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电影产业高速发展,大片产出不断,累计票房增长迅猛.在大片盛行的同时,也不乏有《冈仁波齐》《喜马拉雅天梯》等"黑马"出现,这样一批小众电影在被不被看好的情况下成功逆袭,口碑、票房双丰收.广受好评的小众文艺电影《冈仁波齐》,它的类型明确、故事情节引发观众共鸣、"遇见"观众式宣发策略,这些成功因素对小众电影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2.
中国新生代电影大片消费偏好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国内一线城市出生于1980-1999年的新生代消费者的电影大片消费偏好进行了调查研究,总结了他们对电影类型、电影产地、观影档期、观影动机等方面的基本消费偏好特征.据此,我们提出了电影大片的营销策略,以期为相关决策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跨文化传播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电影作为大众传播媒介,是跨文化传播的一种重要的传播手段。《变形金刚3》的成功无疑是跨文化传播中的一个典型案例。本文从电影内容、语境解析以及文化营销策略三方面对它的跨文化传播策略进行分析,并对中国电影全球化进行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4.
徐妙菊  章勤 《新闻实践》2007,(11):19-20
相比往年多个台风,今年的"罗莎"非常特殊。针对特殊的事件,需要特殊的报道手段。"罗莎"来袭,今日早报运筹帷幄,在调兵谴将、运用独特报道策略、拿捏新颖报道手法上,倾注了更多的心思。运作策划:大事件需要大制作跟电影大片一样,新闻大事件需要大制作,以大气势取胜,以强磁场吸人。而大主题往往包涵纷繁芜杂的内容,体现在纸质媒体上,必须用一根明线或暗线把它们串起来,造成磅礴气势,给读者震撼感。  相似文献   

5.
罗娟 《出版广角》2018,(15):55-57
近年来,伴随着中国电影票房节节升高,电影营销策略也不断推陈出新.文章从定位种子观众、平台选择、内容运营和期望管理四个方面,对2017年大热的电影《前任3》的营销策略进行深入剖析,以期为中国小成本剧情电影提供营销方面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陈洁 《东南传播》2023,(12):63-67
较高的语言门槛及制作的参差不齐使得闽南语电影长期处于市场边缘。如今,全媒体时代为闽南语电影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立体化的传播路径和多元的传播内容对其传播力的扩大起到了重要作用。作为国内第一部闽南语院线电影,本文将基于电影《蕃薯浇米》的传播效果,探讨闽南语电影传播的共性问题,并提出整合传播渠道、利用电影节政策扶持、传播内容创新表达、助力本土微电影制作等传播策略,为闽南语电影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2010年,在世界电影版图上,除了3D电影独头,也涌现不少在艺术形式与思想内容上都很出色的电影佳作,而风行景史诗大片和魔幻电影却在 2010年走入低谷……  相似文献   

8.
华莱坞大片经过十年的发展形成了以张艺谋、冯小刚、姜文、周星驰、徐克、吴宇森、李安、成龙、李连杰等为主的电影品牌,但是,在品牌发展中却存在市场意识不强,缺少核心定位等问题。华莱坞大片品牌应该采取以市场需求、以导演和以绝对优势作为品牌核心的定位策略。  相似文献   

9.
2011年,国产中小成本电影屡创佳绩。为了从被国内外大片挤压的狭小的电影市场中突出重围,中小成本影片越来越重视电影的营销策略。《失恋33天》和《钢的琴》分别是2011年中国电影市场中"小成本高票房"和"小成本高口碑"的典范,通过分析其营销策略来探寻国产中小成本电影的宣传发行之路。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电影文化传播策略检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全球化语境下 ,文化传播的单向度特征日益明显 ,双向性诉求被忽视 ,民族文化的主体性和独特性受到削弱。中国电影是中国文化形象的传播载体 ,承担着民族国家的历史重任 :不仅要传播时代的、民族的文化精神 ,而且要树立国际传播视野中的现代“中国形象”。当前中国电影在跨文化传播中存在严重的“失语症”问题 ,本文试图站在国际化的视角 ,从传播内容、传播方式和传播效果三方面入手 ,检讨中国电影文化传播策略上的失误与偏颇 ,探索中国电影的文化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1995年以来韩国电影产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从发展历史、制度建设、融资途径、发行流通体系、大片策略、电影节等方面探析了韩国电影迅速发展的原因,并就其明显的文化产业特征与文化力量进行解读,最后对2006年以来韩国电影发展乏力的新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新世纪以来,中国电影借鉴国外大片经验,由《英雄》开始,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进入"大片时代"。中国大片重视商业包装,票房成绩喜人,但精神内涵的贫乏也饱受批评。中国电影要批判,更要建设;要坚持商业包装和精神内涵并重,表现出中国特色和文化内涵,在场面宏大之外探索更广阔的艺术空间。惟有如此国产电影大片才能有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3.
"大片"在国家软实力提升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中小成本电影在国家软实力提升方面也有不可忽视的价值,其对主流价值的关注、普适价值的构建、艺术探索的努力以及其存在本身都是国家软实力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主旋律电影的突围很大程度取决于主旋律电影形成"类型化"叙事模式,以及商业化运作的成功。电影《湄公河行动》堪称主旋律电影成功的典范,并且在叙事策略方面都达到新的高度。分析主旋律电影的叙事策略创新,对主旋律电影的创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主旋律电影承担着文化传播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一、中国电影的海外推广和中国电影大片的意义中国电影的海外推广或者说走出去工程是中国电影的一个重要的使命。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全面对外开放后中外文化交流的日益密切(包括1979年中美建交),中国电影海外推广的力度、深度、广度都大为加强。  相似文献   

16.
陈小艳 《青年记者》2012,(17):53-54
何谓中国式大片 “大片”一词最早见于1994年,百度百科归纳了构成大片概念的四个必要条件:1.高含金量,包括高投资和高票房;2.高科技制作;3.高文化品位;4.大片的时长一般不少于100分钟,两个多小时的大片最常见. 不可否认,大片是市场经济时代电影艺术的产物.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周星对此分析道:“大片的出现,是电影市场意识确立的标志.俗称的‘大片’来自于商业机制主导下的美国电影,大片的出现自有其背景,它符合市场投入产出的规律,还造就了电影投资渠道的国际化、多样化的现实.”  相似文献   

17.
朱敏  钟骥 《档案管理》2021,(6):84-85
电影艺术档案,是电影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电影艺术档案的价值与保护策略为主要研究内容,针对电影艺术档案的价值和保护策略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多内容的分析和探讨,结合笔者在电影艺术档案相关领域的科研经验,提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保护策略与科研建议,给相关从业人员以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支持.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高概念电影作为好莱坞大片的操作范式,曾经在国内引起注意但未起波澜。除了电影制度和市场不成熟的原因之外,国产电影人对于电影文化传播的误区也致使如今华语大片迟迟不能走出国门,获得全球性的影响力。面对华语电影业急需成长起来的整体实力需求以及构建"华莱坞"电影产业力量的目标,本文试图借鉴高概念电影的操作流程,为后大片时代的"华莱坞"电影创作提供操作经验,并借助于文化研究中"hybridization"这个词语,为中国式大片提供走出去的内涵式文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田园 《东南传播》2013,(6):57-58
作为新世纪以来中国电影史上的独特存在,中国电影大片的出现与发展对深化对电影本性的认识,促进电影艺术的丰富和发展,推进我国电影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以及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探讨其意义和作用,有助于理性认识中国电影大片并促进大片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式大片一般指中国拍摄的大规模、大制作、明星阵容大、投资大的影片。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中国式大片引领着当今中国电影的走向,中国电影似乎是找到了发展之路。实则不然,"高票房,低口碑"成为了中国式大片的标签,中国式大片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