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在,周围变得空空荡荡的,除了粗脖子诺贝特,别的动物一只也没有。不对,应该说还有一只动物。不过,这只动物完全习惯了别人对他的忽视,首先是因为他太小,其次是因为他所从事的职业不太体面。尽管每个人都会觉得这种职业是有用的,而且能给别人带来舒适,但是大家仍然认为这种职业很粗俗,甚至连提一提都不愿意。他就是专啄虫子的犀牛鸟,名叫虫夹子小卡尔。他长着一张鲜红的、非常难看的嘴,靠啄食水牛、大象和河马身上的虱子为生。他不断在这些62动物的背上走来走去,在他们周身上下来回飞。小卡尔还没有离开这个地方。他不怕粗脖…  相似文献   

2.
林琳 《三明学院学报》2005,22(3):288-290
在新时期的少年小说创作领域,沈石溪是一位异军突起,硕果累累的作家。他的动物小说创作在新时期少年小说创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沈石溪的动物小说与写实性和拟人化的动物小说不同,以动物世界的酸甜苦辣来象征人类社会.指点人类成长过程中缺失了的优良品质,张扬作家的生命观与价值观。他的动物小说对当代少年成长具有深刻的警醒作用。  相似文献   

3.
儿子上幼儿园开始学钢琴,兴趣挺浓,把个钢琴当做大玩具了。此外,他还喜欢吃动物造型的饼干。一只狗、一只老鼠、一只兔子一口两口就吃光,我们就在边上故意赞扬说:“你胃口真大,一头猪你也吃得下。”喜欢动物大概是好奇心,他两岁时别人问他父母叫什么名字,他就指着我们说“鸡鸡,狗狗”。鸡狗是我们的生肖,是他误会了,但从中可以看出他对动物的迷恋。有一件事对我触动很大。那事发生在一个深秋的周末,我领他去逛自由市场。市场较拥挤,人来人往格外热闹。忽然耳边隐约传入“叽叽叽”的叫唤,儿子四下张望,寻找着声音来自何处。他…  相似文献   

4.
这是小学一年级的一堂说话练习课,练习用“是”字说话造句。“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爸爸是老师”、“大象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孩子们纷纷发表“见解”。就在这时,有个叫刘涛的孩子站了起来,他是个有名的捣蛋鬼,班上的女孩子见了他就赶紧躲开。“我是好……”听得出,他想说“我是个好孩子”,可没等他说完,同学们  相似文献   

5.
作者沈石溪,原名沈一鸣,被誉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他结合自己多年前在西双版纳傣族村寨插队落户时的生活体验.把自己对自然和生命的理解以动物小说的方式表达了出来。他以明朗而优美的语言和深沉的笔触,对动物社会进行了描写,揭示了动物之间的情感纠葛,  相似文献   

6.
一个多世纪的等待 1866年俄国动物学家凯塞尔在新疆阿拉套山发现一种长约20多厘米、手指粗细、浑身光滑、水陆两栖有点像蜥蜴的动物。这是他从未见过的,他断定这是一个重大发现,于是把这种动物带回了实验室并作了种属描述。 在以后的一百多年间,中国的、外国的专家曾多次考察新疆和哈萨克斯坦的天山、阿拉套山地区试图找到这种神秘的动物。一次次的失败后人们断定这种凯塞尔见过的动物已经灭绝了,不会再有人见到它们了。  相似文献   

7.
沈石溪早期动物小说讲究故事性和趣味性,主题囿于动物忠贞报国的旧模式。在他阅读了国外社会生物学作之后,创作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小说描写视角发生了转换,重在表现动物世界的“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他还对小说语体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8.
老虎布非是林中之王。一天,他召开大会,在会上,他说:“乌鸦这帮家伙表情呆板,老是在半夜里鸣叫,他们具有杀伤力很强的武器——粪蛋,有可能对我们发动战争,我们要把乌鸦赶出森林。”森林便开始了一场赶鸦行动。老虎带着追随他的动物用尽一切手段去攻打乌鸦。天上有他的爪牙——鹰;地上有各式各样的动物——狼、豹、熊……真是天罗地网,大有赶尽杀绝之势。  相似文献   

9.
问答一角     
问答一角问:科学家如何知道动物是否有色觉?答:科学家们说,这并不像了解公牛是否会冲撞红斗篷那样简单,有些证据是间接的。动物行为咨询委员会主席、动物行为学家博彻特博士解释说,间接方法就是检验动物在其自然界中的行为。他说,“一种方法是只看一下动物本身是否...  相似文献   

10.
《小学生》2008,(11)
内容简介 杜里特是个给人看病的乡村医生。因为懂动物语言,后来就成了动物医生.成了全世界动物界中一呼百应的人物。他有一帮动物朋友,和他一起云游天下。靠着动物们特有的功能,杜里特扶困济危,救人水火。这许多不可恩议的奇事,像糖葫芦一样,串起了一个又一个情节曲折。想象丰富的童话故事。妙趣横生。令人爱不释手。  相似文献   

11.
难忘的0分     
《小学生》2008,(4):31
怀特森先生是我六年级时的自然老师。第一次上课的时候,他给我们讲述了一种猫科动物——“凯迪普旺斯”。他说,那是一种生活在冰川时期的昼伏夜行的动物,后来由于不能适应自然条件的变化而绝种了。他一边讲述,一边还让我们传看这种动物的头盖骨,并要求我们认真记笔记。接着,还就这一动物进行了一次课堂测验。  相似文献   

12.
康德认为,“人,总之一切理性动物,是作为目的本身而存在的,并不是仅仅作为手段给某个意志使用的,我们必须在一切行动中,不管这行动是对他自己的,还是对其他理性动物的,永远把他当作目的看待。”人是目的本身,具有个性独立性,能自己选择自己的生活,有个人的权利、欲望、地位、价值和尊严。人是一切社会活动的主体,人一旦成为人,从根本上讲他就处于和自然界相对立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3.
动物问题是文学理论研究的新兴趋势,相关研究旨在拆解人类中心主义和动物与人类之间传统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重新思考动物与人类之间的关系。本文以扬·马特尔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为研究文本,通过其中的动物文化再现来解读动物他者,从中探寻动物与人类的相处之道,旨在引起人类对动物问题的反思,进而重新审视动物,承认动物的自身价值,维护动物的尊严。  相似文献   

14.
狼心狗肺     
从前,有一个书生,他心地善良,老实又聪明,见到谁有困难,他都会伸出双手给予帮助,甚至是动物们受到伤害,他也会尽自己的全部力量进行帮助。  相似文献   

15.
一日,彼得独自一人到动物园里去观赏动物。他只看了猴子,熊猫和狮子三种动物。这三种动物的总数在26只到32只之间。  相似文献   

16.
狮子扑水     
徐贤  雪娃娃 《家庭教育》2007,(6X):I0010-I0011
狮子是百兽之王,所有的动物都怕他,他一发怒,大家就会逃得无影无踪。 狮子爱听好话,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称赞他相貌俊美。其实狮子长得很丑,只是他从没有见过自己的长相。  相似文献   

17.
最好的老师     
邓笛 《广西教育》2007,(9C):1-1
惠特森先生是我上六年级时的自然科学课的老师。在给我们上的第一堂课上,他介绍了一种称为“长翼飞猫”的动物,说这种动物夜间活动,适应能力很差,早在冰河时代就全部灭绝了。他一边讲解,一边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头盖骨。我们认认真真地做了笔记。接着,惠特森先生对我们进行了一次小测验。[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问:昆虫死亡时为何翻倒成背朝下状?答:纽约的美国自然史博物馆的甲虫类管理员赫尔曼博士说,有些昆虫是这样,有些不是,还有一些或许根本没死。他说,首先在他多年的标本收集工作中,他没有在田野中发现许多死昆虫,因为它们很快就被其他动物清除了。他说,至于它们告...  相似文献   

19.
金城 《良师》2011,(1):27-27
从前,有位樵夫生性愚钝,有一天他上山砍柴,不经意地看见一只从未见过的动物。于是,他上前问:“你到底是谁?”  相似文献   

20.
<正>文化是人类存在的一种标志,作为动物之一的人类,怎样区别于其他动物呢?或者说,人类之所以成为人类,他的特征是什么呢?对此,有的学者着眼于人的社会,认为人是社会的动物,也有的学者着眼于人类的躯体的变化,认为人是直立的动物(由于不断劳动的结果)。这些当然是很重要的看法。近年来,有些文化人类学者,把“文化”作为人类存在的特征。因为即使是那些高级动物如猩猩、猴子之类,也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