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论是参加省、市、县级大型的会课、赛课,还是学校自己搞的公开课,课前课后,总能听到诸如此类的发问——"你的课符合新课程标准吗?是否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尤其是在评课上,似乎只有符合新课标,体现新课  相似文献   

2.
什么样的语文课算是好课?这是新课改中语文教师最关注的问题,也是语文课改理念落实于教学实际的关键所在。现实中存在的许多问题促使我们不能不反思,那些打着课改旗号的所谓“好课”真的符合课改理念吗?“好课”一定是“反传统”的吗?那些刻意运作的语文课到底离新课标还有多远?近几年,笔者研究了上百节语文教改课,发现“好课”的评价标准存在着诸多误区。本文仅就评课中的—些标准问题进行追问。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入和新课标的全面实施,我在近两年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常常会遇到了一些困惑:到底怎样的课才算得上的符合新课标的好课呢?哪些课才是我们所应推崇的,而哪些做法是我们所应避免的?我觉得,必须要在语文教学中坚持“三个不变”,才有可能真正符合新课标精神。  相似文献   

4.
《少先队小干部》2010,(11):25-27
美琪姐姐。我有一个天大的烦恼:我把我最大的秘密——我妈虽然待我很好.却不是我亲妈——告诉了我的好朋友馥馥。她明明答应不告诉任何人.但不久就有几个同学知道了。有的还来问我:“你妈真的是詹妈吗?”这还用说吗?一定是馥馥泄露出去的。  相似文献   

5.
音乐老师们伴着新课程大胆地走了一段“创新路”,我不得不静下心来问自己:所谓的“创新路”自己走得累吗?学生累吗?效果真的好吗?学生学会了吗?我还继续创新下去吗?这些问题从一次思想品德教研活动中,我与一位老师的交流间,有了新的启发。这位老师告诉我“思品课”靠一次观摩交流对学生的道德意识培养收效甚微。比如只要一星期不强调,  相似文献   

6.
袁领弟 《广西教育》2006,(7A):71-71
[教学片段]记者:船长,如果你的儿子不跳水,你会真的开枪吗? 船长:会的。 记者:那不是把你的儿子打死吗?(全班同学大笑) 船长:不会。如果他真的不跳水,我就会马上往天上开枪。他听到枪声,一定很害怕,就自然会跳水。  相似文献   

7.
“妈妈,我会死吗?”“你是不会死的.我希望你不会死.”“可是我好像听到医生说.这孩子没救了。我觉得我会死哪!”“就算你真的死了.妈妈还是会再把你生下来。”“但是那个小孩和现在就要死去的我.不是同一个人吧?”“是.是同一个小孩。我把你生下来之后.就会把你以前所看过、听过、读过、做过的事一一讲给那个新的你听.  相似文献   

8.
林湘艳 《家长》2009,(6):16-17
刚刚上小学的女儿一向有丢三落四的毛病。为此,我伤透了脑筋,不得不随时提醒她。 老公见我整天在女儿身边叮嘱这叮嘱那,不解地问:“你有必要成天这样唠叨吗?难道没有你的提醒,她就真的什么事情都做不好吗?”  相似文献   

9.
周如俊 《师道》2006,(8):6-6
最近,在人民网读了网友“jj在路上”所写的《教师你真的值得尊敬吗?》一文,对文中的观点总感到不是滋味!难道我们人民教师真的“丑陋”到如此地步,个个是“惩罚”学生的恶魔,让学生都憎恨到极点,以致发出这样的“呼喊”:“教师你真的值得尊敬吗?”由此,笔者不得不为我们大部分敬业守法的教师喊“冤”!  相似文献   

10.
姜明红 《江苏教育》2006,(12B):9-11
现象点击 近几年,进入新课标实施以来.由于教师重视了学生的整体感悟和独特体验,大江南北的语文课堂便出现了满堂课流行的“你最喜欢哪一段?”“你有什么感想?”“你体会到了什么?”“你能像她那样读吗?”“你能用朗读来告诉大家吗?”……词语教学、句式训练等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在课堂上突然不见了踪影。就算有,也只是在课堂伊始,象征性地体现一下。似乎在现在的语文课堂上进行词语教学。句式练习等双基的训练,就不是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再纵观近年来的公开教学、评优课堂,课课洋溢着“暖人的情感”,充盈着“精神的熏陶”,课课上得感人肺腑,课课上得震撼心灵。但学生听说渎写、字词句篇的能力培养却需要在课后重新补课。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个疯狂的,不可理喻的世界。”——真的吗?你会怎么做呢?逛荡在无人而又清冷的城市?随波逐流?茫然?痛苦?做人难?做个好人更难?——其实,这是一个最好的世界也是一个最坏的世界,就看你如何看待。重要的是,在这“疯狂的”世界里,寻找属于你自己的安静与安详。不然,就像下中的这只龙虾一样,逃出了餐桌而光不出心魔。  相似文献   

12.
昨天下午,儿子兴冲冲地告诉我:“妈妈,明天我们要上公开课,是一位外校老师给我们讲《少年王勃》!”“是吗,妈妈看出你很兴奋,你一定做好了上好这节课的准备了,对吧?”我从厨房中走出来,微笑着问。“那当然,我明天一定要多回答问题!”说完,他竟哼着歌曲走了。看得出,我的这位善于表现,好胜心强的儿子真的对这堂课很感兴趣,我也不由得关注起这节课来。  相似文献   

13.
自从新课改实施以来,各类教学大赛、公开课冲击着一线教师的感官。各种先进的新课程理念燃烧着教师们教学创新的激情。他们拼命地呼吸着新课改的新鲜空气,可是由于对课标理念的理解浮于表面.没有真正理解本质,又担心自己的课堂教学缺少新意,不符合课标新理念,就时常东施效颦,走人误区,导致课堂教学中出现了许多虚假的“繁荣景象”——“被预习”“被合作”“被解读”“被问题”“被感悟”等,“被课堂”便孕育而生了。  相似文献   

14.
    
我很寂寞,我想在网络中寻找一只与我投缘的狗。一“你好,我是一只狗,愿意做我的朋友吗?”“胡说八道,才不和你聊,哪有人说自己是一条狗的呢?你一定是变态!”“不,我不是变态,我也不是人,我真的是一只狗,你也是狗吗?”“谁是狗?变态!滚!88!”看着那人的QQ头像隐去,我心里一阵失落。二“好啊!你相信我是一只狗吗?”“呵!你一定是一位幽默大帅哥吧?”“在狗群中,我是算帅了,但幽默嘛,还算不上啦!朋友,你是狗吗?”“瞧!你还说不幽默,这不又幽了一默吗?拜托,我是人,不是狗,而且还是个漂亮MM呢!帅哥,做个朋…  相似文献   

15.
一、问题的设置应该注意角度。选择最佳的切入点 问题的设计应注意角度新颖,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例如:在讲“好奇与从众”时.我是这样设问的:你有“追星”的经历吗?你心目中的名星是谁?你是如何追星的?这一问。立刻就引起同学们浓厚兴趣,我便紧紧抓住他们的注意力,十分自然地导入新课。  相似文献   

16.
去留问题是个重大的问题。用这里的测试题,可探索出你是否符合现公司的提升条件。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你就该准备离开现公司。1.你们公司的现状好吗?经济效益好吗?招徕的新生意多不多?雇用和提升别人吗?(10分)2.给你分配重要的任务吗?让你干能够显示你才能的工作吗?要求你学习新东西、增加技能吗?(10分)3.你在公司的人缘好吗?你的老板喜欢你吗?你喜欢不喜欢你的老板?你与同事关系融洽吗?(10分)4.要求你“投入”、“参与”吗?让你参加重要会议吗?人们常来问你一些关于你日常业务领域之外的问题吗?(5分)5.你拥有现…  相似文献   

17.
陈米华 《云南教育》2007,(7Z):36-37
一、每节课都要创设情境吗?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于是,许多数学教师认为,每节数学课一定要创设隋境,不是情境导入的课就不符合新课标的理念。  相似文献   

18.
孺子可教     
我儿子喜欢吃话梅,大概是我的遗传。不过我 吃完了会把核儿放进垃圾桶,这条他就没遗传到,教了好几次,可屡教不改,于是我很苦恼。 这天,我的大学同学来家玩,儿子的老毛病又犯了。 “小虎,话梅核儿不可以乱扔。” “小虎,你看妈妈把地板擦得多干净,你乱扔的话,地板不就脏了吗!” “小虎,你再这样可就不是好孩子了!” 儿子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让我气愤不已,老同学却看着我的样子乐。 “小虎,你喜欢吃话梅吗?”——“是。” “你知道话梅是哪里来的吗?”——“超市。” “那超市的阿姨又是从哪里拿的呢?” 儿子摇摇头,瞪大了…  相似文献   

19.
学校一定要有“特色”吗?面对这个问题,有人会惊讶,这还用说?是呀,这是一个热衷于谈“特色”的时代,几乎所有学校都在争创“特色”——你弄“书法教育”,我就搞“剪纸教育”;你“人人都会拉二胡”,我就来个“学什么语从娃娃抓起”……  相似文献   

20.
琼斯的惨剧     
有些人——不是你和我,因为我们非常有自制力——但有些人,在拜访别人或晚上与人聊天的时候,总觉得告辞是一件难而又难的事。时间一分钟接一分钟地过去,到了拜访者觉得自己真的该走的时候了,他站起来吞吞吐吐地说:“呃,我想我……”紧接着主人就说:“噢.你这就要走吗?时间真的还早哩!”于是拜访者拿不定主意的尴尬就接踵而至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