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姚宏昌 《早期教育》2006,(1):I0006-I0006
要提高教师的素质,必须重新构建合理、完善的知识结构。这种结构除了一般性的化知识外,还包括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  相似文献   

2.
研训教师的知识结构与中小学教师的知识结构有密切的关系,中小学教师的知识结构可以用“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一般文化知识”来表述,研训教师的知识结构也可以表述为这样四个组成部分,不过具有自己的特点——那是由研训教师作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参与者、帮助者、促进者和引领者的角色作用和自身的专业发展需要决定的。  相似文献   

3.
一对教师的知识结构问题,国内外不少学者都作过研究。我国的林崇德教授等人的观点有比较广泛的影响,他们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对教师的知识结构进行研究,认为教学活动是一种认知活动,教师知识作为教师认知活动的一个基础,从其功能出发,可以分为四个方面的结构内容: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文化知识。①一、本体性知识本体性知识是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如语文知识、数学知识等,这是教学活动的实体部分。传统上,教师的学科知识一直被放在首位。亚里士多德曾说,惟有知者才能教。确实,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教师要“授业…  相似文献   

4.
王学青 《青年教师》2004,(10):32-33
在联合国教科组织编写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有这样一段话,它告诫人们“今天世界整体上演变的速度如此迅速,以致教师和大部分其他职业成员从此不得不接受这样的事实,即他们的入门培训对他们的余生来说是不够用的,他们必须在整个生存期间更新和改进自己的知识和技术。”教师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除了转变观念外,更有一个知识结构更新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5.
分析英语学科特点,探寻中学英语教师发展的着力点.中学英语教师要着力于“两种知识”的储备并通过反思性教学形成实践性知识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解决语文教学专业性的前提是语文教师必须掌握专业的语文知识.语文教学的专业知识包括语文本体性知识,如语言学、文学和文章学等知识;条件性知识,如关于学生的知识、语文学习的知识和语文教学的知识等;同时,还要重点掌握将语文本体性知识和语文条件性知识结合起来在具体情境中应用的实践性知识.  相似文献   

7.
梁国杰 《教师》2008,(18):36-36
中外学者对教师知识结构的研究。对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有很多有益启示。外语教师教育应改变外语学科知识的呈现方式,强调外语教学实践知识的价值,促进外语教师解放性知识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正我国教育部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大量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即把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这是新时期对高职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为了达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一名合格的高职教师不仅要致力于积累知识和技术,还要努力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因为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可以使高职教师已有的知识和技术得到更大的发  相似文献   

9.
林倩 《宁夏教育》2005,(6):43-43
主体性知识。教师要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需求,要确保新课程实施的成功,必须具备厚实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更新知识的能力。教师只有具备了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更新知识的能力的时候,才有可能成为教学过程的真正能手,否则只能“照本宣科”,严重影响教育教学效果,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也就无威信可言了。  相似文献   

10.
教师的知识结构决定着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林崇德等从教师知识内容的角度,把教师的知识结构划分为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笔者以为这样的划分对一线教师的专业成长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教师的本体性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条件性知识是指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等相关的教育心理方面的知识;实践性知识是指“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景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具体地说,这种知识是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  相似文献   

11.
信息技术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性知识是被教师认可并在日常教育和教学活动中实际使用的、与情境相适应的动态知识体系,支配着教师的教学判断和决策,特别是在教学现场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研究在深入分析教师实践性知识内涵及其对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意义的基础上,通过对2010年1月份参加"辽宁省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培训班"中的50名教师的座谈和调查,得出了"队伍结构复杂、副科情结、业务繁重、对教学反思重视不够、教学研究活动流于形式以及参加培训机会太少等因素是影响信息技术教师实践性知识形成"的结论,提出了促进信息技术教师实践性知识健康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光子技术和电子技术之间的关系,光子技术在信息技术产业中的作用、地位和意义;就电子信息类相关专业的光子技术课程的设置、教学方法、内容等提出了改革的思路,并介绍了所进行的光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初步实践。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出台,信息技术课程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都发生很大的变化。如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科学合理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显得更为重要。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应用新教学模式进行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优化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教师专业知识结构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专业知识是教师教学的基石。在确立教师专业知识的认知论基础及分析已有关于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研究基础上构造了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开放性认知模型。  相似文献   

15.
对当前高职高专院校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存在的误区作了分析总结,并提出研究对策.必须清醒地认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误区,有针对性地采取多种对策,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真正实现现代信息技术和课程的有机整合,实现教育过程的最优化,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专业化是当前教师发展的目标和方向,专业化条件下教师的知识结构及其优化对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专业化条件下教师知识结构的基本构成、良好知识结构的基本特征以及构建、优化教师知识结构的基本途径等问题是发展关键。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中,信息技术课程是最年轻的课程,也是最特殊的课程,它正实现着从计算机教育走向信息技术教育,从技能训练走向信息素养教育的变革,它需要更多更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随着智能机器人竞赛被纳入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以来,机器人科技活动逐渐被许多教育者所认识和接受,它是一项集知识性、实践性和启发性于一体的活动.深受青少年的关注和喜爱。推进机器人教学活动无疑也将成为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趋势之一。  相似文献   

18.
在日常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个体知识经过个人不断的体验、感悟和反思所形成的对教学行为产生影响作用的全部知识。教师个体知识的教学价值通过创造性教学。丰富了教学内容以及教师“自为生命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知识传播更加便捷和迅速,知识传播和创新的速度加快;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隐性知识显性化问题必然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介绍了隐性知识显性化的作用与特点,分析了当前高校中教师隐性知识显性化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对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师隐性知识显性化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Researchers have shown a growing interest in science teachers’ professional knowledge in recent decades. The article focuses on how chemistry teachers impart chemical bonding,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opics covered in upper secondary school chemistry courses. Chemical bonding is primarily taught using models, which are key for understanding science. However, many studies have determined that the use of models in science education can contribute to students’ difficulties understanding the topic, and that students generally find chemical bonding a challenging topic.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eachers’ knowledge of teaching chemical bonding. The study focuses on three essential components of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PCK): (1) th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2) representations, and (3) instructional strategies. We analyzed lesson plans about chemical bonding generated by 10 chemistry teachers with whom we also conducted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about their teaching. Our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teachers were generally unaware of how the representations of models they used affected student comprehension. The teachers had trouble specifying students’ difficulties in understanding. Moreover, most of the instructional strategies described were generic and insufficient for promoting student understanding. Additionally, the teachers’ rationale for choosing a specific representation or activity was seldom directed at addressing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both PCK components require improvement, and suggest that the two components should be connected. Implications for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pre-service and in-service teacher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