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翟秀凤  周智敏 《今传媒》2011,(10):41-43
近年来,提高自身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发出中国声音是中国媒体对外传播的重要目标。国际话语权并不简单等于发出自己声音的权力,更是使自己的声音被广泛获悉的能力,因而了解并赢得国际受众是赢得国际话语权的重要前提。在华留学生是国际受众群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调研,可以较为全面的了解在华留学生的中国媒体使用和认同情况,进而为中国媒体有效地开展国际传播,提高国际影响力提供有益的借鉴。中国媒体影响力日渐提高,但是语言障碍、西方媒体为中心的传统国际传播秩序、内容吸引力不高、打入国际市场步履维艰的现状仍然制约着中国声音的发出。因此,建构中国媒体的国际公信力体系,必须针对国际受众的特征进行传播。既要拓展对外传播渠道,又要促进文化交流和媒体传播的互动;既要遵循传播规律,又要融入国际话语体系;既要善于运用国际传播的技巧,又要正确处理"传播"与"宣传"的关系,综合提高媒体的国际公信力。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国力提升,国际社会特别是西方世界对中国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同时,西力媒体和民众对中国的不理解和疑虑,也随着中国国力上升而被放大.这一点在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表现得尤为明显.在中国综合国力迅速发展并赶超西方强国的新形势下,中国的外宣事业又迎来了新的挑战.中国有必要加大外宣力度,在国际上掌握更多话语权,传播中国声音,为自己的合法利益辩护.  相似文献   

3.
正长期以来,国际传播学研究、特别是西方传播学研究成为我们研究的样板。在各个领域,都不难看到使用西方传播学框架或概念来解释中国现实的案例。但是,在国际传播学界,对已有的概念、理论有诸多反省、批评。本文将以第63届国际传播学年会(ICA)和第56届国际传播学与媒介研究年会(IAMCR)为例1,描述并讨论在国际传播学界正在经历的危机和挑战。  相似文献   

4.
广播剧是广播文艺节目中的一朵绚丽之花,是纯声音艺术作品。声音靠电波为传播媒介,是受众只能从听觉中才能感受到和欣赏到的艺术,被人们称为“看不见的戏剧”。广播剧有自己的技巧———声音语言。没有对广播剧声音特点的了解,不懂得这门语言艺术,搞好广播剧是不能想象的。为此我们需要对所从事的艺术有一个可能性的了解。广播剧还有一个其他戏剧门类都不具备的特点,那就是听众会通过剧中的声音不自觉地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产生丰富的联想和视象,这就大大加强了广播剧所要表现的广度和深度。声音能塑造各种各样的人物和空间,实实在…  相似文献   

5.
从美伊战争看阿拉伯语媒体对话语权的争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伊战争的爆发,同时带来了男外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新闻战争。在对这场战争的报道中,一批阿拉伯语媒体脱颖而出,通过自己的强势传播话语,打破了原有的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媒体垄断格局,给全世界带来了来自阿拉伯世界自己的声音,开始了他们对世界新闻秩序话语权的争夺。  相似文献   

6.
《出版参考》2005,(6):1-1
我们每天有无数倾听和阅读的机会,被无数的声音告之这个世界是什么。我们对这些声音感到如此的熟悉,好像它们是从我们自己身体里发出来似的。在消化和重现这些声音的过程中,惯性式的思维方式使大多数人感到稳定而从容,没有人诉说隐匿在黑暗中的不适。但是,当话语格局开始包容个体不同声音的时候,当主流话语不断展开与民间话语的对话的时候,  相似文献   

7.
大众传播领域的斗争已成为国际关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方面,中国一直都在与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角逐.如果能建立一个良好的国际传播环境,让广大的第三世界国家有更大的声音为自己说话,提高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那么建立一个和谐、安定的国际关系将会更加容易.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西方媒体以其意识形态为中心设置议程,配合国际传播力优势和"扒粪"传统,使得国际舆论过度关注中国的阴暗面.面对西方媒体在报道中国时的偏见和"淆乱事实",中国媒体并不是没有相关报道"以正视听",但对这些声音,西方媒体习惯加上如"据中国官方辩称"、"来自中国的报道"一类的标签,将其归为可疑信息.  相似文献   

9.
牛天 《新闻传播》2010,(1):104-104
突发事件的报道已成为我国乃至国际上新闻报道的热点。面对西方国家带有偏见的失实报道,中国真正的声音被国际口水淹没,中国传媒在国际舆论上处于被动状态,甚至有沦为西方媒体傀儡传声筒之险。在处理这个问题上,我们除了揭露那些指鹿为马的西方媒体的失实偏见报道之外,应该总结突发事件报道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国际话语权一直被西方控制。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快速发展,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但中国在国际话语中的被动局面并没有因此得到根本改变,国际舆论西强我弱仍为基本态势。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的历史上这一直是悲剧:生生不已的芸芸百姓总习惯于知足常乐的自我告诫,总被罩在泱泱大国、古老文明的神圣光环之中,而无论是真的身处盛世还是濒临灭顶之灾,在社会的知识层中却又总是传出些微弱的“盛世危言”和绵绵不绝的忧患之音,尽管这声音常常被淹没在一片歌舞升平之中。忧患意识、危机意识,作为中国知识层表现自己存在价值的一种外化形式,却始终没有溶解于全民族的心理结构之中。  相似文献   

12.
国内国际的业界、学界,对于动画片的声音艺术方面的研究较少。作为视听艺术的动画片,如果只重视画面语言的丰富与生动,忽视声音语言对揭示主题、渲染气氛、  相似文献   

13.
丁莉 《东南传播》2014,(6):69-70
新闻界一直被寄予厚望,被认为是公众舆论的代表,民主社会的象征。西方世界甚至将新闻界的社会地位定位于独立于立法、行政、司法之外的第四权力。"舆论"一词,虽在学界还未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界定,但是它的存在和影响力却是真实存在的。对于舆论、大众传媒在民主社会中扮演的角色也是学界长期争议的议题。传统媒体长期掌控话语权而较少反映公众的声音,新媒体恰恰弥补了这个一直为人诟病的弊端,因而吸引了诸多网友围观。网络舆论也为各大媒体提供争相报道的热点。本文将围绕舆论形成过程中的几个方面着手,试图解析新媒体环境下公众舆论繁华背后的一些困境。  相似文献   

14.
[主持人语]在如何处理二战后期即将战败的德国和日本的问题上,美国的政策明显不同:一方面是不遗余力地摧毁德国的“文化特殊性”,使其不可能成为为纳粹德国的罪行进行辩护的理由;另一方面,又以“文化特殊性”为托词,以保留日本的天皇体制以及大部分帝国时代的行政机构。换言之,德国民族的心理结构在被摧毁之后再按照“西方”的模式重新建构起来,即德国人开始以“西方”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历史,发现那是一段罪恶史;但日本民族的心理结构并没有被摧毁,日本人更多地以自己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历史,结果总是发现自己无罪。但在所谓“民族特殊性”或“文化特殊性”之外,有国际社会的共同行为规则和道德规范。新日本的深处依然保留着一个旧日本,这使日本人总是自闭于国际社会的共同行为规范和道德规范。当认罪的德国人劝说不认罪的日本人“转变自己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式”时,我们看到,德国人已完成了其对历史的反思,以国际社会的一个负责任的成员身份重新出现于国际舞台。而日本之所以见斥于国际社会尤其是亚洲社会,是因为它至今也没有完成这一过程。程巍  相似文献   

15.
一、眼光——时效性和针对性的选题是有质量的国际评论的大前提 既然我们把《解放军报》定位为一张主流大报,就应当对国际问题发出自己的声音。如果对风起云涌国际新闻我们视而不见,只把版面当作种点夏瓜秋枣的自留地,那这样的报纸肯定是不会有什么分量的。《解放军报》之所以受到国内外媒体和军内外受众的广泛关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对国际问题的视野与声音。  相似文献   

16.
世界正面临“东升西降”的大变局,中国传媒界要把握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战略思维必须先行,在运用战略思维开展国际传播方面,新时代传媒人要深刻把握信息时代国际传播规律,精准定位“说什么、怎么说、在何渠道说”,实现“入声、入心、入脑”三大效能,把“自己讲”和“别人讲”结合起来,同时需研究西方传播套路、反击西方话术。以更好地做到对内凝聚公众意识,抗击西方文化侵略;对外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在国际舆论场上争夺话语权。  相似文献   

17.
伊朗是一个国际新闻中的富矿,相关报道经常见诸报端,中国新闻机构在涉及伊朗相关报道时容易出现一些失误,出现盲目跟着西方媒体跑、盲目跟着当地媒体跑、盲目跟着伊朗官员跑的情况,中国新闻机构应该避免这样的情况,既抓住机遇扩大自身国际影响力,在国际上发出自己的声音,同时又客观、公正地反映伊朗的处境和现状。  相似文献   

18.
七月热帖     
《网络传播》2010,(8):78-79
媒体是各国人民相互了解的桥梁,媒体关系是国家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在国际新闻报道中仍然存在着大部分新闻信息被西方媒体垄断的现象,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信息传播不对称和数字鸿沟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发展中国家占世界人口大多数,但在世界上的声音很弱,  相似文献   

19.
看板     
《中国新闻周刊》2005,(45):82-82
演员何琳因电视电影《为奴隶的母亲》,获得第33届国际艾美奖最佳女演员大奖。11 月21日晚在纽约揭晓时,何琳自己都很意外,因为语言不通,现场她没有听出获奖人是自 己。当看到同场的其他几位提名女演员没有动,她才试探地起身,没有听到四周发出哄笑 声,而是响起了越来越大的掌声,才确信是自己得了奖,“我完全没有想到,……我觉得太 高兴了,又太不可思议了!” 艾美奖是国际电视界最高荣誉奖,共分两大奖项——美国艾美奖和国际艾美奖。国际 艾美奖从1969年设立,参赛作品全部来自美国以外的国家。 《为奴隶的母亲》由柔石的同名小说改编,何琳饰演20世纪 30年代徽州农村一位被丈夫“典当”给富人传宗接代的女性。  相似文献   

20.
功夫偶像:从李小龙到《卧虎藏龙》[英]里昂·汉特著,余琼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内地、香港、台湾的电影在国际电影节的持续获奖或展映,吸引了西方学界的更多关注,华语电影研究逐渐发展成为一门国际显学,一系列专著或编著得以出版并逐渐被译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