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地气,即地中之气,是来自大地里的力量和气息。孟春三月,“天气下降,地气上腾”。顺乎人理,接其自然,只有地气和天气上下对接,才会春暖花开,焕发勃勃的生机。  相似文献   

2.
阳虚失眠辨     
睡眠和觉醒是人和高等动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普遍生理现象,二者随昼夜的节律而交替出现。祖国医学认为,睡眠和觉醒是生理活动,是人体阴阳消长出入变化所产生的,《灵枢问篇》说:“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盛,而阳气尽,则寤矣”;是人体气血运行和人体适应自然界变化而产生的必然结果《,灵枢营卫会篇》说:“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与夜,……。”《灵枢卫气篇》说:“阳气尽于阴,阴受气矣。其始入于阴,常从足少阴注于肾,肾注于心,心注于肺,肺注于肝,肝注于脾,脾复注于肾为一周。”是说夜间卫气以肾、心、肺、肝、脾、五行…  相似文献   

3.
正小寒之后继之大寒,大寒是冬天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一年之中最冷的一个节气,因此古人说"谓之大寒者,寒至此无复加也"。大寒节气适逢年终岁尾,节气里的习俗也多与辞旧迎新的内容有关。节候表征从时序上看,冬至后30日为大寒,大寒是农历十二月的中气,也是一年之中最冷的一个节气。东汉班固在《白虎通义》中说:冬至阳气开始萌动,为什么天气反倒特别寒冷?这是因为阴气被阳气推动上升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丹若 《百科知识》2021,(26):66-71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这首广为传唱的"二十四节气歌"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四节气"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十四节气准确地反映了自然节律的变化,一岁四时,春夏秋冬各三个月,每月两个节气,每个节气均有独特含义,恰如《史记》所言:"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  相似文献   

5.
一诺重千金     
刷刷 《科学大众》2013,(6):49-50
下课铃刚敲响,孟涛和胡天宇便迫不及待地同时冲向教室大门."砰——"两人撞在一起后同时向对方道歉:"抱歉,我有急事!" "你这么急干什么去?"孟涛和胡天宇忍不住看着对方,又一次同时问. 两个男生愣了一秒钟后,一起大笑起来."今天晚上8点是《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的首映,我急着去买票!"孟涛说. "哇哦——"胡天宇大喊,"我也好想看《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  相似文献   

6.
除了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之外,"清明"还有清澈、明朗之意,用来形容天气、月色等.而清澈、明朗的天气最容易让人想到的时节是天高气爽的初秋.王维的名诗《山居秋暝》和《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就是明证,前者有句: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后者写道: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后,临风听暮蝉.  相似文献   

7.
"黄色新闻"起源于19世纪末美国报业大亨普利策《世界报》与赫斯特《新闻报》之间的竞争,随后在西方新闻界蔓延,至今仍是西方新闻界的不治之症.然而,"黄色新闻"作为一种文化表现,它的产生却是历史的必然.不同的视角有不同的分析,而同一个视角中的不同标准和依据也有不同的认识."黄色新闻"的文化功能亦然.本文通过对"黄色新闻"的产生背景及其文化功能的实证分析,试图探讨现实"黄色新闻"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8.
邵凤丽 《百科知识》2021,(10):56-58
墓祭何时出现 俗语云:"鸦有反哺之孝,羊知跪乳之恩."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自然知道感恩.中国历来有慎终追远、报本返始的传统.白居易在《清明日登老君阁望洛城赠韩道士》中云:"风光烟火清明日,歌哭悲欢城市间.何事不随东洛水,谁家又葬北邙山.中桥车马长无已,下渡舟航亦不闲.冢墓累累人扰扰,辽东怅望鹤飞还."清明是一个悼亡的日子,"三月清明雨纷纷,家家户户上祖坟".每到清明,人们都忙着回乡上坟扫墓.  相似文献   

9.
唐奥 《百科知识》2021,(26):38-41
雨水多的季节,见到彩虹的机会也就多了.见到一道彩虹并不稀奇,可你见过成对的彩虹,甚至彩虹"套娃"吗? 什么时候可以看到彩虹 彩虹简称虹,是一种常见的光学现象.组成彩虹的颜色有7种:红、橙、黄、绿、青、蓝、紫.在中国古代,人们对彩虹就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引用了孙彦先对彩虹形成的描述:"虹乃雨中日影也,日照雨而有之."指出彩虹是雨止初晴时的自然现象.  相似文献   

10.
沈海英 《百科知识》2021,(34):67-72
巍巍敬亭山下,涓涓水阳江畔,有一座美丽的江城——宣城.唐代诗人李白曾这样描述过宣城:"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在《李太白全集》中,有关宣城的作品多达50余篇,可见李白对宣城的感情之特殊.  相似文献   

11.
正说起霜降,人们不禁会想起《诗经》中的那首《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首据说采录于2500年前西北秦地的民歌,以蒹葭配露霜营造出一种空旷寂寥的意境,再通过主人公回环复沓式的真情告白,把他追寻伊人却不得的情感完美地释放了出来。《蒹葭》因此被后人奉为古代爱情诗的绝唱,"白露为霜"作为表现深秋节候的习用语也被沿用了下来。霜降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在古人看来,"天气下降而为露,清风薄之而成霜"。"白露为霜"意味着天气渐冷、初霜已至,霜降节气到了。  相似文献   

12.
2013年刚开年,贺岁喜剧片《人再囧途之泰囧》就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响叮当之势成功逆袭,取得超10亿元票房.然而,当影迷们兴致勃勃地看着影片里的囧事一箩筐乐不可支的时候,华中师大文学院教授、作家晓苏开始吐槽了:"《泰囧》中显现了中国电影的两种不良倾向——"贱下"与"炫富",前者是拿老百姓开涮,后者则是拜金主义的表现."真是人"囧"是非多啊!可我们普罗大众怎么偏偏就被影片乐得花枝乱颤呢?这分明是一场"2B青年"的欢乐盛宴嘛!  相似文献   

13.
"和法"为调和、和解之法。慢性肝病正邪交争,正虚邪实,"和法"用以调阴阳,和气血,正气充沛,阴阳调和,邪气乃不得侵犯人体。"和法"经方可分为和解少阳、调和营卫、调和肝脾、寒热平调四类,文章综述了这四类"和法"经方在慢性肝病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邵凤丽 《百科知识》2021,(14):59-60
清正廉洁、重义轻利的价值观念贯穿于中国传统社会之中."廉洁"一词最早见于屈原《楚辞·招魂》:"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而未沫."东汉王逸在《楚辞·章句》为其作注: "不受曰廉,不污曰洁."意思是说,廉洁就是不接受他人馈赠的财物,保持自己清白的品质.  相似文献   

15.
《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综合性的丛书,"一代通儒"纪昀是《四库》的总纂官,乃纂修工程中出力最巨者。本文拟从纪昀的才学和乾隆编书的初衷做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中医睡眠机制是阴气盛则寐(入眠),阳气盛则寤(醒来)。所以夜晚应该在子时(21至23点)以前上床,在子时进入最佳睡眠状态。按照《黄帝内经》睡眠理论,夜半子时为阴阳大会,水火交替之际,称为"合  相似文献   

17.
杨红珍 《百科知识》2021,(10):40-46
夏夜里的闪闪流萤,忽明忽暗,亦真亦幻.成千上万的萤火虫就像是夜空里的繁星,令人震撼.大自然竟是如此的神奇.自古以来,多少文人墨客借用它来表达各种不同的人生情感.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写道:"伊威在室,蟏蛸在户.町畽鹿场,熠耀宵行.不可畏也,伊可怀也."借萤火虫来哀叹战乱带来的民不聊生的凄惨景象:军人回家时,看到家园已经很久没有住人了,屋子里有土鳖乱爬,门窗上结满了蜘蛛网,院子里有很多萤火虫发出鬼火一样的闪光,心情极其低落,更加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李白的《咏萤火》"雨打灯难灭,风吹色更明.若飞天上去,定作月边星"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而杜牧的《秋夕》"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则抒发了一种哀婉悲悯的苦闷心情.当然也有励志的,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年轻的时候曾经说过:"我们都是小虫,但我是一只会发光的小虫."  相似文献   

18.
"我最恨数学了,都是数字."这是句常听到的话.可是从来没有人说过:"我最恨钱了,都是数字."数字不是坏东西,看它在那里出现,如里在老师发下的习题中有数字,而且很多,那么,"哼"的怨声就出来了;如果在花绿的钞票或支票上,数字则愈多愈好.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指出:"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党的新闻事业与党休戚与共,是党的生命的一部分."①由此可见,新闻工作地位重要,责任重大.而重视新闻工作,重视发挥新闻宣传作用,则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一条成功经验.可是,当前,"虚假新闻"、"问题新闻""有偿新闻"屡禁不止.对新闻的真实性、公正性、客观性这个老话题,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文化中,祭祀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左传·成公十三年》中记载:"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和军事一样,都是国家的头等大事.根据祭祀对象的不同,古人将祭祀分为三类,分别是天神、人鬼和地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