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人也幽默     
书低一生赁僧房读书,每日游玩。午后归房,呼童取书来。童持《文选》,视之曰低;持《汉书》,视之曰低;又持《史记》,视之曰低。僧大诧曰:"此三书熟其一,足称饱学,俱云低,何也?"生曰:"我要睡,取书作枕头耳。"  相似文献   

2.
伯虎对门一富翁之母七十寿诞,求诗于伯虎。伯虎援笔书曰:"对门老妇不是人——"富翁见书而惊。又书曰:"好似南山观世音。"意稍释。第三句曰:"两个儿子都是贼——"见之,又不觉失色。续更书曰:"偷得蟠桃献母亲。"富翁怏怏持之去。(改写自清·褚人获《坚瓠集》)  相似文献   

3.
和尚敬茶     
<正>(根据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一个故事改编)原文:灵隐寺僧某,以茶得名,铛臼皆精。然所蓄茶有数等,恒视客之贵贱以为烹献;其最上者,非贵客及知味者,不一奉也。一日,有贵官至,僧伏谒甚恭,出佳茶,手自烹进,冀得称誉。贵官默然。僧惑甚,又以最上一等烹而进之。饮已将尽,并无赞语。僧急不能待,鞠躬曰:"茶何如?"贵官执盏一拱曰:"甚热。"启示:主要讽刺了两类人,一类是趋炎附势的势利之徒;另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古人对坐姿很有讲究,因为它是礼仪的一个方面。贾谊在《新书·容经》里是这样规范坐姿的:"坐以经立之容,(h9ng,胫骨上部,股骨下部)不差而足不跌,视平衡曰经坐,微俯视尊者之膝曰共坐,仰首视不出寻常之内曰肃坐,废首低肘曰卑坐。"  相似文献   

5.
<正>一、欲求功名拜禄神禄神信仰来源于原始的星辰崇拜,民俗中又称之为"文昌帝君"禄星"等。《史记.天官书》中说:"魁戴匡六星曰文昌宫:一曰上将,二曰次将,三曰贵相,四曰司命,五曰司中,六曰司禄。在斗魁中,贵人之牢。"其中的司禄,就是专管人间功名利禄的禄星。《北堂书钞》引《荆州星占》说:"文昌  相似文献   

6.
中学《中国历史》第一册(1980年版)第58页,曾讲到西汉大臣陆贾与汉高祖论治国之道。这个故事见于《史记》卷97《郦生陆贾列传》,原文是:"陆生(陆贾)时时前说,称《诗》、《书》。高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昔者吴王夫差、智伯,极武而亡,秦任刑法不变,卒灭赵氏。乡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高帝不怿而有惭色,乃谓陆生曰:'试为我著  相似文献   

7.
郢书燕说     
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而过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国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治则治矣,而非书意也。  相似文献   

8.
郢书燕说     
郢人~①有遗~②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而误书~③"举烛"。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国受书而说~④之,曰:"举烛者,尚明~⑤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⑥王,王大悦,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今世学者,多似此类。战国·韩非子《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注释】①郢(ying):春秋时楚国都城。郢人,指楚国人。②遗(wei):送交。③误书:指书信上误写了"举烛"两字。④说:解释。⑤尚明:崇尚明察。⑥白:禀告。阿紫译读有个楚国人夜里要写一封送交燕国丞相的信,觉得烛光昏暗,就对持烛的人说"举烛",因为明烛高照,才看得清楚。结果他不觉竟把"举烛"二字误写在信上了。收到  相似文献   

9.
六书新证     
一六书的排列次序六书之名始见于《周礼》.《周礼·地官·保氏》:"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这里虽提出了六书之名,却没有六书的具体内容。西汉末年,刘歆在《七略》中对六书做了详细地叙述,后来班固采录于《汉书·艺文志》:"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  相似文献   

10.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村。" (《公冶长》)  相似文献   

11.
文言趣读     
一呆役押罪僧一呆役押罪僧赴州府,临行恐忘其事,细加查点,又自编二句云:“包裹雨伞枷,文书和尚我。”途中时时熟记之。僧知其呆,以酒灌醉,剃其发以枷套之,潜逃而去。役酒醒曰:“且待我查点:包裹雨伞,有。”抚颈曰:“枷,有。”见文书,曰:“亦有。”急惊曰:“和尚何之?”顷之,摸其光头曰:“喜得和尚尚在,然”我“何以不之见?”(选自《笑林》)  相似文献   

12.
书犬马事     
欧阳公在翰林,常与同院出游。有奔马毙犬,公曰:"试书其一事。"一曰:"有犬卧于通衢,逸马蹄而杀之。"一曰:"有马逸于街衢,卧犬遭之而毙。"公曰:"使子修史,万卷未已也。"曰:"内翰云何?"公曰:"逸马杀犬于道。"相与一笑。(选自《古今潭概》)  相似文献   

13.
《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有一段记录司马迁心路历程的精彩文字:于是论次其文。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幽于缧绁。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身毁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里,演  相似文献   

14.
[原文]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良尝从容步游于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①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欧②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日:"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日:"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日:"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日:"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日:"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日:"当如是."出一编书,日:"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③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相似文献   

15.
秀才读别字     
曩有一秀才,喜读书,然别字甚多。一日,适有友人造访,见而问之曰:「兄看何书?」答曰:「《水许》。」友人异之,曰:「书亦甚矣,然《水许]一书,实所未闻。请教书中所载,均为何人?」答曰:「有一李达。」友曰:  相似文献   

16.
郢书燕说     
<正>【原文】郢(yǐnɡ)人有遗(wèi)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而误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受国书说(yuè)之,曰:"举烛者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说(yuè),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今世学者,多似此类。——(《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解析】楚国郢都有一个人要写信给燕国的相国。因为是在夜晚写信,当时照明的火炬不太亮,就对拿火炬的侍从说:"举烛。"即把烛火举高一些。他随手错误地在信上写  相似文献   

17.
节选文段昔有一僧人,与一士子同宿夜航船。士子高谈阔论,僧畏慑,拳足而寝~①。僧人听其语有破绽,乃曰:"请问相公,澹台灭明~②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曰:"是两个人。"僧曰:"这等尧舜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曰:"自然是一个人!"僧乃笑曰:"这等说起来,且待小僧伸伸脚。"(节选自张岱《夜航船》)注释①拳足而寝:蜷缩着睡觉。②澹台灭明:春秋时人,为孔子弟子。澹台为复姓。  相似文献   

18.
<正>(根据《北窗炙輠录》中的故事改编)《北窗炙輠录》是南宋施德操所撰的史料笔记,对研究宋代学术思想与社会历史颇有参考价值。【原文】禹锡高祖,谓之陶四翁,开染肆。尝有紫草来,四翁乃出四百万钱市之。数日,有驵者至,视之曰:"此伪草也。"四翁曰:"何如?"驵者曰:"此蒸坏草也,泽皆尽矣。今色外阙。实伪物也,不可用。"四翁试之,信然。  相似文献   

19.
涸辙之鲋     
阅读链接一 涸鲋 庄周①家贫,往借米于其友.友曰:"俟我得金②,以二百金借于子,可乎?"周忿然曰:"周昨日来,有呼于路中者,回首视之,见车辙中有涸鲋③焉,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有升斗之水足以活④我否?'周曰:"诺,我将取西江之水以活子,可乎?"鲋鱼曰:"我只须升斗之水,足以活矣.君言如此,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矣."  相似文献   

20.
姜启时 《新高考》2007,(11):22-23
苏秦(苏秦)出游数岁,大困而归。兄弟嫂妹妻妾窃皆笑之,曰:"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逐什二以为务。今子释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苏秦闻之而惭,自伤,乃闭室不出,出其书遍观之。曰:"夫士业已屈首受书,而不能以取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