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拙作《从"六国共修"看麦积山石窟历史》(刊《敦煌研究》1995年第4期),引起了张学荣及何静珍二先生的重视,撰文《再论麦积山石窟创建时代及最初开凿的洞窟──兼与张宝玺先生商榷》,刊《敦煌研究》1997年第4期。张何文很长,涉及的内容很广泛,几乎是每事必论。但就其和我商榷的实质问题,主要集中在下述两点:一是石岩寺的名称,是出现于后秦(姚秦),还是北魏,这个问题关系到麦积山石窟的一段历史问题。二是公认现存最早的洞窟之一的第78窟,佛台上有没有后秦(或西秦)层,其造像是北魏,还是后秦?对于前文提出的"六…  相似文献   

2.
徽县竹林寺石窟窟龛及造像在陇南及徽县境内现存石窟寺中至为古朴。从窟龛及造像特征看,竹林寺石窟具有北魏时期特点。竹林寺石窟曾遭北魏太武帝"灭佛"之浩劫。从历史地理及佛教遗迹的分布看,竹林寺石窟北朝时期就已经存在。窟形(如单身佛龛)及造像与麦积山石窟、法镜寺石窟北朝至隋唐间窟龛及造像风格相近。综合多种相关因素推断,竹林寺石窟当开凿于十六国时期、北魏早期。  相似文献   

3.
徽县竹林寺石窟窟龛及造像在陇南及徽县境内现存石窟寺中至为古朴。从窟龛及造像特征看,竹林寺石窟具有北魏时期特点。竹林寺石窟曾遭北魏太武帝"灭佛"之浩劫。从历史地理及佛教遗迹的分布看,竹林寺石窟北朝时期就已经存在。窟形(如单身佛龛)及造像与麦积山石窟、法镜寺石窟北朝至隋唐间窟龛及造像风格相近。综合多种相关因素推断,竹林寺石窟当开凿于十六国时期、北魏早期。  相似文献   

4.
麦积山石窟崖阁建筑初探董广强佛教自东汉之初传入中国以来,由于封建统治者的极力提倡,在南北朝时期达到了发展的高潮。全国各地处处建塔立寺,石窟寺的开凿也盛极一时,敦煌莫高窟、天水发积山石窟、大同云岗石窟、洛阳龙门石窟都开于这一时期。而佛教在兴盛的同时,也...  相似文献   

5.
韦正  马铭悦 《家教指南》2022,(5):97-110
对河西早期石窟与炳灵寺第169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第74、78窟关系的梳理表明,早期石窟在河西的传播并不一定由西到东,还应存在跳跃或迂回现象。长安佛教可能对炳灵寺和云冈石窟都产生了很大影响,而且长安与河西早期石窟一样可能也都有自己的独特来源。长安佛教在北中国早期石窟史中的地位值得继续仔细评估。  相似文献   

6.
佛教石窟艺术,在我国历史上随着佛教的传入而流行起来。甘肃是古代中西交通的要道,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佛教石窟广泛分布,至今,不但有敦煌、麦积山、炳灵寺三大名珠,而且在陇东地区,亦有泾川王母宫及南、北石窟寺等比较重要的遗存。一、泾川王母宫石窟王母宫石窟,位于泾川县城西二里泾河与汭河交汇处的绝壁石岩上,今存一大窟,在《泾州志》中称为“大佛洞”。泾州自周、秦以来就是中原地区通达西北的要道,也是丝绸之路东段靠近古都长安的重要站口,历代皆为边陲重镇。传说公元前十世纪,周穆王西游与西王母在此地相会。当时的泾州一带,属于周王朝辖地边缘,居住着被称为“犬戎”的少数民族,所以,西王母很可能是当时西北地区母系氏族部落的一个酋长。在古史传说中,西王母“如人虎齿,蓬发戴胜”(《穆天子传》)。两汉时期,儒学与道教巫术原始神话传说相结合,把西王母尊为能致  相似文献   

7.
甘肃石窟雕塑艺术概论胡同庆甘肃石窟规模宏大,数量众多,内容丰富,历史悠久,实属全国之冠。甘肃石窟主要是佛教石窟寺,而洞窟建筑、雕塑、壁画是佛教石窟寺的三个基本要素,其中雕塑——人们的膜拜对象——是石窟寺的主体。为此,介绍和专论甘肃石窟雕塑艺术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8.
佛教供养人主要是修造佛教建筑的出资者,即布施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佛教石窟中供养人亦会表现现实生活中人物的真实面貌。本文以麦积山石窟北朝的佛教供养人雕塑及壁画为切入点,对其服饰特征进行分析研究,推导出复杂的演变过程,探求其特征来源。  相似文献   

9.
甘肃自古以来为东西方文化汇集交流之地,随着佛教的东传,甘肃成为我国佛教传播,弘扬佛法的中心地区,作为集佛教文化精髓于一体的石窟寺相应地落户并广布于此。甘肃石窟寺集中了我国乃至世界佛教石窟寺精华、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完整的时代序列、特殊的地域分布等特点。是研究我国古代社会以及东西文化交流的活化石和资料库。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从历史地理学角度就甘肃省石窟寺的时空分布特征做了简要的述论。  相似文献   

10.
凡与佛教有关的山,理应有记录佛教于此山开创、传承和发展的历史记载。对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九华山,最早、最为珍贵的这一“记载”,是费冠卿的《九华山化成寺记》。随着九华山资源的全面开发,这篇记载的历史价值和现实价值,必将得到“与时俱进”的开发。  相似文献   

11.
鲁班窑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武州山南麓,与云冈石窟隔河相望,据文献记载为北魏时期尼寺的附属石窟.2014至2018年,云冈石窟研究院对鲁班窑石窟进行维修、保护的同时,进行了考古调查.该石窟现存三座洞窟,窟内雕刻风化严重,但雕刻内容仍可辨析.根据该石窟的现存遗迹以及出土遗物可判断其为统一规划、设计的皇家石窟寺.鲁班窑石窟对于研究北魏平城地区石窟寺的布局、兴衰,北魏佛教艺术的特征以及"云冈模式"对我国石窟寺的影响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2.
凉州石窟,是我国早就见于史册记载的一座相当重要的石窟寺。在我国石窟发展乃至整个佛教艺术发展史上,均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自唐代以后,由于不再见于史册,尽管许多美术史家和佛教史家,在提到早期佛教艺术和佛教的发展与信仰时,总要按照原来的史料提上那么简短的几句,然而,它以后的情况如何?有无发展?是否存在?如果说  相似文献   

13.
大足宝顶大佛湾西方净土变相胡良学西方净土变相,在佛教艺术中常见。在中国石窟中,敦煌有之,云冈有之,龙门有之,麦积山有之;在四川的巴中南龛、旺苍佛子岩、梓潼的卧龙山、丹棱郑山、邛崃石笋山、资中北岩、安岳云峰寺、夹江千佛岩、荣县大佛岩、千佛岩、罗汉洞、大...  相似文献   

14.
巩义石窟寺是北魏皇室开凿的一座石窟,是我国历史上极为重要的石窟之一,它的开凿仅在龙门石窟之后,其形制也与龙门石窟有很大相似之处。当时,孝文帝创建了寺院,宣武帝时开始凿石为窟,刻佛千万像,后来的东西魏、唐、宋时以陆续在这里刻了一些小龛,从而形成了巩义石窟寺。在石窟寺中存有许多精美的浮雕,如帝后礼佛图等,但其石窟中的飞天形象,却更具魅力。飞天在我国佛教图像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从它的源起,传播到广泛流行,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文化环境和传统思想、传统审美下演进的。本文将联系巩义石窟寺中的飞天形象,来阐释"飞天"这一形象在中国的传播及发展,以及对于佛教及佛教美术所产生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麦积山石窟北魏造像艺术植根于深厚的民族文化基础上,率先创造了佛教美术的民族化样式。以鲜明的现实主义风格影响了后世石窟造像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麦积山石窟是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它是国内外著名的雕塑艺术宝库。本世纪40年代学术界就开始进行研究。1941年冯国瑞编写的《麦积山石窟志》和1942年容媛撰写的《天水麦积山发现石佛窟》,可以看作研究工作的开端;1990年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编的《石窟艺术》,可谓研究工作的高潮。先后共发表论文70多篇,出版  相似文献   

17.
1941年冯国瑞先生前往麦积山考察,对麦积山石窟进行编号,这是学界首次为麦积山石窟编号。1944年,冯先生又前往麦积山作编号说明,并绘平面草图,撰成《调查麦积山石窟报告书》呈报当时的国民党甘肃省政府。如今冯先生所绘平面草图已佚,导致冯先生所编洞窟无从知晓,笔者根据冯先生《天水麦积山石窟介绍》一文,对先生所编窟号与现行窟号进行了考对研究。  相似文献   

18.
炳灵寺石窟包括上寺、下寺和洞沟区三部分。现存洞龛216个,壁画约1000平方米,造像近800尊。开创于西秦,经北魏、北周、隋、唐、宋、西夏、元至明,历代续有开凿修缮。特别是第169窟开凿于西秦建弘元年(420年),窟内保存着我国石窟中最早的造像题记和西秦时代的造像及壁画,反映了我国早期佛教艺术的风格特点,为我国石窟断代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标尺,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由王亨通、杜斗城主编的《炳灵寺石窟研究论文集》收录了自50年代以来至今天空炳灵寺石窟的论文、介绍60余篇,由炳录寺文物保篇所编印…  相似文献   

19.
正2017年1月17日,甘肃省直石窟管理机构整合移交仪式在敦煌研究院兰州分院举行。根据甘肃省政府的决定,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炳灵寺文物保护研究所、北石窟寺文物保护研究所三家石窟管理机构,正式整建制划归敦煌研究院统一管理。甘肃省、市、州相关领导干部40余人参加了此次仪式。仪式由省文物局马玉萍局长主持,甘肃省夏红民副省长做了重要讲话,并提出三点要求,确保省直石窟管理机构  相似文献   

20.
库车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北缘,古称龟兹,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镇。《后汉书·班超传》记载班超给汉章帝的奏折中说:“若得龟兹,则西域未服者百分之一耳。”《太平御览》卷八九五记载前秦吕光在讨平西域后上疏符坚说:“惟龟兹据三十六国之中,制彼王侯之命。”可见其历史地位之重要。从公元一、二世纪佛教传入龟兹,到公元十三、四世纪伊斯兰教统治龟兹为止,在这一千多年,龟兹一直是一个佛教兴盛的地方。《晋书·四夷传》记载:龟兹“俗有城郭,其城三重,中有佛塔庙千所。”《出三藏记集》卷十一记载:“拘夷(即龟兹)国,寺甚多,修饰至丽,王宫雕镂立佛形象,与寺无异。”此书还具体介绍了龟兹的佛寺与僧尼数目:“达慕蓝(百七十僧),北山寺名致隶剑蓝(六十僧),剑慕王新蓝(五十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