可知的“自在之物”在被说成是“意志” 之后如何是可知的。本梳理和评论了叔本华研究对“意志”之可知性的怀疑、批评和修正,并展示了叔本华自己在解决这一问题时的武断和犹豫,最后试图说明,问题之关键不是学术性的,而是在学术性之后所隐藏的思想动机和历史意图。本所涉及的论争可能对认识中国哲学史上理学与心学之争有一定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3.
徐静在《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叔本华的“意志论”浅析》一文中指出,叔本华用“意志”来反驳黑格尔的“绝对精神”,他认为人的本质是意志,意志决定理性。他把世界看成是我们表象里的世界,有人认为叔本华是一个主观唯心主义者,其实不是,叔本华的表象是一种不同于胡塞尔的现象的用直观把握到的用理念来表现的表象。  相似文献   

4.
叔本华是西方意志主义哲学的先驱,虽然他的"意志"同康德的"自在之物"很相似,但叔本华的"意志"是可以通过我们的直观认识的。叔本华是一个主观唯心主义者,其实叔本华的哲学却与我们的感性密切相关,从某种程度上又带有浓厚的唯物主义色彩。叔本华为了证明自己的"意志"可以被认识,他又引用了柏拉图的"理念","理念"是"意志"的客观化,人类可以通过认识"理念"而认识世界,而在此认识过程中人类又必须的借助"理性"、概念。叔本华的"理性"只是达到"意志"的工具而已。叔本华认为,"意志"就是欲望,由于我们的欲望永远得不到满足,所以我们的一生注定是痛苦的,由此引出了他的悲观主义态度,他还认为,"理念"是由艺术的表现而在经验生活中被给予的,理念是一种物质,是一种超经验的物质,而我们生活中所看到的关于具体事物的颜色、形状等,则是这种物质的表现方式,而艺术的对象即是我们生活中的物。本文主要是通过对叔本华"意志"的分析,来探讨一下他的几种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5.
叔本华的自由即是意志的自由,但个体又受意志支配,人的行动又是不自由的,只有消灭意志,在无的境界里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叔本华的哲学通过否定生命意志的方式所达到的是无,不免带有浓厚的悲观主义和虚无主义色彩。现代哲学家海德格尔也谈无,虽然二人视角不同,但对无的肯定却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6.
叔本华将康德的“自在之物”原创性地置换为他自己的“意志” ,这在西方哲学史上不啻又一次哥白尼革命 ,德国哲学由此而走上了一条非理性主义的道路。不过 ,这一革命的完成并非轻而易举 :叔本华必须证明不可知的“自在之物”在被说成是“意志”之后如何是可知的。本文梳理和评论了叔本华研究者对“意志”之可知性的怀疑、批评和修正 ,并展示了叔本华自己在解决这一问题时的武断和犹豫 ,最后试图说明 ,问题之关键不是学术性的 ,而是在学术性之后所隐藏的思想动机和历史意图。本文所涉及的论争可能对认识中国哲学史上理学与心学之争有一定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7.
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哲学思想,对哈代《无名的裘德》中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悲剧意识的增强产生了重要影响。哈代对裘德、淑和艾拉白拉人物性格和命运的刻画,深受叔本华意志论哲学的影响。叔本华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志,意志是人不可遏止的生命冲动和欲望,而意志又具有悲剧性,所以人生是痛苦的。哈代小说创作后期,由于受叔本华悲剧思想的影响,人物性格和命运的悲剧意识进一步增强,特别是对裘德、淑和小时光老人悲剧形象的刻画。  相似文献   

8.
叔本华是19世纪上半叶德国唯意志主义哲学家,又是唯意志主义音乐思想家,他从唯意志主义哲学的本体论、认识论及方法论三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唯意志主义音乐思想:首先,从本体论出发,叔本华认为音乐复制了理念,而音乐与理念之间的关系则是对应的类比平行关系;其次,从认识论出发,叔本华认为音乐是形而上的具有哲学深度的艺术,是一种独立于根据律之外观察事物的方式;最后,从方法论出发,叔本华认为音乐完全孤立于其他一切艺术之外,是一种普遍性与清晰性都最高的语言。  相似文献   

9.
叔本华、尼采的唯意志论是一种哲学世界观,弗洛伊德的本能论则是具有一定科学性的哲学,他们之间具有一种内在关联,从而使弗洛伊德的思想汇入西方哲学源流之中。从弗洛伊德的本能学说看,叔本华和尼采的意志论都包含着一个内在矛盾,即无法在理论上逻辑地说明与生存意志及权力意志相反的现象,因为二者都共同缺失一个与生存意志或权力意志相对等的原则,这个原则就是死亡原则。  相似文献   

10.
生存意志论是叔本华哲学的核心部分.在西方哲学史上,叔本华第一次把意志提升为哲学的首要范畴,并将它与理智完全对立起来,把意志看成非理性的世界本体.就此而言,叔本华开了现代西方人文哲学的先河.  相似文献   

11.
老、庄、禅学追求的实际上是一种至高的审美境界。要进入这种境界.第一要预设一种绝对理念;第二.要确立“自然至上”和“道体浑然”的观念;第三。思维必须合乎“自然无为”和“直觉体悟”的原则;第四.还必须遵循“相反相成,圆融流转”的思维逻辑。中国古代艺术的至高意境大多由体道之心或禅悟之心所滋生和创造。体道精神的自由超拔和了无牵挂.在古代艺术意境当中皆有显现.同时也成就了国人艺术化和审美化的人生。  相似文献   

12.
庄子的美学思想以老庄的宇宙本体论和万物生化论为哲学基础,形成了鲜明的独特风格,在中国古代美学发展史上,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文章主要结合老庄哲学对其形美、德美、道美的美学思想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13.
南方派起源于老庄哲学,其在文学实践上推崇自然美,认为自然美远胜于艺术美,南方文学派滋养了众多的后世文人,这些文人当中,沈从文是其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14.
在对老庄学派养生思想的研究中,发现其思想理念对我们今天的生活仍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它不但在指导和增强不同年龄的各类人群体质、调适提高人们对社会生存压力的应对能力具有一定的作用,同时在引导人们在休闲生活中,注重慑养生活化,运用尚"动"尚"静"与大自然构成和谐一体的休闲体育文化,为推动现代休闲体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空、佛性、禅心、平常心、个体心灵、道、法门等范畴是佛学与洪州禅学共用的核心范畴,但洪州禅学对上述范畴都作出了迥然不同于传统佛学的阐释。这种阐释是在深入汲取老庄哲学精髓的基础上作出的。正是这种与传统佛学迥然不同的阐释,确立了洪州禅作为中国佛教独特的学理和实践方式,从而使禅宗在神州大地上空前兴盛。  相似文献   

16.
老庄思想是中国古代审美体验论的源头,老子提出的“味无味”、“以身观身”与庄子提出的“神遇”、“物化”等体道方法,都为后世理论家所吸收,并成为重要的审美体验方法。老庄的这些理论命题构成了古代审美体验论的理论框架,在今天仍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历来老子《道德经》五千言被认为是道家出世思想本源,然而事实是否如此?旨在通过对比老子与孔盂学说原典中对“欲”这一基本哲学命题的立论观点,论证老子与孔盂在“欲”的概念实质上有着“积极入世”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8.
以“无”为立足点,在“有无论”的广度中,重新阐释老子的哲学。鉴于目前对老子“无”的研究中存在不少误解,以至于低估了老子作为一代圣哲的智慧。从古今西方哲学家对“无”的论述中,尤其把老子的“无”与西方现代哲学大师海德格尔的“无”进行了比较,给予老子“无”的思想以客观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乱之由即为治之要,关闭乱之门,也便实现了不治之治,这是无为思想的逻辑基础,也是其要义所在。而"上志"为天下纷乱之门,因此,上欲治则须自治其志,因此,老子立"道"以为德旨,提出了"道恒无名,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的无为主张。守"道恒无名"即守道性本恒的空无状态,"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壮其骨",由"有名"而"无名",使内境空无,无分别心(名),无是非观(名),乃至无志(名),纯任百姓自然。"无志"即无为之旨的实质,体现的是"法自然"思想。"名"非"名称"义(否"名称说"),当是事物自命之名——"性","无名"即性之空无。如此,"道恒无名"与人性之情志观念相对立,成为一种超越现实的、形而上的性之空无存在,以其无我身、无我识而能纯任万物自然,成为人德性回归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20.
被誉为"平民作家"的老舍其实具有独特的精英意识。因其不同的生存语境,这种精英意识在不同阶段的小说中呈现出动态的流变。寄予在"二李"身上实干的精英意识,与老舍独处英伦,渴慕西方文化的境遇有关。小蝎和大鹰精英意识的缺失则隐含了老舍对现实境遇的失望和愤怒;瑞宣和钱默吟经过精神裂变,成长为民族精英,则说明经过民族战争的洗礼,老舍的文化更新意识得到了释放和升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