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雨巷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  相似文献   

2.
一首《雨巷》几乎使戴望舒成了现代诗美的化身,有多少名家、读对它读了又品,品了评,品了又评,笔自己也曾一度被这种袭击灵魂的力量所触动,但总是怕自己拙劣的笔触践踏了彷徨在江南悠长雨巷的诗人,直到接触了马建勋的哲学作《圆点哲学》后,自己才知道了自己缘何感动。[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今年暑假,爸爸让我读了十首现代诗,其中我最喜欢的一首题目叫《雨巷》,是戴望舒写的。戴望舒有“雨巷诗人”的美誉,我想,大概就因为他写了这首诗,才得到这个称呼的吧。  相似文献   

4.
戴望舒的诗歌具有鲜明的象征主义特征,而且他善于将自己深刻的都市生活体验融入诗歌,将民族文化传统、审美习惯与外来的创作方法相结合。他有过消沉和痛苦,在雨巷中徘徊彷徨,在“记忆”中幽游绝望。在艺术的象牙塔之中,他将波德莱尔、魏尔伦的“世纪末”情绪和唐末五代的“末世之音”同他孤寂的心灵一起,弹奏出哀怨颓废、逃避现实的弦音,他的诗歌,就是象征派和古典派以及他对社会生活的独特感受的融合。  相似文献   

5.
6.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作者以象征性的抒情手法和舒缓沉郁的节奏,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抒发了自己失望和痛苦的情绪.  相似文献   

7.
一、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播放歌曲《丁香姑娘》,《丁香花》MTV,学生和老师踏歌入场。 二、导入 师:同学们,在中国现代诗坛上,有一位现代派诗人,他曾用笔,或者确切地说是用心感动过无数个孤独寂寞的灵魂。他的名字叫——(生齐答:戴望舒)提起戴望舒,无人不会想起那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有人说:“论创作,诗歌表达的递进层序有三:一是意境,二是构思,三是主题。先形成好的意境,再通过好的构思,才能表达好的主题。意境是主题生成的环境。论欣赏,诗歌审美的高下之比有三:一是主题,二是构思,三是意境。从主题审美的视角看构思,才知构思妙从何来;从构思审美的视角去看  相似文献   

9.
刘宁 《现代语文》2014,(12):62-63
要寻找那个走出“雨巷”的“丁香一样的姑娘”,首先要了解“雨巷”在诗歌中的地位及作用。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寻找到那个走出“雨巷”的“丁香一样”的姑娘。诗人戴望舒创作《雨巷》时年仅二十一岁,诗人因此也获得了“雨巷诗人”的封号。但是文学界对这首《雨巷》的评价并不统一。卞之琳评价《雨巷》这首诗歌是“浅易浮躁”,而叶圣陶对这首诗歌却给予了高度的赞扬。那么,在分析这首诗歌的音律和谐美之外,应该如何看待这首诗歌的内容。此外这首诗歌如今是高中语文必修一册的重要篇目,因而深入挖掘文本内容就显得格外重要。因此,笔者将从“丁香一样”的姑娘的形象转变入手,从这首诗歌凄美哀伤的格调中,挖掘出积极希望的精神态度,从包含希望的角度对《雨巷》这首诗歌做出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10.
胡海鹏 《学语文》2003,(4):36-36
戴望舒的《雨巷》中有三个主要的意象:我、姑娘、雨巷。一致的看法是:“姑娘”象征理想。而“我”、“雨巷”是否有象征意义,各人的理解不尽相同。笔者以为,“我”、“雨巷”不仅有象征意味,而且与“姑娘”这一意象一样,有更深层的象征意蕴。  相似文献   

11.
一、教学内容 <雨巷>是戴望舒早期的作品,他早年留学法国,深受法国象征派的影响,追求一种朦胧飘忽的诗风,意象朦胧、含蓄.此诗写于1927年的夏天,正是"四·一二"政变后不久,诗人在这首诗中表现了"五四"运动中激昂飞腾的理想同大革命现实相脱节的悲剧感,表现出诗人对理想的追求与所求不可得的惆怅.诗中所描写的一切都是飘忽朦胧的,悠长寂寞的雨巷,颓圮的篱墙,一切都是那样"凄婉迷茫".诗人把大革命失败时的那份忧郁浪漫化,营造了一种朦胧而幽深的意境,获得了广泛的好评,诗人也因此赢得了"雨巷诗人"的美誉.  相似文献   

12.
自古以来诗无达诂 ,戴望舒的名诗《雨巷》是我国新诗中一首较难解读的诗歌。本文依据美国学者阿布拉姆斯 (M·H·Abrams)的“文学四要素说”及中国传统美学中的作品层次论来分析戴望舒的《雨巷》 ,从爱情层面、社会层面、人生层面揭示诗的意蕴  相似文献   

13.
《雨巷》是戴望舒诗艺发展初期最有影响的作品,当时的社会形势比较黑暗。戴望舒心情苦闷,盼望探索新出路.追求诗歌的艺术美。《雨巷》是社会环境的缩影,“结着愁怨的姑娘”是当时苦难民众的象征。  相似文献   

14.
雨巷·夜灯     
叶延滨 《新读写》2011,(7):108-110
戴望舒的《雨巷》一直受朗诵者热爱,除了优美的意境,极富音乐感的诗行节奏,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戴望舒表达个人惆怅所选用的场号:窄巷、细雨、伞、姑娘,构成的戏剧性的场面,唤起了听众内心的体验。  相似文献   

15.
16.
戴望舒的诗歌具有鲜明的象征主义特征,而且他善于将自己深刻的都市生活体验融入诗歌,将民族文化传统、审美习惯与外来的创作方法相结合。他有过消沉和痛苦,在雨巷中徘徊彷徨,在“记忆”中幽游绝望。在艺术的象牙塔之中,他将波德莱尔、魏尔伦的“世纪末”情绪和唐末五代的“末世之音”同他孤寂的心灵一起,弹奏出哀怨颓废、逃避现实的弦音,他的诗歌,就是象征派和古典派以及他对社会生活的独特感受的融合。  相似文献   

17.
《雨巷》时作者戴望舒,是中国现代新诗诗坛上的一颗璀璨的明星.是20世纪30年代现代派的代表诗人。如果说20年代的象征派诗人李金发的诗歌创作有些食洋不化、模仿痕迹很重的话,那么.戴望舒的成功之处即在于将西方现代派的艺术观念与艺术手法与东方的审美气质充分融合,从而创造出了不乏东方艺术的审美传统。  相似文献   

18.
戴望舒因写出了《雨巷》一诗曾被人称为“雨巷诗人”。这首名诗是中国现代诗史上不可多得的好诗之一,因其具有丰富的审美内蕴而让人读之回味无穷。《雨巷》的诗美魅力与作者独特的写作艺术有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19.
戴望舒的《雨巷》是一首享誉诗坛的经典之作。除去其自身的内涵和艺术成就之外,读者接受是将其推向经典的重要原因。接受过程中的一些因素,诸如话语权力、文学批评、"雨巷"情结、文学谱系等都对《雨巷》的经典化产生了重大影响。正是借助于它们,《雨巷》不仅在诗歌史上永垂不朽,还有力地推动了新诗抒情艺术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戴望舒是现代派的代表诗人,他的《雨巷》包含着一代知识分子曲折的思想历程,在低沉而优美的调子里,抒发了浓重的失望和彷徨的情绪。《雨巷》的问世除了诗人早年生活的触发外,更是他在革命的低潮时期,躲进“雨巷”的一种忧郁和苦痛的复杂思绪的抒写。意境上的朦胧美也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