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方法对大学一年级104名“体弱生”和96名普通生的体育认知和行为习惯等方面的信息研究后发现:“体弱生”形成主观上是对运动锻炼和健身知识缺乏了解,对体育运动的行为消极,内心缺乏运动兴趣和激情,运动习惯不良等不利于自身健康的因素;客观上是社交圈缺乏促动力和家庭成员对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参与性都较低。建议在大学体育教育过程中通过健康指导干预、心理干预及营造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等综合途径尝试解决。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笔者多次担任招聘教师无生上课环节的评委.通过对教师无生上课时的表现进行分类,希望能给更多年轻体育教师在招聘和体育教学活动时给予帮助和启发. 一、紧张遗忘型 再好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也需要教师教学设计环节完整、顺畅的表达出来,出现紧张和遗忘的教师在年轻教师身上表现的较多,特别是没有工作经验的教师最容易紧张.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紧张导致对教学设计内容的遗忘,二是因为遗忘导致情绪上的紧张.这多是因教师经验不足、准备不充分造成的,都会让考生措手不及.有的教师为了弥补失误,顾及到前面的内容却又在后面卡了壳;有的教师脖子上戴着哨子,却没有使用;有的教师一直重复某一个内容,却忘记后面的教学内容.教师一旦出现两次以上卡壳的情况,都会严重影响到自身的发挥.  相似文献   

3.
体育锻炼对伤残体弱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体育锻炼对伤残体弱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提出了促进伤残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经调查可知,普通高校伤、病、残、体弱学生占开设体育课学生的20%。然而长期以来该部分学生的体育课教学情况一直未做特殊情况对待,不仅没有通过体育课教学提高其身体素质,增强体质,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又增加了他们上体育课的种种心理障碍。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普通高校伤、病、残、体弱学生开设体育课的对策与设想  相似文献   

5.
对普通高校体弱、特形学生的体育教学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采用文献研究、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中山医科大学1994~1999年学生入学时身体素质、体质指数及教学实践进行综合分析,发现:身体素质呈下降趋势,体质指数基本合理但两极分布有加大的趋势,体弱、特形的学生不能适应当前常规的体育课教学;提出应当切实抓好中小学阶段的健康教育,根据现阶段的需要,增设特形生班,形成体育课教学目标层次多样化;初步研究了体弱、特形学生的分类标准问题.  相似文献   

6.
对北京市城区小学肥胖生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北京市城区小学生肥胖情况及其行为 -心理特征 ,对北京市城区 40所小学的15 7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 ,城区小学生肥胖率已达 19.5 4% ,男、女生差异显著 ;少儿肥胖主要是单纯性肥胖 ;肥胖生在饮食行为和运动行为方面与正常体重学生存在差异 ;肥胖生自我接纳程度较低 ,有自卑、孤独感 ,缺乏主动交往的信心。提示 :防治少儿肥胖症应以运动处方、改进饮食习惯为基础 ,家庭、学校应重视对学生行为矫正 ,并预防肥胖少儿的心理损害。  相似文献   

7.
运用控制论原理和方法去分析、研究体育教学过程,大大提高了人们对体育教学过程的认识,将教学过程看一个动态系统,对这个系统施加控制,使系统的动态变化按照所控制的方向发展,实珊这一控制的基础条件是反馈。教学中通过不同方式的反馈所提供的信息,不断调整教学活动,使教学过程达到最优控制。反馈应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准确性,二是及时性。准确性是指反馈信息的真实可靠,因为错误的情报会导致作出错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是我们关注、研究体育与健康问题的重点;其中,中小学生是重中之中;而中小学生中的体弱学生,虽然人数不多,却是个难点。如何对待、教育和培养他们,一直是个重要的课题。本文通过对体弱学生的基本分析,着重阐述了相应的教育教学措施与考评办法,力图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体育课程分层次教学是将体能和运动技能接近的学生集中在一组进行教学,大学新生体能和运动技能客观上差异,只有采取分层次教学更为合理性和科学性,才能充分地体现因材施教原则.南京工业大学对2011级新生采取强化班、普通班和提高班三个层次教学改革试点,对不同组别学生提出不同教学目标要求的教学改革实践探索,本文着重对“体育弱生”强化班教学改革作回顾,通过前后两次体质测试、体能和部分素质测试及体育认知等进行对比分析,指出了强化班教学试点过程中存在问题和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
体育教学中对"体弱型差生"的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体弱型差生是指身体素质、基本活动能力差的学生。在各类学校的体育教学中,体弱型差生是客观存在的。他们由于身体素质差,很多教学内容难以完成,对自己的学习能力缺乏信心,课中练习不积极,经常借故逃避练习,甚至旷课,对体育课、体育锻炼失去兴趣。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怎样对此类差生进行转化,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本人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浅谈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1.
笔者近年来对所上课班级学生,认真开展运动损伤的调查分析,本文着重阐述医科大学生运动损伤的发病特点、规律和原因,对预防运动损伤工作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搞好预防运动损伤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2.
<正> 中小学每班都有一些体弱的学生,他们因为运动水平低,常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此如何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下面介绍的是两种提高体弱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一、让距离跑不同水平的8名同学先站在终点线后(50米或100米跑),以终点线当起跑线。听到起跑信号后,同时向起跑线方向起跑。当第一名到达起跑线时,教师举旗为信号,其余同学估计自己到达的位置,并划一条线为自己的起跑线,第一名就以起跑线为起点。以后练习各自在不同的起跑线上,进行让距离跑比赛,要求每人以自己最快速度跑完全程。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安溪茶乡的凤城镇的华侨职业中专学校、湖头镇的慈山财经学校、虎邱镇的安溪茶校、金谷镇的陈利职校.四个镇四所职校的一、二年级的学生对体育课兴趣进行调查,因为这四所学校的中职生是比较多,因此选择研究对象对影响学生对体育课兴趣的思想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合理的建议。从目前的情况出发怎么样能更好的把握形势、明确目标,从而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的角度和方向。共同来探讨在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创新,让每一节体育课都能使学生们在欢乐中学到知识,在快乐中得到锻炼,使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兴趣,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以期能为安溪茶乡各中职学校的体育教育改革给出一点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15.
提高体弱学生身体机能的有效手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玉华 《体育科技》2001,22(3):73-75
为了提高体弱学生身体机能水平,对26名体育课不及格的女大学生进行十周强化性训练,结果显示,各项生理指标(肺活量、背力、握力、PWC170、晨搏、体脂%、6min跑距)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可使心肺功能、体力水平及身体素质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和增强.提示提高体弱学生的身体工作水平是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高考体育生的运动能力不仅取决于科学锻炼、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而且取决于良好的膳食及营养状况。文章主要运用调查法、访谈法、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山西省60名高考体育生的膳食及营养状况进行调查,并针对学生饮食中这些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和膳食,建议学生应提高营养知识,养成良好合理的饮食习惯,从而达到平衡膳食,以为高考体育生提高运动成绩提供合理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传统体育养生对体弱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传统体育养生运动的特点和体弱大学生在学习养生功前后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练习传统体育养生不但能够切实有效地改善体弱大学生身体素质,而且在练习过程中传统体育养生更能够给予练习者心态的调整和梳理,促进那些体弱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向着积极、乐观的方向发展。吕振宇  相似文献   

18.
通过问卷调查等方法对陕西省部分高校弱势大学生的健康及健身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省高校弱势生心理健康状况较差,自我保健意识淡薄,身体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健身活动项目单调,强度不足,质量不高;没有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不懂锻炼方法,经济因素是影响他们参与健身活动的主要因素。建议:在强调加强对他们进行经济救助的同时,积极采用多种渠道和方法,引导和支持他们参与健身活动。  相似文献   

19.
加强对体弱学生进行体育教学工作的意义高等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高度文化和科学知识的劳动者。为尽快地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化工亚、现代化农业和现代化科学文化事业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服务。要实现这一任务,就必须有大批的、身体健康的、全面发展的、又红又专的专门建设人材。而高等学校是为国家培养专门建设人材的主要阵地之一。高等学校所培养的人材质量好坏,就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建设事业。健壮的身体是担负起国  相似文献   

20.
通过文献资料查阅、专家访谈、网络文本分析、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上海目前体育公园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发现,上海现已建有40座体育公园,分布在12个区,这些公园多位于黄浦江以西,整体呈现北多南少、西多东少的分布特征;数量排在前三位的运动场地和设施是健身步道、篮球场及健身苑点;游客对公园的运动设施种类、公园位置及周围环境、到达公园的交通方式及便利程度关注度较高,总体对上海体育公园的满意度较高,但也提出了一些需要改进的方面。针对上海体育公园的现状,对于上海今后体育公园的建设也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